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走路能把六類病走沒?醫生指出:70歲後這樣動,降低生病風險
在小區的花園裡,每天大清早都能瞅見李大爺在散步,他穿着寬鬆的運動裝,精神頭倍兒棒,走路步伐輕快有力,路過的人都忍不住多看兩眼。
李大爺在小區那可是出了名的,畢竟上了年紀,誰沒個基礎病,但李大爺的身體就十分康健,很少生病,任誰看了都說稀奇。
大家都特別好奇李大爺健康的秘訣,李大爺老是說:“沒啥特別的,就是每天堅持走路。”
小區裡的張大媽一直被高血壓和高血脂折騰得夠嗆,藥吃了不老少,可身體還是弱弱的。
有一天在花園碰到李大爺,就跟他倒苦水,李大爺笑着說:“妹子,別老在家裡待着,像我一樣天天出去走走,說不定能好點呢。”
張大媽半信半疑的,不過看張大爺每天都堅持散步,還是打算試試。
這麼一堅持就是半年,沒想到張大媽的身體真的有所改善,每天出去散散步,腿腳利索了,頸椎也有所改善,甚至之前難以控制的血壓都能保持在正常範圍之內了。
這走路真有這麼神嗎?今天咱們就來嘮嘮長期走路能不能讓六種病好點,還有70歲之後咋運動能少生病。
一、緩解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就像藏在身體裡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威脅着咱們的健康,而長期走路對心血管系統有好處。
走路能讓心肺功能變強,讓心臟的肌肉更有力氣。
每走一步,血液在血管裡流得就更快,能把血管壁上的那些脂質、膽固醇之類的髒東西帶走,這樣就能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讓血管一直有彈性。
在美國的一個健康會議上曾公佈過一項研究結果,7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天走4500步的和走不到2000步的比起來,得心血管病(像冠心病、腦卒中或者心力衰竭)的風險能降低77%,而且每天多走500步,心血管病的風險就會下降14%。
(信息來源:上觀新聞)
2013年《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上也有個研究說走路能把60歲以上人羣得心血管病的風險降低31%,全因死亡率降低32%。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走路效果挺不錯,血壓高和血管緊張收縮有關係,長期走路能讓血管放鬆。
有個血壓有點高的老人,聽醫生的話每天走路。
他沿着小區花園的小路慢慢溜達,剛開始沒變化,時間長了,頭暈的毛病減輕了,去醫院一查,血壓正常了,這就是走路的神奇之處。
二、改善糖尿病問題
糖尿病是個挺難纏的健康問題,不過走路對控制血糖有所幫助,尤其是本身血糖就有異常的人羣。
我們的身體就像個複雜的工廠,胰島素的作用是把血液裡的葡萄糖運到細胞裡,給細胞提供能量,糖尿病患者或者有得糖尿病風險的人,這個運輸過程容易出岔子。
走路的時候,肌肉細胞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變強了,能降低血糖水平,讓身體對胰島素更敏感,胰島素就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了。
糖尿病患者走路鍛鍊的時候,得特別注意監測血糖,可以在走路前、走路過程中(要是時間長的話)和走路後都測一下血糖,看看血糖咋變化。
要是血糖低了,趕緊吃點含糖的東西,防止出現低血糖症狀,同時要隨身帶着糖尿病急救卡和一些小零食,以防萬一。
而且要注意多喝水,尤其是天氣較熱或者長距離散步的時候,別讓身體脫水,因爲脫水可能會影響血糖水平。
三、緩解頸椎病
現在大家老是看手機、電腦,頸椎病特別常見,而走路能讓頸椎病好點。
走路的時候,頭自然就擡起來了,頸部和肩部的肌肉能放鬆還能鍛鍊鍛鍊。
長時間低頭會讓頸椎壓力很大,走路能減輕這個負擔,讓受損的地方慢慢好起來。
頸部肌肉在走路的時候有節奏地收縮舒張,能緩解頸部痠痛,讓肩膀更靈活。
很多年輕上班族,因爲工作長時間對着電腦,頸椎疼得厲害,覺都睡不好,這個時候就要引起重視了,不要等到老了再後悔沒有在意頸椎問題。
醫生建議大家每天下班後走半小時,剛開始可能覺得累,時間長了,頸椎疼就減輕了。
如果想要通過走路來緩解頸椎病,那麼走路的姿勢就很重要。
要讓頭保持正直,別低頭或者仰頭走路,眼睛往前看,同時手臂自然擺動,別聳肩或者把手臂繃得太緊。
要是頸椎疼得厲害,可以走慢點,或者走一會兒歇一會兒,不要猛地走太遠,不然頸椎負擔會更重。
四、應對骨質疏鬆
人上了年紀,骨頭就容易變得脆弱,骨質疏鬆的風險就增加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走路能保護骨頭。
走路是個負重運動,腳踩地的時候,身體重量通過骨頭傳過去,能刺激骨頭細胞的活性,讓骨頭長得更好,修復受損的地方。
