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陣痛有多痛?魏建軍變革答卷

獨立 稀缺 穿透

化繭爲蝶應有時!

作者:何樂怡

編輯:李靜

風品:沈禾 車一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精神內耗”,最近火出圈了。跳脫個人際遇,於企業家而言,其更多是關乎企業命運走向的宏大敘事。

比如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將憂患掛在嘴邊不是新鮮事。甚至說,其本人才是“罵”長城汽車最狠的人。

“未來會怎樣,依我看,命懸一線。”30週年時,警醒之言可謂聲驚四座。以至於,這成了一個持續審視話題。

銷量下滑、新能源掉隊、股價不振、高端轉型迷霧、SUV成長隱憂……目下的長城汽車,是否仍立危牆之下?轟轟烈烈的高管年輕化改革,又會帶來怎樣改變?

01

銷量增速跑輸大盤 戰略追隨者?

6000億!320萬輛!大餅好圓?

LAOCAI

不得不說,最近長城汽車“上鏡率”不低。

比如,被曝毀約應屆生offer,7月入職的三批員工及八月入職的第一批都有涉及。

8月8日,長城汽車相關人士迴應稱,目前無法確認該條消息是否屬實,長城汽車目前並無裁員計劃,不然不會招一萬多大學生。

雖否認了傳聞,一句“無法確認”卻仍有些耐人尋味。有無“退身步”保留呢?

相比之下,“二號人物”調整就是板上釘釘了。

7月24日晚,長城汽車公告,因工作調整,王鳳英申請辭去總經理職務。

早在2022年1月,王鳳英就申請辭去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及戰略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等職。

一石千層浪。要知道,汽車界向來是男人的圈子。被譽“鐵娘子”的王鳳英,一直被視魏建軍的左膀右臂,長城二號靈魂人物。

“我主要做了兩件事,一件是銷售,一件是戰略。”就在7月初一次訪談中,回顧31年的長城職業生涯,王鳳英如是說。

如今,淡去權力中心,長城汽車的銷售狀況、發展戰略自然備受審視。

不及預期,是主要原因。

2021年,長城汽車曾大力度股權激勵,首個考覈期設定的行權門檻是銷量不低於149萬輛,淨利不低於68億元。

然最終,長城全年只完成128.10萬臺銷量,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67.26億元,扣非後淨利僅42億元,實際完成度86.0%、99.7%。

甚至傳統優勢品牌哈弗、皮卡,也遭遇“斷崖式”下滑。2022上半年,銷量分別減少26.21%和20.03%。而新能源市場,眼看老對手亞迪攻城拔寨,長城卻鮮有爆款車型。

無疑,長城汽車正在艱難轉型。王鳳英任內的成績單難言樂觀。

基於此,接棒者更受關注,新總經理穆峰曾任商品戰略及技術研發副總裁;副董事長趙國慶,曾任長城汽車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技術型高管上位,被市場解讀爲管理層年輕化的信號。

不變也不行了。

2022上半年,長城汽車累計實現銷售約51.85萬臺,同比下降16.12%;累計實現產量52.78萬臺,同比下降12.7%。

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1-6月,全國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下滑7.2%。吉利汽車下滑4%;長安汽車下滑6.25%。

換言之,長城汽車拖了行業後腿,也拖了一線陣營後腿。

新能源亦有“掉隊”隱憂。2021年,長城汽車銷售13.7萬輛新能源汽車,佔公司全部銷量僅10.7%,明顯低於國內14%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

好在7月,長城新能源銷量10.19萬臺,同比增長11.32%,尤其海外銷量14,710輛,同比增長18.27%,創今年新高。哈弗亦重拾增態,同比增長7.14%,坦克系列更大增128%,可喜可賀,值得肯定。

然1-7月,長城汽車累計銷量62.04萬臺,仍同比下降12.58%。同時,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81.8萬輛,同比增長20.4%。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更達48.6萬輛,同比增長117.3%。如此,歐拉品牌的21.76%增速是否仍拖行業後腿?

