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大模型上雲落地,能夠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
12月19日上午,南方都市報、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聯合琶洲實驗室、光明實驗室在廣州舉辦“勢起AI 智啓新界——大模型創新應用與安全治理大會”。
在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以“上雲落地大模型 數字經濟譜新篇”爲主題作分享。他指出,大模型上雲落地,能夠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數字經濟的提質換檔。在他看來,廣東是製造業大省,希望廣東的基礎大模型能夠跟行業更好地結合。
在12月19日“勢起AI 智啓新界”大模型創新應用與安全治理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發表《上雲落地大模型,數字經濟譜新篇》的主旨演講。
從1997年IBM“深藍”,到2016年AlphaGo下圍棋戰勝李世石,在演講中,鄔賀銓深入淺出地講述了AI的演進過程。“直到2022年年底,ChatGPT出現,有了智能涌現,但還不算通用大模型。”在他看來,作爲通用大模型應該是知識與數據的結合,並加上類腦的智能。
“AI模型參數越多訓練結果越精細,參數量呈指數級增長,AI模型參數平均2年增25倍,Transformer模型2年增275倍”,鄔賀銓認爲,通用大模型主要體現三個方面:從單模型單任務到多任務,從輸入文字到文、圖、視聽等多模態數據並融合,對每一任務僅動用模型中相關部分解算無須全啓動。
在鄔賀銓看來,現在都說大模型,但大部分都是基於語料訓練的大模型。目前中國大多基礎大模型,是互聯網公司、IT公司開發。“目前來看,垂直行業的大企業還沒有一個聲稱自己做大模型”,他說,儘管互聯網企業做了很多大模型,實際尚未到行業應用,因爲不具有行業知識。
在鄔賀銓看來,隨着AI技術興起,由數據驅動、平臺支撐、網絡協同的經濟活動單元所構成的新經濟形態上升爲新質生產力,推動數字經濟提質換擋。
“廣東是製造業大省,因此我希望廣東的基礎大模型能夠跟行業更好結合”,在接受南都採訪時,鄔賀銓認爲廣東大模型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希望能夠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體現廣東大模型的研究開發貢獻。
鄔賀銓說,隨着人工智能智能化、大模型,更多企業正在搭建服務於社會的平臺,他多次以廣東企業舉例。例如廣州一家企業的雲設計創意工具平臺爲服裝企業提供服裝設計建模工具軟件和生產全流程數字化管理,設計、打版效率分別提升30%和100%。深圳某企業的雲在線製造服務平臺,一方面承接需求方發佈產品訂貨需求,另一方面連接供應方,僅2021年上半年撮合交易採購100多億元,增長480%。
“善於應用數據的企業成爲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鄔賀銓認爲,30年來全球市值前十強從金融到IT再到能源,近十年來數字化科技創新和平臺企業爲主導,現在位居前列的基本都是數智化企業。數字技術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未來會越來越依靠數據,需要我們更好發揮數據作爲新型生產要素的作用。
在演講中,鄔賀銓描摹大模型應用將給人們生活、工作帶來的深刻變化。他提到,通過模型壓縮和定製AI芯片提升算力,將具有百億參數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嵌入手機,可實現提供低成本、低時延、高安全的智能助手服務。“比如同聲傳譯,視頻會話中能匹配口型,實現手語、盲文的實時翻譯。將來你和外國朋友打電話,你聽不懂,只要手機上安裝中文鍵,對方說英文,你聽到是中文”,他說,隨之而來的還有歌曲創作、智能識圖、照片擴展、眼動追蹤、個性服務等,將大大豐富人們的數智生活。
他說,大模型落地催生新一輪技術創新與產業變革。大模型是自2007年iPhone商用15年來互聯網的新浪潮,其影響將超過當年的iPhone問世,嵌入大模型的智能終端在動漫與視頻創意、遊戲和虛擬世界、語音合成與轉換、視覺和圖像處理、聊天機器人、個性化推薦、醫療輔助、自動化內容生成、人臉識別等領域廣泛應用。具有智能涌現的輕量化大模型也在工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機器人、無人機、AGV、工業模組、邊緣計算等,應用場景包括產品的創意設計、機器視覺的智能質檢、語音交互的遠程操控。IDC預測,到2026年中國市場中近50%的終端設備的處理器將帶有AI引擎技術,終端產業將迎來一次激動人心的井噴式發展。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採寫:南都記者 袁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