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瓣膜植入術救心衰竭 87歲嬤「開心」3天便能趴趴走
▲導管瓣膜植入術救心衰竭,87歲嬤「開心」3天便能趴趴走。(圖/臺北榮總提供,下同)
臺灣有12%超過75歲的老年人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但有鑑於高齡患者可能罹有多項疾病,若使用傳統鋸開胸骨停跳心臟的療法,可能會造成患者感染併發症,不幸死亡。臺北榮總爲了病患存活率,於2010年起實施「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只需要在主動脈上打針,耗時45分鐘到1小時便可完成,還有一名98歲的患者,在術後2天便可下牀活動。
臺北榮總內科陳嬰華醫師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主要症狀是心絞痛、昏厥及心臟衰竭,而當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平方公分,則稱爲「嚴重之主動脈瓣膜狹窄」。當症狀出現後,若不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只透過藥物治療,2年內的死亡率不到50%,比癌症的死亡率還要高,還有70%的病人活不過一年。臺北榮總推行的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由於手術侵入性低,目前已成爲許多高風險的病人的替代性療法。
87歲的趙老太太,今年3月因急喘呼吸困難被送至急診。經檢查發現胸部X光顯示急性肺水腫,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僅剩0.3公分,心臟超音波發現左心室功能只剩正常人的4成多一點,呼吸瀕臨衰竭,陳嬰華醫師在評估其身體狀況後,對她進行無痛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從鼠蹊部植入人工瓣膜,術後第3天趙老太太即可下牀行走自如。趙老太太也在今(7)日記者會上開心表示,以前一動就會喘,現在跑跳完全沒問題,「連打麻將都不累」。
臺北榮總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由心臟外科、麻醉科、放射科及神經內科共同組成,自2010年實施以來,成功率100%,也有百餘名病患因此獲救,2013年更無痛技術進行手術,免除氣管插管及呼吸器的使用,且術後只有4%的患者需植入永久性心律調節器,遠低於世界平均值之25%。雖然這項手術可申請健保給付,但北榮心臟血管外科加護中心主任張效煌也表示,患者需自付人工瓣膜費用,「大概落在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