長城汽車還需加把勁。

增速跑輸大盤,股價亦沒好哪去。在2021年10月26日觸及高點69.8元后,便一路陰跌。截至2022年8月9日收盤價32.27元,不到1年近乎腰斬,市值破防3000億。

背後有戰略考量。

西部證券研報認爲,車型先發優勢,使長城汽車在SUV高速增長期積累“第一桶金”。但在路徑依賴和快速成長後,長城汽車在產品定位、渠道管理等方面出現失誤。SUV紅利消失後,長城汽車也進入長達3年的調整期。

淨利是一個直觀考量:2016年達到105.5億元后,久未恢復元氣。

即使2021年,淨利創下5年新高,16.16%的毛利率,依然同比下降1.05個百分點;淨利率4.93%,下降0.26個百分點。

毛利率創下近10年新低,減少主因是依據監管規定將運輸費用記入成本所致。

可自身有無原因呢?

遙想2016年,長城汽車淨利破百億、新能源戰場“混沌初開”,董事長魏建軍卻直言:“長城只做新能源行業的追隨者。”

一步慢,步步慢。據錦緞統計,2020年起,長城總共上市16款車型,只有5款算新能源產品,能上綠牌,而其中純電車只有3款。

行業分析師於盛梅表示,對苦苦轉型、尋求未來確定性的傳統車企而言,得新能源者得天下。戰略慢、佈局慢,無異自縛枷鎖。長城汽車目下的轉型艱難,實在有些坐失良機、後知後覺。

長城、魏建軍,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

2021年,長城汽車在《長城汽車2025年戰略》表示:2025年,目標銷量定在400萬臺,其中80%爲新能源車,預期營收6000億。

6000億!320萬輛新能源車!目標激勵人心,只是畫餅無用,實現難度知多少?

2021年,長城汽車營收1364.05億元,同比增長32.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67.26億元,同比增長25.43%。

憑此速度,能達標麼?必須要更快些。

然看看2022上半年的整體銷量、新能源銷量,這個大餅好圓麼?

02

124億理財

“神車”喜憂 靠啥扛大旗?

LAOCAI

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又實力說話。

平心而論,轉型從不是輕鬆話題,尤其長城汽車這樣的大型車企。大目標是發展活力、張力、韌性的一種體現,但要穿越週期陣痛,更需壯士斷腕、更需日拱一卒、大力出奇跡。

那麼,從拿“兩年淨利”用於理財一事看,有多少主業精進心思呢?

2022年3月,長城汽車公告稱,爲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閒置資金收益、謀求集團及股東利益最大化,集團可在授權有效期內使用不超人民幣124億元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對此,有投資者“非常震驚”,指出國內汽車業仍在轉型換擋、彎道超車、重新洗牌,需要迎難而上、加大投入的地方很多。希望長城汽車向華爲學習,將理財資金多多用於研發。

長城汽車回覆表示,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研發投入達90.7億元,同比增長76.05%,佔比達到營收的6.65%。

的確可圈點,但盡然足夠嗎?要知道,2021年蔚小理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爲12.7%、19.6%、12.2%。

運用研投資本化“優化”淨利,也是一考量。

作爲成本支出重要部分,研發投入成本分攤計算時,有資本化和費用化兩種。前者就是將研發投入計入資產負債表開發支出中,可減少企業成本,從而增多淨利。

2021年,長城汽車研發投入資本化金額約58億元,資本化率約64%。

這是個不低的數字。以比亞迪爲例,研發總投入約106億,資本化金額約26億,資本化率僅25%。

勿怪太苛求。千頭萬緒,產品說話。

長城官網介紹,旗下已有5個子品牌,分別爲哈弗、魏牌、歐拉、長城皮卡和坦克。2022上半年,2類銷量增長、3類下降。如此表現,又怎怪投資者上述吐槽、不買單。

細觀,主力產品哈弗系列的下降最明顯。截至2022上半年銷量28.89萬輛,較去年同期39.15萬輛下降了26.21%。

好在7月,出現可喜改善,哈弗同比增長了7.14%。但這個增速,相比往年還是有些中規中矩了。

深入一度看,除了行業調整,自身成長路徑不無關係。衆所周知,長城汽車一向以SUV王者的硬漢形象示人。2005年推出哈弗CUV;隨後又推出售價9萬元的哈弗H3等,迅速在SUV市場佔據領軍之位。

