56歲的蘇敏決定出走,這應該是她一生中最爽的時刻

網絡上很多人罵蘇敏帶壞了社會風氣,“污名化”中國男人,影響了很多家庭的和諧。

有這樣的觀點出現,只能說太多中國男人習慣在關係裡偷懶,他們在舒適區裡太久了。

過去女性承受的很多惡意,被當成理所當然,因爲上一代是這樣的,上上一代更苦。可這些真的是理所當然,就應該被無聲的吞進去嗎?

我相信很多人並不會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但只要這個故事被更多人看到,蘇敏就不再是一個56歲的女性,而是一種“女性覺醒”的象徵,它會意味着,這不再只是年輕女孩纔可以做的事情,無論多少歲,都可以。

■01

想象一下,在你50+的時候,孩子早已成家,孫子你也盡職盡力地帶到了幼兒園的年紀;

婚姻照舊那樣,不鹹不淡,都已經到了這個歲數,談不上痛苦,可也不怎麼開心。

假如這時候你有一輛小車,車裡裝好了所有出遊的裝備,只要插上車鑰匙就能出發,但只能你一個人上路。

你會選擇什麼?去,還是不去。

不去,繼續呆在家裡,扮演好“妻子”、“媽媽”、“奶奶”的角色;

去,放下所有身份,此時你只是一位“遊客”。

56歲的蘇敏阿姨,選擇了後者。

也許在旁人看來,她的一生順順利利,身體健康,夫妻和睦,兒女孝順,50歲就抱上了兩個孫女,爲什麼非要想不開折騰這一出?

可談起離家的原因時,她表情痛苦:“我再也忍不下去了。”

■02

蘇敏阿姨的一生,大概是無數中國女性的縮影。

父親是一名國企工人,家中有兩個弟弟。

從小謹記“長姐如母”,當弟弟們在家附近的山坡上爬上滾下時,同樣愛玩的她按耐住自己蠢蠢欲動的心,因爲她明白自己的任務是幫弟弟洗褲子。

在那個年代裡,她的未來毫無懸念:念差不多的書,進差不多的工作單位,嫁差不多的人,然後差不多地過完一生。

於是,畢業兩年後,她女承父業,進了父親所在的國企,當一名工人。

在那裡,她第一次有了“叛逆”的念頭。

因爲有兩個弟弟,母親要求她幫襯家裡,不僅工資全部上繳,當廠裡的其他女孩,下了班手拉手去逛街唱K時,她還得按時回家,打掃家務。

她叛逆的方法是:嫁人。

在她的想法中,只有嫁人,才能搬出家裡,逃離讓她無法忍受的原生家庭。

那時她23歲,很快,經過同事的牽線,認識了一個男生,她覺得對方的眼睛很大很好看,見了兩次就定下婚期。

如今回想起當初的決定,除了後悔,還是後悔,她形容自己的人生:“就像從一條隧道,進入另外一條隧道。”

■03

結婚之後,她如願搬出家裡,和丈夫住進員工宿舍。

不久後懷孕,夫妻二人爲數不多的溫情時刻,正是她坐月子的時候。

丈夫家裡養雞,她說她想吃肉,不如殺一隻雞補補身子。對方想也沒想就同意了,隔天就拎着雞回家燉湯。

那時她以爲自己的生活將永遠平淡溫馨,還沒意識到自己不過是時代洪流中的浮萍,而且是被留在岸上的那一株。

不久後,國企倒閉,她和其他工人一樣,下崗了。

她並不是一個甘願認命的人,爲了賺錢養家,她當過泥瓦匠,扛過沉磚頭。

身體漸漸吃不消,她又打起念頭做點小生意,支起小攤兒賣水果,當裁縫做衣服,然而又失敗了。

生活不受控制地偏離當初的軌道,十五歲坐在課堂裡望向窗外的她,一定想不到二十年後的自己,會在超市當促銷員,在大街上掃馬路。

她像頑強的小草,在石縫中探頭探腦,眼看着馬上就要破石而出,丈夫卻一腳過來,踩碎了她所有希望。

■04

當初她沒有選擇當全職媽媽,而是邊帶孩子邊上班。

本意是減輕家庭負擔,沒想到卻成了丈夫和她劃清界限的理由。

女兒出生兩年後,丈夫和她開始AA;女兒初三畢業,她和丈夫分房。

這些年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她帶媽媽去醫院看病,匆忙之中拿了丈夫的醫保卡買了點藥。

第二天她發現,丈夫將醫保卡改了密碼。

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

丈夫在她的車裡裝了ETC,偶爾爲了進貨她需要跑高速,前天刷卡,第二天就收到丈夫要錢的信息。

她覺得這是對她的一種羞辱:“給你的妻子和女兒花錢難道還要記賬嗎?”

