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夜生活:宋朝人可能比你更會熬夜
本 文 約 5000 字
閱 讀 需 要 13 分 鍾
吃喝玩樂一條龍,通宵達旦到天明!
如果可以穿越時空旅行,上了一天班的你,晚上還可以穿越到哪裡去玩?
宋代肯定是個很好的選擇。
想象一下,愛逛夜市的你現在左手拿着剛烤好的豬皮肉,右手端着一碗熱氣騰騰的蛤蜊,腰間掛着酒香四溢的酒葫蘆。邊吃邊喝地逛着逛着,就在珠寶古玩攤前看到了一些閃閃發光的寶貝,讓你不自覺駐足賞玩一二。此時,耳邊傳來的是說書人的抑揚頓挫,眼睛則被靈動有趣的皮影戲吸引……吃完逛完,再順手買兩件新衣服!
影視劇中的北宋夜市。來源/電視劇《夢華錄》截屏
這樣的夜生活,誰看了不說一聲“你們北宋人真是好福氣”!
開國之初,北宋對於宵禁就很寬鬆,也沒有嚴格的坊市制度。宋太祖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來,不得禁止”,這時對於夜市還有時間上的限制。隨着北宋的商品經濟不斷髮展,夜市的規模和時間也不斷擴大。至北宋中後期,宵禁制度已經被廢除,“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宵不絕”。
就這樣,豐富的夜生活成了北宋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室南渡後,北宋遺老孟元老憶及往昔汴京城中的繁華景象,寫下了《東京夢華錄》。隨着他的筆墨鋪張開來,汴京這座“不夜城”的景象也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
影視劇中的北宋夜市。來源/電視劇《夢華錄》截圖
只想乾飯?“美食一條街”包你滿意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墨硯般濃稠的夜色在街道中瀰漫開來。但沒過多久,就有一點黃豆大小的燈火亮起來,緊接着是兩點、三點、幾十上百點,瞬間將整座汴京城照得亮如白晝。
夜市開始了。
影視劇中的北宋夜市。來源/電視劇《夢華錄》截屏
宣德門外就是御街,沿着御街一路向南,過了州橋就是朱雀門,朱雀門外是新門瓦子(北宋著名的娛樂場所)、殺豬巷、東西教坊以及大片的民居。這一帶可是汴京城夜市最重要的聚集地。《東京夢華錄》卷二中詳細地介紹了這一片的商鋪:
御街一直南去,過州橋,兩邊皆居民。街東車家炭、張家酒店,次則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鋪、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較大的飯店)……街南遇仙正店,前有樓子,後有臺,都人謂之“臺上”。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戶,銀瓶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
這裡所說的“遇仙正店”,就是北宋年間大名鼎鼎的“遇仙樓”。在北宋,酒樓分爲“正店”與“腳店”兩種。宋代律法規定,酒水實行專營制度,只有極少數的酒店被允許從官府購買酒麴後自己釀酒,這一部分酒店就被稱爲“正店”,相當於現代的五星級飯店。而其他不能自己釀酒,只能從官府手中購買成品的酒店則被稱爲“腳店”。
《東京夢華錄》中提到北宋有“在京正店七十二戶”,遇仙樓就是其中之一,而大名鼎鼎的“白礬樓”(又稱爲“樊樓”“豐樂樓”)更是正店中的頂配,宣和年間的白礬樓“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每到元宵節時還會在房檐瓦片上放各式蓮燈,流光溢彩,盡顯繁華景象。
影視劇中的正店場景。來源/電視劇《夢華錄》截屏
作爲高檔飯店,這七十二正店可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不過沒關係,還有衆多“腳店”可供選擇。這些腳店分佈在全城各處,而且十二時辰不間斷營業,哪怕已經是半夜三更,人們也可以大搖大擺地走進大堂,點上一桌熱騰騰的酒菜,撫慰自己勞碌了一天的身心。
正店和腳店。來源/紀錄片《宋朝市井生活》
出了朱雀門,就是汴京市民最愛的“美食一條街”。每當夜市開始,無數的小吃攤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擠滿了整條街道。從州橋往南走,臨街有賣水飯(即粥)、爊(āo)肉(用文火煨熟的肉)和各色肉脯的小攤,七十二正店之一的王樓前有各種肉類,如獾子肉、野狐肉、雞肉乾。旁邊的梅家、鹿家都是大名鼎鼎的店子,在這裡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熟肉,如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雜碎,應有盡有,只需要十五文就能買走一份。在靠近朱雀門的一帶,還有現煎現賣的羊白腸、醃魚幹、㸇(zuǎn)凍魚頭、姜豉(北宋的一種冷菜,原理和豬皮凍相似,以豬蹄爲原料冷凍製成)、紅絲(用鮮桔子皮、蘿蔔、木瓜等爲原料,加白砂糖等調料醃製而成)、批切羊頭、辣腳子(即辣雞爪或鴨爪)、薑辣蘿蔔等各式小吃。
