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硬核新質生產力 大模型跑出中國速度
中國商報(記者 趙熠如)自“新質生產力”提出以來,不少企業已取得品質和規模上的創新升級,AI大模型也由過去的快速發展,轉向質量和普惠並重的階段。在機器人領域,政府扶持和業界創新正共同發力,推動產業高速發展。
參觀者在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經濟沉浸式互動體驗區體驗自動駕駛仿真測試實訓系統。(圖片由CNSPHOTO提供)
新質生產力助力企業發展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新質生產力正在成爲企業發展的“指南針”,助力企業不斷實現品質和規模升級。
伊利打造業內首家全維度智能化生產的奶粉“智慧工廠”,集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術,全自動機器人、AGV無人車等“黑科技”,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最大限度減少人爲干預,以數智化產業體系建設保證產品品質,不斷升級生產環境配置和全鏈條智能監控裝置。
賽力斯2024年半年報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4年半年度實現營收639億元到660億元,同比上升479%到498%。預告同時寫明,新質生產力引領賽力斯經營質量不斷提升,利稅增長、盈利能力持續向好。
在面臨計算量爆炸、智能算力短缺等難題時,湖南大學與阿里雲等機構聯合攻堅,解決了融合計算的系列難題,研發了融合計算服務化平臺及應用,實現了該項核心技術的關鍵突破。其“超算與智算融合計算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也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曉暉表示,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我國未來不斷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要努力方向。新質生產力將會推動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生產要素重新組合、持續優化,不斷提升配置效率。
大模型更高效也更普惠
AI大模型在今年上半年“卷”出了新高度,不僅在應用能力上有所突破,更致力於實現市場普惠。
今年3月,國內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大模型應用——Kimi智能助手,可支持200萬字超長無損上下文輸入。
國內其他大模型廠商也迅速跟進。3月22日,阿里通義千問宣佈向所有人免費開放1000萬字的長文檔處理功能;3月23日,360智腦宣佈正式內測500萬字長文本處理功能。
大模型不僅“卷”在能力上,還“卷”在價格上。
5月15日,字節跳動對外發布豆包大模型價格,豆包通用模型pro-32k版,模型推理輸入價格僅爲0.0008元/千Tokens;豆包通用模型pro-128k版,模型推理輸入價格爲0.005元/千Tokens。
此舉打響了大模型的“價格戰”。5月21日上午,阿里雲宣佈,通義千問GPT-4級主力模型Qwen-Long,API輸入價格從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直降97%;5月21日中午,百度智能雲也宣佈降價,文心大模型兩大主力模型全面免費,且立即生效。
多家大模型廠商表示,價格只是選擇大模型的一個考量因素,比起價格來,更重要的是模型效果和應用場景。
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能雲事業羣總裁沈抖表示,主力模型免費,是爲了最大限度降低企業創新試錯成本。
阿里雲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公共雲事業部總裁劉偉光表示,阿里雲大幅降低大模型推理價格,就是希望加速AI應用的爆發。
機器人政策創新齊發力
在機器人領域,除了政策規範大力扶持外,與機器人相關的研發應用也在不斷創新。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今年3月25日,工信部發布的《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2024版)》(徵求意見稿)提出,鼓勵工業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本體制造及集成應用企業按照本規範條件自願申請規範條件公告,對符合規範條件的企業以公告的形式向社會發布,引導各類鼓勵政策向公告企業集聚。
“《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條件(2024版)》的即將出臺,無疑將爲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的規範化、有序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有利於滿足社會對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期望。”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遊瑋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繼去年10月《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發佈之後,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佈了《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人形機器人要求突破高轉矩密度伺服電機、高動態運動規劃與控制、仿生感知與認知、智能靈巧手、電子皮膚等核心技術,重點推進智能製造、家庭服務、特殊環境作業等領域產品的研製及應用。
全國各地正在不斷髮布人形機器人的最新研發創新成果。
今年3月,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寧波啓動,啓動儀式現場發佈了首款全域自研的人形機器人整機“領航者1號”及多自由度靈巧手。
今年4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佈自主研發的通用人形機器人母平臺“天工”。它實現了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擬人奔跑,還能作爲母平臺進行靈活擴展和迭代,滿足不同場景的應用需求。
今年5月,上海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發佈“OpenLoong”全球首個全尺寸人形機器人開源社區,聚集海內外人形機器人領域智慧,助力產業鏈上下游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
“現階段十分重要的一點是,人形機器人是否能應用於更多樣的場景中,讓我們可以不斷調優大模型與人形機器人結合的效果,提升人形機器人在不同場景的泛化能力和通用性。”人形機器人企業優必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人形機器人目前還需要從工程化的維度實現突破,包括穩定性、可靠性、成本、能耗等方面。這是由於人形機器人目前已進入商業落地階段,如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實現最佳的運作效果,真正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價值,這可能是企業更需要關注的。
《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爲27.6億元;2026年將達104.71億元;到2029年,將達750億元,佔世界總量的32.7%;而到2035年,市場規模更有望達到3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