眼前的人到底是從什麼時候改變的呢?

其實她也記不清,或許見面兩次就訂婚的她,從未了解過他。

更讓人心寒的,是肢體暴力。

記得有一次吵架,蘇敏也氣得失去理智,身旁有一把椅子,她一把揚起想朝着丈夫砸去。明明手已經擡到半空,但還是心軟了一下。

椅子被摔到丈夫面前,沒想到眼前的男人,立馬拽着椅子,毫不猶豫地砸到她的背上。

她的背疼了好幾天。

自那以後,她徹底死心,不再有任何飄渺的期待。

女兒不在家的時候,家裡只有沉默:

“他說什麼我都忍了,我就是不吭聲。”

丈夫睡前喜歡霸佔電視,來來回回都是她不感興趣的新聞臺和體育臺。

直到丈夫困了,走進臥室後,她才徹底放鬆下來,將整個人倚在沙發裡,換成自己愛看的電視劇。

時間久了,她覺得心裡悶得慌,常常感到頭暈,也總是不自覺地流眼淚。

去醫院檢查,醫生跟她說這是抑鬱症。

她終於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05

去年,一次偶然,她點進了自駕遊的網頁,看着視頻中的人開着一輛小車走南闖北。

她第一次發現,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

她開始在心中暗暗計劃,雙胞胎孫女明年就上幼兒園了,她已經幫着女兒度過了帶娃最困難的時間,孩子一上幼兒園,就出發。

白天帶孩子洗衣服做飯,晚上查看自駕遊攻略,將一件又一件裝備放進購物車裡。

直到這時,丈夫還在嘲諷:“根本堅持不了幾天,又在浪費錢。”

但她執意要走。

本來年初的計劃,因爲疫情拖到了年尾。

2020年9月23日,蘇敏駕着她那輛塞滿物資的小POLO,緩緩駛出地下車庫,駛過城市擁堵的車道,消失在地平線。

她的一生都在忍耐中度過,如今終於自由。

小時候,忍受父母對自己和弟弟的不公平待遇;

結婚後,忍受丈夫陰晴不定的脾氣;

終於熬到女兒結婚,爲了在女婿面前給女兒撐面子,她忍着沒有離婚;

轉眼孩子出生,爲了讓女兒輕鬆一點,她忍着出走的慾望,開始帶娃。

有時她思索自己自己前半生,猛然驚覺,原來她從沒有爲自己活過。

除了XX的妻子,XXX的媽媽,她似乎找不到別的前綴來介紹自己。

如今,她終於“老”了,在這日復一日的瑣碎日子裡,她完成一個女人一生的所有使命,接下來的日子,屬於她自己。

她一路往南,在紫溪山頂,伴着雲和湖泊吃飯;

在洱海研究哪裡拍照最好看;

和老同學一起喝茶;

和新朋友參加自駕遊俱樂部;

她在行李箱裡塞滿了冬天的衣服,女婿叫她回家過年,這次她拒絕得很乾脆:“不想再回去幹活了。”

她的視頻下有很多留言:

“我和你有同樣的遭遇,各過各的,現在已經51歲了。”

“我希望我也有勇氣像你這樣。”

“有生之年爲自己活一次。”

這大概是無數女人一生的寫照,她們爲生計奔波,爲兒女操勞,她們擁有長達幾十年的婚姻,卻好像從沒擁有過愛情。

她們在一地雞毛中嘮叨了一輩子,抱怨了一輩子,卻還是忍了一輩子。

但蘇敏忍不下去了。

她不願再忍,也不想再等。

看到她的故事,我都感覺到了內心深處涌起了一股力量。

她最讓人敬佩的地方在於,即便已經快60歲了,想做,就立馬去做!

哪怕是家人的勸阻,都沒能讓她放棄。

仔細回想,或許我們也曾像蘇敏的女兒一樣,媽媽前言不搭後語的一句“我想……”,都被我們當成了不切實際的幻想。

這些年,媽媽們爲了女兒的隱忍剋制。

如今,該換孩子尊重她們的夢想。

王菲有一句歌詞,我很喜歡:“我不要安穩,我不要犧牲。”

或許,當蘇敏的女兒,在瑣碎的日常中擡起頭,想換一個活法的時候,腦子裡出現的第一個畫面,一定是媽媽開着白色POLO,清快的駛向遠方,那裡風景如畫,那裡有一個女人的詩和遠方。

這種力量,又何嘗不是一種傳承?

--- E N D ---

本期作者: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