影視劇中的北宋小吃攤。來源/紀錄片《中國》
除了葷菜,還有各色麪點甜食。梅、鹿兩家旁邊就是曹家從食,“從食”就是糕點鋪,饅頭、包子、糕餅、酥、元子、糉子、麻團、油炸千層餅……少說也有五十來種花樣,足夠讓饕客們大飽口福。
影視劇中糕點鋪的蛋黃酥。來源/電視劇《夢華錄》截圖
隨着季節變化,夜市上的小吃也在發生改變。夏日氣候炎熱,又正值果樹結果的時候,除了一些常見的小吃,如素籤、香糖果子(類似於糖球,並不是果品)、細料餶(gǔ)飿(duò)兒(一種類似於餛飩的麪食,可以水煮或油炸)、鹹菜、香棖(chéng)元(即香橙丸子)之外,還有許多清熱解暑的食品:麻腐雞皮(一種用芝麻醬、綠豆粉、雞皮做成的涼菜)、麻飲細粉(冷食名)、沙糖冰雪冷元子、金絲黨梅、水晶皁兒(“皁兒水”之一,北宋常見的一種冷飲)、生淹水木瓜、沙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生津止渴)……
運氣好的話,甚至還能買到可口的冰激凌。小攤上還有許多新鮮瓜果做成的小吃,如藥木瓜、間道糖荔枝(雜色荔枝蜜餞)、廣芥瓜兒、杏片、越梅、梅子姜、萵苣等。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這些小吃都用梅紅匣兒裝好,既好看又衛生方便,讓人只看一眼就食指大動,忍不住要買上一碗嘗一嘗。
影視劇中的夏季小吃:蜜餡雕花、水晶涼果等菜品。來源/電視劇《夢華錄》截屏
而到了冬天,新鮮的蔬果不再那麼容易獲得,於是各種熱乎乎的肉食就被搬上了夜市。盤兔(將兔肉切成絲,烹熟後配以蘿蔔絲等配菜)、水晶鱠(以雞肉、豬肉等爲原料,成品晶瑩剔透,如同水晶)、現做現賣的烤豬皮肉、野鴨肉、蛤蜊、螃蟹、須腦子肉(豬肉),肉香飄滿了整條街道;還有胡桃、煎夾子、滴酥(一種用奶油製成的甜點,形狀類似於蛋筒裡的冰激凌)等小食作爲調劑。這些食品深受老百姓的喜歡,被人們戲稱爲“雜嚼”,直到夜半三更時,仍然有許多人在攤位前流連,久久不願離去。
影視劇中的冬季肉食:煎鵪子、炒蛤蜊、決明兜子、兩熟紫蘇魚等菜品。來源/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截屏
不想出門?“汴京快跑”爲您竭誠服務
夜市雖然熱鬧,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種人聲鼎沸的環境。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和精力去逛夜市。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特別想吃鹿家的滷菜,而你又不得不在工位上加班,只能望着已經黑下來的天空哀嘆,苦哈哈地來一句“不辛苦,命苦”。
別難過!這時候你需要的,只是一個隨叫隨到的外賣。是的,早在宋朝,就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外賣服務。大部分的“腳店”都配備了“外賣小哥”,只需要提前預訂,無論白天黑夜,無論路途遠近,店家都會在指定時間將菜品送貨上門。如果送餐量很大,店家還會派出專門配送的馬車,將食物送到顧客指定的地點。如果是夜晚,這些馬車就挑燈夜行,勢必要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主人手上。這可不就是大宋版“騎手”嗎?
宋朝送餐服務。來源/電視劇《夢華錄》截屏
早在唐代,外賣服務就已經產生了,但規模還較小,而且範圍有限,能提供外送服務的酒店很少。而到了宋朝,商品經濟快速發展,外賣服務也水漲船高,迅速地在市場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在《清明上河圖》中,一家腳店旁就畫着一個夥計,疑似“外賣小哥”。這人左手拿着兩隻碗,右手拿着一雙筷子,身上繫着褡膊(一種長方形的布袋,可以裹系錢物),正急急忙忙地趕路。在宋代,這些“外賣小哥”被稱爲“閒漢”,《東京夢華錄》中介紹了這一類職業:
更有百姓入酒肆,見子弟少年輩飲酒,近前小心供過使令,買物命妓,取送錢物之類,謂之“閒漢”。
影視劇中的小店夥計送外賣場景。來源/電視劇《清平樂》截屏
隨着商品經濟的分工不斷細化,外賣服務也衍生出各種各樣的門類,甚至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服務鏈。“閒漢”們除了送餐,還能跑腿送商品原料、錢財物品、信件等各種五花八門的東西。有些閒漢專門在酒肆中穿行,一看到有富家子弟聚集飲酒,就湊上去詢問他們是否需要跑腿。可以說,只要是食客聚集的地方,就少不了閒漢的身影。尤其是在夜市開始後,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紛紛涌入夜市,更爲閒漢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清明上河圖局部。來源/故宮博物院
