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快男,吉利銀河

吉利銀河,我願稱之爲“車圈快男”。這裡的“快”,體現在2個方面:

其一,產品節奏快。就在銀河首款車型L7正式交付3個月後,其第二款產品定位A級家用轎車的銀河L6(參數丨圖片)也在9月16日正式上市,售價區間落在11.58-14.98萬元。

其二,銷量爬升快。銀河L7正式交付始於6月13日,當月上險量就達到4636輛,截止到8月底,銀河L7上險量就達到近2萬輛。

對於一個成立時間不到一年的新品牌系列,首款車型能在不到3個月達到這樣的高度,放在整個車圈算是少見的,更何況銀河系列產品的定位,瞄向的是競爭極其激烈的15-30萬元級市場,能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快速搏出一個身位,更屬不易。

銀河能夠迅速立身,與L7這款車本身有着很大的關係,但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吉利在這場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全面轉型中,對過去教訓的反思和迅速調整。

當然,吉利轉型的一些做法,也能夠爲行業帶來一個思考:

傳統車企轉型具備哪些優勢?以及如何去發揮這些優勢?

01

吉利銀河,快字當先

9月16日晚,吉利銀河第二款車型L6正式上市,價格區間爲11.58-14.98萬元,相較此前12.8萬元的起售價,正式價格稍有降低。

關於這款車的信息,此前媒體已經有過多輪報道,這裡我們簡單進行一個介紹。

銀河L6與銀河L7同樣基於e-CMA智能電混平臺打造,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爲4782x1875x1489mm,軸距爲2752mm,定位A級家用轎車。

另外,這款車同樣採用了吉利新一代雷神8848電混合神盾安全系統,提供純電60km和125km兩個版本選擇,綜合最高續航1370km。

座艙搭載的銀河OS也是一大亮點,筆者在上市之前也對這款車進行了體驗,整體的感覺是,有了高通8155芯片作爲計算底座,銀河L6的座艙交互很好的解決了吉利過去在車機上踩過的坑,比如卡頓、語音AI等等,同時一些產品細節上的設計,比如車外交互,可用性讓人滿意。

據悉,上市之前新車已經到了銀河的門店,在發佈會上,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範峻毅表示,L6的訂單已經突破2萬單。

可以,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頭,已經超過了首款車型L7正式上市前破萬單的高度。

關於這款車詳細的車型、配置等信息這裡不過多贅述,我們今天要探究的,是吉利銀河品牌序列本身,以及其背後吉利轉型的問題。

如果說吉利銀河自成立至今的一個最明顯的特點,應該就是“快”,產品推出節奏快,銷量增長也快。

先說產品推出的節奏,從銀河L7到L6,上市時間間隔僅有3個月,銀河系列第三款車型,也是其首款純電車型,也將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

同時,根據此前的信息,到了明年,銀河還將推出3款車型,其中包括2款純電和一款插混,2年6款車型,除了傳統銷售淡季的一季度,銀河基本上是按照一個季度一款車的節奏來走。

在銷量方面,銀河第一款車型L7無疑是打響了第一炮,首個交付月上險量就達到4636輛,而在接下來的7月和8月,L7的上險量分別爲7666輛和7190輛,上市不到3個月累計上險量近2萬輛。

作爲對比,銀河L7直接對標的且有競爭力的車型,有比亞迪宋PLUS DM-i、長安深藍S7增程、零跑C11增程以及哈弗梟龍MAX。

除了比亞迪以絕對優勢排在最前面外,銀河L7均優於其他對手。

從車本身看,銀河L7在車身尺寸、續航(都在1200公里左右)等方面與其他車型沒有跨越級別的差別,主要的競爭力,體現在智能(主要是座艙智能)和價格上。

銀河S7在座艙方面搭載高通8155芯片,同時還有銀河OS車機操作系統,這個組合同樣被平移到L6上,從體驗來看,這套操作系統的可用性並不比很多新勢力的差,在這方面宋PLUS DM-i和梟龍MAX其實要吃虧一點。

當然,深藍S7與零跑C11也搭載了8155芯片,但在價格上,銀河S7 13.87-17.37萬元的售價要低於所有競品。

當然,在上市之前,市場對這款車的猜測是在15-20萬元級別,上市之後的價格形成的心理落差,也可能是這款車迅速走紅的另一個動因。

02

銀河快增長背後:吉利轉身組合拳

可見,L7作爲一款還處在生命週期早期階段的車型,現在說爆款或許太早,但確實有了一些爆款的氣象。現在,新車銀河L6一定程度上也繼承了上述所說的一些競爭力,有了一些熱門車型的萌芽。

但銀河品牌系列快速成長的背後原因,與車本身的競爭力有關,更深的動能,則是吉利在反思之後,決心全面擁抱新能源轉型的作用。

時間回溯,吉利的新能源轉型不算晚,2015年,吉利喊出藍色吉利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到總體銷量的90%,目標兌現之日,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僅有6.8萬輛,滲透率爲5.2%,很難說是成功。

