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舊俗「畫雞」驅邪 起源於古代一隻雙瞳「重明鳥」

▲2017年雞年,讓重明鳥的傳說再度被想起。(圖/南投燈會主燈吉鳴春曉」/南投縣政府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17年是丁酉雞年,而「雞」在中國年畫中本身就有特別的意義。古時除夕、新年人們會在門窗上畫雞」、貼「雞窗花」來驅鬼怪邪氣,並且把新年首日訂爲「雞日」,以及正月初一不殺雞習俗,這都源自帝堯時期的一隻「雙瞳」重明鳥,據傳牠能驅逐各種猛獸,保護人類

根據漢代東方朔《佔書》記載,農曆新年的首八天爲人類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依次序爲「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因此古人不但把新年首日訂爲「雞日」,還會在過年時剪雞畫、貼「畫雞」。其中「畫雞」是起源於上古流傳的「重明鳥」,據傳此物長得像雞、叫聲宏亮像鳳凰,更奇特的是,牠的兩眼都有兩個眼珠,因此又叫又叫「雙睛鳥」。

▲重明鳥叫聲似鳳凰。(圖/翻攝於大陸網站

具晉王嘉《拾遺記.卷一》記載,帝堯在位聖治之世,「有秖支之國獻重明之鳥,一名「雙睛」,言雙睛在目。狀如雞,鳴似鳳。時解落毛羽,肉翮而飛。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羣惡不能爲害。飴以瓊膏。或一歲數來,或數歲不至。國人莫不掃灑門戶,以望重明之集。」

因爲重明鳥能驅逐猛獸,使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類,但牠有可能在一年之中都不會在世人面前出現,因此國人非常珍愛,爲了要讓這種吉祥之物常駐家中,人們開始刻木鑄金造出重明鳥塑像,漸漸的也就成了在窗上「雞畫」,貼「雞窗花」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