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CPI、PPI剪刀差擴大 恐輸入性通膨

大陸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的4月消費價格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0.9%,創去年10月以來新高。圖爲廣東民衆在超市購物。(中新社

近半年大陸CPI及PPI年增率

大陸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的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0.9%,創去年10月以來新高;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去年同期大漲6.8%,創2017年11月來新高。

大陸專家指出,4月的豬肉價格顯著回落,因此CPI漲勢相對溫和,但大宗商品飆漲,PPI也大漲,CPI與PPI走勢形成的「剪刀差」擴大,當前應當關注由此帶來的「輸入性通膨」壓力,以及企業如何適應經營環境變化問題

大陸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4月食品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0.7%,其中,豬肉價格較去年同期大降21.4%。受疫情防治較佳以及清明假期因素影響,非食品價格中的交通通訊教育文化娛樂價格分別上漲4.9%和1.3%,其中,飛機票汽油價格分別上漲26.9%、20.1%。由此看出,儘管近期食品價格走弱,但消費復甦對CPI產生一定擡升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大宗商品飆漲對PPI形成推力,4月PPI創下近3年7個月新高。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中國作爲新興經濟體,是大宗商品主要需求方,在大宗商品價格飆漲之下,必須關注由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引起國內物價的持續上漲現象,也就是「輸入性通膨」的壓力。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表示,第2季CPI將繼續走高,預估均值超過1%,除了基期較低和服務類價格持續上漲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已經給大陸部分消費品帶來漲價效應

然而,大陸統計局以及一些業界人士持有不同看法,認爲中國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下游產品競爭充分,工業品漲價要傳導到下游消費品也漲價的效應有限,因此認爲輸入性通膨的壓力實際上是相對有限的,預計未來通膨水準總體將處在可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