除此之外,茶坊中還有一羣“提茶瓶”,他們每天在各家各戶之間走動,夜市上也少不了他們的身影。他們不僅提供服務,還打聽消息,對於汴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八卦逸聞都瞭如指掌。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複製品)中的“外賣小哥”。來源/河南開封博物館
不僅平民百姓,宮中的貴人們也喜歡叫外賣。《東京夢華錄》在介紹皇宮大內時提到:
東華門外,市井最盛,蓋禁中買賣在此,凡飲食,時新花果,魚蝦鱉蟹,鶉(chún)兔脯臘,金玉珍玩衣着,無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數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隨索目下便有之。其歲時果瓜蔬茹新上市,並茄瓠(hù)之類新出,每對可直三五十千,諸閤(hé)分(即宋代嬪妃)爭以貴价取之。
其中“鶉兔脯臘”指的是鹹肉幹,“茄瓠”則是宋代一種廣受歡迎的水果。貴人們在宮中住久了,難免會思念宮外的味道,於是又到了外賣小哥們大顯身手的時候。大量的菜餚、新鮮瓜果被送到東華門外,菜餚是事先定好的,宮女們只需要排隊領取即可;但瓜果卻是限量提供,爲了爭取到最大最新鮮的那一份,宮女們當場競價,甚至不惜以高價買下。
影視劇中的外賣送入皇宮的場景。來源/紀錄片《中國》截屏
如果不想自己動手做飯,飯店還能提供打包服務。《東京夢華錄》中提到:
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
影視劇中的皇上訂外賣場景。來源/電視劇《清平樂》截屏
在市井裡做買賣的人家,往往沒有時間下廚,這時候就去酒店裡打包一份飯,端回來也是熱騰騰的。時間長了,這些人家的家裡都不再貯存蔬菜了,可見打包外帶服務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經營模式。
休閒寶地,消食寶地,你值得擁有
大快朵頤之後,也別忘記消消食,給自己的眼睛謀一點“福利”。從東華門街往東走,街北是大名鼎鼎的潘家酒樓,每當夜幕降臨,酒樓附近就支起了各式各樣的雜貨攤。頭面、冠梳、領抹等服飾自然不必說,也有賣雜貨和珍寶古玩的,在燈火映照之下絢麗奪目,令人移不開眼睛。不過,在這裡買東西可要留個心眼子,因爲在這一片珠光寶氣之中,可能藏着許多的“何婁”。
影視劇中的路旁雜貨鋪。來源/電視劇《夢華錄》截屏
“何婁”是宋人口語,指的是欺詐之物,也就是贗品。夜市光線昏暗,全靠油燈照明,導致商品的很多細節看不清楚,一些商人仗着這個便利魚目混珠,以次充好,狠狠地敲上一筆。等到買主回到家裡,再仔仔細細地檢查商品時,才意識到受了騙。如果此時再趕回夜市,運氣好的能找到商人討個公道,運氣不好的就只能無能狂怒,等天亮後再去官府狠狠地告上一狀。
國曆君自制表情包。底圖來源/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截屏
沿着街繼續往東走,往南就能看見一大片瓦子(娛樂兼商業經營的場所):桑家瓦子、中瓦、裡瓦。瓦子裡面是五十多個勾欄,將瓦子劃分爲一個個獨立的小空間。走近一看,有說書的、耍雜技的、表演摔跤的、唱雜劇的、耍傀儡戲的、耍皮影戲的,其中還能看見丁先現、王糰子、張七聖等有名有姓的“大腕兒”,放在北宋,這就是妥妥的“全明星陣容”。當然,觀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可別被火焰燎傷了眉毛!
影視劇中的耍雜技場景。來源/電視劇《夢華錄》截屏
勾欄裡的表演是“車輪戰”,你方唱罷我登場,永遠讓人意猶未盡,對下一個出場的表演翹首以盼。駐足看一會兒表演,就會有絡繹不絕的小販走過來推銷。賣藥的、做糖畫兒的、算卦的、賣舊衣服的、賣飲食的、剪紙的、賣字畫的……這才婉拒了一個,另一個又湊上來,一個個都巧舌如簧,直哄得人團團轉,暈暈乎乎地就點了頭,買下許多小玩意兒。
“丁都賽”戲曲雕磚,丁都賽盛名雜劇藝人,平時在瓦舍演出。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每當節慶之時,夜市一片火樹銀花,讓人仿若置身於仙境之中。不知不覺間,東方的天空已經微微發白,熱鬧的一夜就這樣過去了。
影視劇中的節慶煙花。來源/電視劇《夢華錄》截屏
參考資料:
①[宋]孟元老撰.鄧之誠注.《東京夢華錄注》[M]. 北京:中華書局,1982. 孟元老撰.侯印國譯註.《東京夢華錄注》[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21.
②[元]脫脫等撰.《宋史》[M]. 北京:中華書局,1985.
作者 | 思歸樂
編輯 | 胡心雅
排版編輯 | 鍾詩藝(實習)
校對 | 張斌
知識 | 思想 鳳 凰 讀 書 文學 | 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