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傳播冬奧文化窗口 崇禮華僑冰雪博物館擬10月初試運營
編者按:2022年2月4日,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舉行。屆時,世界目光也將再次投向全球首座“雙奧之城”――北京。圍繞“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冬奧籌辦步入全力衝刺、全面就緒、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以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爲契機,我國大衆冰雪運動發展乘勢而上,“北冰南展西擴東進”,冬季夏季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全面開花,冰雪產業迸發活力,“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前景十分廣闊。4月10日,恰逢冬奧倒計時300天,人民網推出“冬奧倒計時”欄目,爲冬奧籌辦衝刺階段加油鼓勁,共迎一年後的精彩華章!
國內首個以冬奧會爲主題,且全國規模最大、展品最爲豐富的冰雪博物館――崇禮華僑冰雪博物館主體結構於5月18日正式封頂。目前,崇禮華僑冰雪博物館已計劃在9月進行布展,10月初進入試運營。
據介紹,在崇禮華僑冰雪博物館籌建過程中,海內外僑胞積極響應中國僑聯倡議,踊躍捐款、捐贈展品,保證了項目如期建設。項目自2020年5月開工建設以來,儘管經歷2020年夏季雨水多、冬季超低溫等考驗,在各方努力下,依然圓滿完成了重要節點建設任務,僅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主體結構封頂。
崇禮華僑冰雪博物館將設序廳、世界冰雪運動廳、中國冰雪運動廳、冬季奧林匹克運動廳、北京冬奧廳以及互動展廳等6個常設展廳和1個臨時展廳,展示與世界冰雪運動歷史和發展脈絡有關的實物,歷屆冬奧會(含北京冬奧會)申辦、籌辦、舉辦過程中的實物、圖片及影像資料等,將打造成爲傳播冬奧文化、推介冰雪運動的重要窗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崔愷擔綱崇禮華僑冰雪博物館設計。他結合周邊環境,採用了博物館、圖書館“兩館合一”的建築方式,使博物館、圖書館的形體分別自東側、北側地面升起,沿南北向連續展開,在南端形成高點,遠遠望去宛如一座山峰,與背後的山峰遙相呼應,自然和諧。
“博物館建築單體主要遵循了山林輝映、觀山望城、山體延續三個設計理念。”崔愷介紹說,其整體佈局面向前方的慶典廣場,呈環抱狀姿態,形成了弧形半圍合的界面;起伏的山形體量與所處東高西低的坡地環境融爲一體,彷彿遠處連綿的山脈在場地上自然延續。
崇禮華僑冰雪博物館大面積應用了清水混凝土工藝。崔愷說,清水混凝土具有強烈的質感和剛硬性,能給人以沉靜理性的觀感,讓建築更顯典雅大氣。其一次成型、無需裝飾、利於環保的特點,也能鮮明地傳達綠色環保、原生態等設計理念。
中建三局華僑冰雪博物館項目專職副書記侯傑飛告訴記者,採用清水混凝土工藝可以讓項目施工中減少大量建築垃圾,最大程度地保護崇禮的自然生態。
博物館清水混凝土外立面接觸面積達28000平方米,因爲後期將不再修飾,施工中最大的難題是控制外立面色差。不同批次的材料,包括水泥、沙子等,都可能使混凝土表面產生色差。而一旦產生色差,只能全部推倒重來。
爲此,施工期間,中建三局華僑冰雪博物館項目部派人常駐水泥廠,鎖定購入第一批水泥的關鍵指標數據後,現場監督廠家供應指標一致的水泥,確保了博物館外立面效果呈現。
博物館西側立面幾十根豎向錯動的混凝土片柱,同樣採用了清水混凝土工藝,看起來仿若層疊的樹林,很好地體現了山體延續、山林輝映的設計理念,當然施工難度也加大。
“這大概是我從業十幾年來接觸過的結構最複雜的建築了。”中建三局華僑冰雪博物館項目經理胡崇輝說,這些異型結構每一根都有不同角度,鏈接部件繁多,超高、超限結構樑板多,結構形式複雜,質量不易控制,且只能一次成型,施工精度要求極高。
爲此,他們抽調技術骨幹成立“課題攻關小組”,對異型結構施工做法、混凝土振搗、清水結構分縫設置等相關問題進行攻關,形成十餘套施工方案。“課題攻關小組”還輾轉多個城市實地考察採用清水混凝土工藝的項目,提前製作清水混凝土實體樣板,對重要節點、難點施工進行反覆推演,各專業施工有序穿插,保障了清水混凝土結構實體施工一次成型率達100%,並且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目前,“課題攻關小組”已完成河北省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申報工作,申報專利2項,完成論文1篇。
胡崇輝說,接下來,他們的主要工作逐漸轉向鋼結構、幕牆以及室內裝修等方面,預計7月中旬完成鋼結構施工,8月中旬完成幕牆施工,目前精裝修的招標以及前期深化等工作已經陸續開展,展陳工作的前期佈置也已經步入正軌。
崇禮區體育局副局長李默告訴記者,目前,崇禮華僑冰雪博物館已經完成精裝修招標,整個工程將於8月底實現竣工交付,並計劃在9月進行布展,10月初進入試運營。(記者:王偉宏,稿件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