每天走路能增加骨密度,讓骨頭更結實,降低老年人骨折的風險。
有研究說經常走路能讓骨頭長得更好,增加骨量,對老年人、絕經後的婦女這些骨量減少的人來說,經常走路能改善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患者走路鍛鍊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可以在有護欄或者扶手的公園裡慢慢走,走路不穩的時候能扶一下。
要是有條件,可以用點輔助走路的東西,比如助行器,還有就是注意別在溼滑的路面走,不然摔倒了容易骨折。
五、減少胃腸道疾病
胃腸道負責消化和吸收營養,但是消化不良、便秘這些問題經常冒出來,大家腸道不舒服的時候往往會想到吃藥,但其實走路就能改善這種情況。
走路能讓腸道蠕動得更快,增強胃腸道消化和吸收的本事,飯後走半小時,能讓胃部血液供應更充足,促進胃液分泌,讓食物消化得更好,減輕胃腸道的負擔。
對便秘的人來說,走路很有用,如果大家也曾遇到過便秘的問題,不妨試着每天堅持走路,再搭配膳食纖維的攝入,便秘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走路鍛鍊對胃腸道有好處,不過也有些要注意的,別吃完飯馬上就劇烈運動,最好飯後休息一會兒,比如20-30分鐘後再慢慢走。
要是走路的時候覺得肚子疼或者不舒服,就停下來歇歇,如果一直不好,得趕緊去看醫生。
另外走路別太快,不然身體晃得厲害會影響胃腸道。
六、解決失眠困擾
現代生活壓力大,很多人都會面臨失眠的問題,晚上躺在牀上睡不着,腦子裡走馬觀花,精神異常興奮,第二天頂着黑眼圈上班。
其實經常失眠的話可以試着晚上去公園裡散散步,晚上安靜地走路,身體會有點累,能緩解壓力和焦慮,讓大腦放鬆放鬆。
大腦白天攢了好多信息和情緒,晚上就容易興奮,走路就像給大腦重啓一樣。
走路的時候呼吸新鮮空氣,看看夜景,身心放鬆了,睡眠質量就好了。
而且長距離散步還能促進分泌內啡肽,這東西能讓人高興,要是和親朋好友一起散步聊天,還能把不好的情緒趕跑,心情就好了。
如果是爲了緩解失眠走路,時間別太晚,不然太興奮了反而睡不着,一般晚上8-9點左右比較合適。
而且走路的地方要安靜、舒服,別在亂糟糟或者光線太亮的地方走,可以在小區花園或者公園的安靜小路上走。
走路回來別馬上看電子設備,讓大腦繼續放鬆,這樣有助於入睡。
七、70歲後這樣動,降低生病風險
對70歲的老人來說,每天走多少步合適沒有個絕對的數,因爲這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關係很大,一般來說,3000-5000步比較合適。
從身體機能方面看,隨着年齡增長,70歲老人的肌肉力量、關節靈活性和心肺功能都下降了。
要是身體還行,沒有嚴重的關節病和心肺問題,每天走5000步左右能保持一定的活力。
這樣既能讓心血管系統、骨骼等得到適當刺激,促進血液循環和骨骼健康,又不會太累。
比如說,有些經常做點輕體力活動、身體硬朗的70歲老人,走這個步數身體就挺好。
但是如果老人身體比較弱,有關節炎、心臟病這些慢性病,3000步左右可能就夠了。
關鍵是在身體能承受的範圍內活動,別運動過度讓病情加重,就像有關節炎的老人,走太多步會讓關節磨損更厲害,更疼。
在注意事項上,首先是裝備得選好。
鞋子要舒服,有好的減震和防滑功能,鞋底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硬了腳疼,軟了沒支撐。
合適的鞋子能減少走路對腳和關節的衝擊。
衣服要寬鬆透氣,方便老人活動,別讓衣服勒着或者熱得出汗太多。
其次是走路的環境,最好選平坦、沒障礙物、光線好的路,像小區裡的步道或者公園的平路,這樣能防止老人摔倒。
要是天氣不好,比如太熱、太冷、大風、下雪下雨天氣,得調整走路計劃。
天熱容易中暑,天冷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惡劣天氣還容易滑倒。
再者是走路的姿勢,老人走路要擡頭挺胸,肚子稍微收着點,腳步平穩,手臂自然擺動,擺動幅度別太大也別太小。
姿勢對了能保持身體平衡,減少對關節和肌肉的壓力,要是走路姿勢不對,比如彎腰駝背,會讓脊柱和腰更累。
另外時間安排也重要,別吃完飯馬上走路,最好飯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後再走,剛吃完飯就運動可能消化不良、肚子疼。
每次走路時間可以分開,比如早上、下午各走一會兒,別一次走太久累着。
老人走路的時候要注意身體反應,要是覺得胸悶、氣喘、頭暈、關節疼得更厲害了,就別走了,趕緊找家人或者醫生幫忙。
結語
走路是一種簡單又神奇的運動,不用花錢買器材,也不挑地方,只要有雙舒服的鞋就能走起來,走向健康。
對70歲後的老人來說,正確運動更重要,這是打開健康大門的鑰匙,能讓老人少生病,安享晚年。
如果你有上面的六種疾病,不妨動起來,堅持走路,改善身體狀況,讓身體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