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淞山:相忍爲國情緒消失 未來半年蘇將走向谷底

行政院14日舉行行政院會記者會,由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左2)主持,轉述行政院長蘇貞昌在院會中細數兩年來的政績施政成果,感謝蔡英文總統信任民衆的支持,期許執政團隊當一個護國團隊。圖右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交通部次長王國材及農委會主委黃金城。(鄭任南攝)

蘇貞昌就職閣揆2年,前扁辦主任陳淞山指出,這段時間香港問題掀起反中潮,到疫情肆虐全球,蘇貞昌的強勢風格,在危機社會躬逢其時,讓臺灣度過驚滔駭浪,這點必須給予中上成績。但他說,隨臺灣內部對疫情恐慌趨穩,外部美中關係衝突趨緩,當前民心普遍存在「相忍爲國」的團結情緒會漸漸消失,蘇若續走強硬路線民怨將從隱性顯性預料未來半年就是下坡期。2024若想選總統,縱使有心,也將無力

針對蘇貞昌的施政,陳淞山說,在疫情恐慌期,社會就是需要強而有力的政府領導;而蘇貞昌果決、霸氣、強硬的性格剛好躬逢其時,讓政府能迅速解決包括疫情、開放萊豬在內的重大危機。雖然有時團隊衝太快,發言失準,衍生矛盾自打嘴巴,但面對風暴難免疏漏,整體而言,臺灣暫時平安度過驚滔駭浪,「蘇貞昌表現達到中上,必須肯定。」

但陳淞山不諱言地說,過去2年,因香港問題牽動抗中聲浪,及疫情爆發時民衆基於對疫情的恐慌而產生的團結感,都讓大環境是站在民進黨這一邊。只是,當美、中、臺之間少了川普刻意製造的衝突,美國新政府停止走極端路線,臺灣當局若繼續主張反中、抗中,在內部是否真能繼續獲得共鳴?

同時,獨霸的施政本來雖會引起反彈,但目前民衆因對疫情的恐慌,可以「相忍爲國」,同意政府爲顧全大局,在行政作爲上出現兩套標準,甚至犧牲基本人權。但隨疫苗問世普及,疫情危機降低後,民衆對專斷強硬作爲的忍受度必然將開始降低。

陳淞山說,只要防疫沒有大問題,大家都還能忍,這是危機社會的自然現象。但假使未來各國都取得大量疫苗,臺灣疫情指揮中心說好的數量,卻遲遲沒有實質進展,甚至是讓疫情出現破口,加上目前屢屢傳出疫情資訊不透明,種種民怨的累積,一旦政府又堅持專斷獨行,終就難以避免民意反撲。

此外,萊豬雖已順利開放進口,但他強調,隨着政策執行的漏洞逐一浮現,愈來愈多人對肉品標示產生質疑,甚或經濟弱勢族羣不得以買到萊豬,後續衝擊都還有待觀察。因此,未來整體環境,將反過來對蔡政府不利。

因此,陳淞山直言,當臺灣脫離危機社會,而蘇貞昌卻又繼續維持獨霸、強硬路線,民怨將從隱性變顯性,預料未來半年至1年就是下坡期。

屆時,蘇貞昌是否可能進一步角逐總統大位?陳淞山說,幾乎不可能,縱使有心也無力。因爲蘇被換掉的時間,極可能就是他施政滿意度走在谷底、最弱的時候,屆時黨內派系有志角逐閣揆、總統者都將快速浮上臺面,「他是好的救援投手,但不會是未來新的主場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