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芋泥大菠蘿」竟驗出酒駕 肚餓駕駛喊冤:前幾天都沒碰酒精

陳先生模擬當時開車吃麪包情形。(圖/東森新聞/下同)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臺北一名陳先生表示,只是吃「芋泥菠蘿麪包」,遇到臨檢吹簡易型酒測棒,竟顯示有酒駕嫌疑。但記者請人也吃下面包,以酒測機實測,結果未驗出酒精反應。對此,專業麪包師傅說,只要麪包熟度不夠,有可能導致發酵的酒精成分沒完全揮發,或包着根莖類內餡的麪包機率較高。

陳先生向《東森新聞》表示,13日清晨6時左右,從宜蘭礁溪開車要回臺北,肚子餓就邊吃朋友從大賣場買的「芋泥大菠蘿麪包」,纔剛上閘道就遇到攔檢,當時吃了約3分之1的麪包,卻被驗出酒精反應。

陳先生強調,自己在酒測前幾天完全沒有碰任何酒精,當下員警看到他的右手拿麪包,「他說應該是你吃麪包發酵的關係」。實際販售麪包的賣場求證,業者表示,製作過程沒加任何酒精。

▼陳先生吃芋泥大波蘿卻驗出酒駕。

▼實際找人吃下菠蘿麪包和芋泥麪包,以酒測器進行酒測,結果酒測值都爲0。

記者請人吃下買來的大菠蘿和芋泥麪包做實測,並以酒測器確定測試者在吃麪包前酒測值爲0,分別吃完進行測試,酒測值均爲0。據瞭解,很可能是檢測儀器不同纔會出現不同的結果,陳先生當時吹的簡易型酒測棒,測的是口腔裡的酒精濃度,很可能是麪包發酵導致;實測用的是較專業酒測器,偵測肺部深處氣體濃度。

製作麪包過程中加酵母菌,要讓麪包蓬鬆發酵,烘焙過程中要是酒精沒真正揮發,就會殘留酒精。麪包師傅張晏瑜強調,十分熟的麪包通常沒問題,麪包剖面氣孔均勻,蓬鬆彈性夠,手一壓立刻彈回;對比只有八分熟的麪包仍可以食用,但黏性高、較軟爛,容易有酒精殘留。

還有哪種麪包的酒精濃度較高?張晏瑜說,包着根莖類內餡的麪包高溫易發酵,另一方面很可能發酵過頭臭酸。他舉例地瓜馬鈴薯芋頭澱粉類,遇到較潮溼環境,符合菌在生長髮酵的狀態下,就會產生酒精、二氧化碳醇類

▼麪包師父說,只要麪包熟度不夠,有可能導致發酵酒精成分沒完全揮發,或包着根莖類內餡的麪包機率較高。

之前也傳出吃荔枝會被驗出酒駕,專家瘦駝推測,荔枝本身很甜,屬含糖量很高的水果外殼裂縫導致發酵,「酒精就是發酵的產物之一」;剛吃完荔枝馬上酒測,有可能出現酒駕,但衰減速度非常快,如果吃完荔枝漱口,可能就吹不出酒精。

浙江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副主任朱加進曾表示,荔枝產生的酒精量小,隨着人體呼吸、說話時酒精會被揮發掉,因此吃荔枝產生的酒精在人體停留的時間很短,一般幾分鐘後就測試不出酒駕效果。他介紹,除荔枝外,吃楊梅、熟透快要腐爛的香蕉也會產生酒駕效果。

▼專家說,荔枝屬含糖量很高的水果,外殼易裂縫導致發酵。(圖/資料照/記者謝孟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