這種迷茫持續到2022年,就是吉利被比亞迪反超,丟失本土車企銷量第一的王冠。失敗的原因很多,其中吉利高管在今年年初的財報會上總結的一點是,渠道、產品的混亂。

吉利過去的新能源產品,基本做法是在燃油產品內部做新能源的版本車型,渠道重疊、產品相互傾軋,當然,這也是很多傳統車企決心不足、路線不清造成的必然結果。

所以今年年初,吉利在反思過去新能源轉型的基礎上,對整個集團轉型進行了大的梳理,隨即而來的則是一整套渠道、組織結構等方面的組合拳。

根據計劃,吉利品牌體系進行重構,成立吉星、銀河、幾何3個事業部,前者保留此前的燃油業務,銀河與幾何則是通過純電和插混兩條腿全面新能源。把新能源與原有的燃油業務徹底剝離出來,避免產品、渠道相互傾軋的同時,給用戶新的面貌和印象。

其中,銀河品牌系列針對的是競爭最激烈,同時市場存量最大的15-30萬元市場(從產品售價看還會稍微下沉一點)。對於吉利來說,吉星屬於過去,幾何負責低端,銀河品牌擔負的則是吉利最核心最重要的新能源轉型任務,也是其在全面新能源後維持基本盤的所在,關係到吉利轉型是否成功的關鍵。

所以我們能看到,吉利對銀河,是投入了最大範圍的資源催動銀河成長。最核心的表現,一是渠道,二是技術。

渠道上,一方面,銀河的做法針對過去吉利新能源與燃油業務重疊的問題進行分離,採用獨立的銷售渠道和線上購車的方式,統一服務與體驗;

另一方面,快速擴張銷售渠道,根據公開信息,銀河渠道門店自今年年初開建後,到7月底已經突破400家,根據規劃,到今年年底,這個數量要達到700家。

另外,在技術層面,銀河品牌系列也獲得吉利集團的集中支持,包括銀河智能終端、雷神新一代8848混動、神盾電池等,都在銀河產品上有所搭載。

從銀河官網來看,吉利集團旗下其他車型上搭載的技術,未來也大概率會在銀河身上進行通用,比如天地一體通信、魅族Flyme Auto車機操作系統等等。

所以,吉利本身所擁有的資源和體系化能力,包括資金、研發在內的能力,是銀河短時間內成長的動力,不管是渠道的快速擴張還是技術的快速上車,都與之脫不開干係。

03

從吉利轉型,我們能總結出什麼?

我們從吉利這一輪新能源轉型能看到的是,傳統車企過去所積累的資源和經驗,不是一文不值,相反只要目標和思路明確,過去的積累可以爲大象轉身充當加速器。

這一點體現最明顯的,一是技術的積累,雖然過去吉利新能源業務因爲沒有獨立的組織結構和渠道而招致失敗,但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的技術和產品經驗有價值。

所以,我們在臺上看到的是銀河在成立短時間內,可以快速推出產品,但臺下沒看到的是,吉利的這些技術積累在一個新品牌下快速集結。

二是渠道建設上的能力。一年開700家門店,本質上是過去傳統車企在銷售層面總結出的”渠道爲王的經驗,這種經驗老車企知道,新勢力在汽車行業打拼幾年之後想必也知道。

但新勢力做不到,截止到6月份底,小鵬線下銷售門店數量411家,與第一季度期末比不增反降,蔚來與理想就更少了。

這是因爲新勢力無論是渠道建設運營的經驗和手頭的錢,都不足以支撐其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充銷售渠道。

不過也需要看到的是,新勢力在渠道方面探索出來的經驗,比如通過獨立直營,或者是線上購車,統一服務標準等,也都爲老車企轉型輸送了營養。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內,車企間一個現象是,傳統車企一邊向新勢力學習服務標準、運營模式,一邊通過自身的資本快速擴張門店(主要是新品牌),而新勢力則是在保留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嘗試授權4S店的方式下沉市場。

所謂相向而行但最終殊途同歸,但相比之下,還是傳統車企更快些。這也是我們能在吉利身上看到的第三點,借鑑別人走好的路,驗證可用的經驗,做出新的嘗試。

最後,也要看到,上個時代的資本積累也可以讓傳統車企快速補齊劣勢,比如座艙操作系統上的研發基底匱乏,李書福就可以調用其龐大的資源收購魅族,在短期內建立起技術能力,速度當然更快。

現在,回到我們的小標題,從吉利新能源轉型來看,我們能總結出什麼?

答案是,當新勢力將智能電動車,或者是智能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寫好的時候,傳統車企可以通過過去的積累和學習借鑑,快速完成轉身。

當然,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全面轉型所要有的決心。

決心不是口號和天馬行空的目標,而是從渠道到人事結構的深徹變革,是不同業務中資源的傾斜和由此引申出的,部分利益相關者能否爲變革犧牲部分或者全部利益。

最重要的,是在可見的失敗風險下,足夠的定力和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