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以文旅賦能鄉村的能人
農民豐收節將至,記者採訪了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鴉窩村的總支書記陳軍,這些天,他忙得腳不沾地,趁着這個農民的節日,他籌劃着要讓鴉窩村村民節日更加快樂,吸引城裡的遊客下鄉看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面貌……
回顧以往,陳軍介紹說,他早年經商,是當地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是,一人成功算不得成功——他自己如是說,能夠帶領羣衆共同致富,造福一方纔是真的成功。爲此,他毅然放棄經商,將個人命運同鄉村的發展緊緊拴在一起。
安居方能樂業,2015年,在陳軍的細心謀劃和辛勤奔忙之下,鴉窩村引入項目資金3700萬元,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水庫移民項目,建成了轉山新村移民安置小區。新村設置雨污分流下水管道,新建楓楊路、楓楊湖、景觀亭,安裝路燈、覆蓋綠化,將農民住宅區和社區文體廣場連成一體。
每到傍晚,鴉窩村就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散步休閒的、跳廣場舞的、看劇聽說書的、嬉鬧聊天的……樸實熱絡的喧囂匯成美好生活的鄉村交響樂。
陳軍是致富能人,也是文化能人。他不想家鄉鴉窩村建設得“千人一面”,不僅當地農民自己要住得舒服,還要有記得住鄉愁的詩意,進而華麗變身爲吸引遊客的鄉村旅遊目的地。於是,鴉窩村以農民文化旅遊樂園的面貌鋪開了藍圖。
陳軍回憶說,黨的十九大精神如陣陣清流浸潤着這一方熱土,給他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2018年,村裡將三個功能室改建成210平方米的農民電影院,購置配備了14張八仙桌,56條長凳,120英寸播放投影機一套,環繞立體聲功放一套,可變換幕牆3套,可同時容納200名觀衆。每個週五、週六、週日下午義務爲羣衆播放故事片、廬劇、黃梅戲等地方戲,豐富羣衆的業餘文化生活。
2019年,由陳軍牽頭,投入800萬元打造的鄉村民俗記憶館開始運營,以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紅色文化、匠人之心爲主題,結合聲光電技術,將鴉窩村的歷史向遊人娓娓訴說,成爲皖東地區體量最大、實物最全的一處農耕展覽場館,年接待遊客達到30000人次。
同步建成的還有村入口處的三面LED多媒體高炮廣告,投入項目資金80萬元,是皖東地區唯一一處有聲有色的宣傳媒介,不僅成爲鴉窩村對外宣傳地域文化的靚麗窗口,也爲村集體經濟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作爲文化能人,陳軍想得更深遠,不能僅僅讓村民單純被動接受文化,還要把文化種入農民心田,讓他們走到舞臺中央,成爲文化主人翁。數年來,陳軍挖掘鄉賢能人數十人,組織編纂人文典故20多篇,親手組建了一支32人的文藝演出隊伍,每逢傳統佳節義務爲鄉親們演出,活躍在江淮大地。
陳軍的得意之筆,是以創新思維模式,創辦了“小伍說書”和“學文大鼓”兩個欄目,定期爲羣衆義演,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皖東地區的人文典故。村級文化管理員伍健,每週五晚開展一次“小伍說書”,講述當地好人故事、名人故事、民間傳說、保健知識、童話故事,寓教於樂,帶動引導羣衆向美向善。宣講人使用羣衆語言,增加鮮活實例,穿插雙向互動,以小見大,以點帶面,開展“上連天線、下接地氣”理論宣講活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小伍說書”創辦以來,共開課50餘場,參與羣衆達2000餘人次。75歲的民間老藝人劉學文,編排演出安徽大鼓、廬劇等節目,多次參加市、區文藝演出並獲獎,利用業餘時間爲羣衆免費演出,定期到鴉窩村說唱大鼓。
如今,“農民電影院”“小伍說書”“學文大鼓”已然成爲鴉窩村的三張閃亮的“文化名片”。
2020年,鴉窩村着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新增三個項目,分別是一期43套民宿、農副產品超市和滁州城區商鋪,爲服務脫貧攻堅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問及今後的謀劃,陳軍沉思之後說,以文化旅遊賦能新農村,“不僅要建設好,還得管護好、發展好,羣衆的日子才能越過越好。”
(鴉窩村供圖)
責編:袁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