魏建軍曾直言,用戶的消費選擇,是以品類來思考、用品牌來表達。所以,長城汽車持續進行品類創新,以品類領先打造品牌,讓我們的品牌成爲品類代表,最終實現品牌價值。

長城也的確在品類方面做到了極致。2011年,長城哈弗H6一躍成爲中國首個銷量百萬級的SUV品牌,“國民神車”連續10年爆火,成爲長城乃至自主品牌崛起的一面標杆。

而今,哈弗H6依然是爆款,只是增速天花板隱現。

行業分析師於盛梅表示,老品牌顯出成長疲態,新生力仍在培育路上,無疑造成了當下銷量增速跑輸大盤的窘境。哈弗固然寶刀未老,但SUV經歷數年高增、面對更多競品,賽道紅利還有多少,再牛神車也有跑不動的時候。面對一日千里的市場,長城汽車要想推向新高,儘快構建升級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的、更前瞻更精準的產品結構,是扛起顛覆、突破大旗的關鍵,也是一道持續考題。

並非沒有求變之心。

長城三十週年時,魏建軍直言:“如果我們還看不到顛覆性的變化,那被顛覆的一定是我們。如果我們不敢衝破規則,那麼規則很快就變成創造的牢籠。”

客觀而言,爲尋求新增長極,長城是下了功夫的,年報中不斷提到“Z世代”、“新世代”。衝破、顛覆之心溢於言表。

只是,結果似乎不盡人意。2022年5月,互動易平臺上,有投資者曾犀利提問:2022年以來,公司各項產品銷量均出現顯著下滑,是否說明長城汽車在產品開發上已經開始跟不上行業的腳步,是否還在堅持“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產品推出政策?

言語犀利,或有偏頗片面,卻有良苦用心。

護城河的構建、爆品的誕生,都非一日之功,卻極驗戰略眼光、先發效率、實操精準度。以新能源追隨者身份錯過“天時”的長城汽車,如產品機構升級上再有滯後、誤判,未來贏面有多大?

花大錢、持續花錢的地方不少。單從此看,124億的理財確實多了些。

03

高開低走、推倒重來

尷尬墊底背後 魏牌的高端化迷霧

LAOCAI

大潮翻滾中,破題題眼還在新能源。

若想實現2025年目標,長城需在幾年內擠入新能源第一陣營。

正如魏建軍《長城汽車2025年戰略》發佈會上所言:“中國汽車品牌,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越,只有在這三至五年的時間裡,快速放大優勢,纔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這個新賽道上領跑。而且,中國汽車品牌的機會,只有一次。”

於錯過先發優勢的長城,何嘗不是一次押寶?

魏牌與歐拉,哪個能擔起大任?

2016年,定位於“中國豪華SUV開創者”的WEY品牌發佈。先後推出VV7和VV5,名噪一時。

以自己姓氏冠名,魏建軍可謂破釜沉舟。對魏牌的高端化之路,充滿美好願景——樹立中國豪華SUV的旗幟與標杆。

然現實骨感,2017年-2021年,WEY銷量分別爲8.6萬臺、13.9萬臺、10萬臺、7.85萬臺和5.83萬臺。2021年時已是長城內部銷量墊底品牌,佔比僅5%。何其尷尬?

對比競對,更見傷害。吉利的領克汽車,2021年銷售22.05萬輛,同比增長25.68%,年銷量接近魏牌的4倍。

何以高開低走、英雄氣短?

離不開激烈競爭。隨着吉利、紅旗等加入混戰、新能源新勢力頻頻推新,WEY遭遇衝擊。

也離不開自身產品力。WEY品牌旗下從VV7到VV5再到VV6,甚至新能源P8車型的外觀內飾有不少相似性,是否易讓用戶審美疲勞?

質量槽點更值警惕,瀏覽車質網,VV7、VV5等車型因動力總成原因出現油耗高、變速箱異響等投訴多多。口碑體驗不討喜,怎不遭滑鐵盧?

2021年中,WEY宣佈轉型,品牌更名爲“魏牌”。將原來“VV”系列車型全部停產,替換爲摩卡、瑪奇朵與拿鐵的全新車型。

以混動爲切入點,發力新能源。品牌定位也由“中國豪華SUV”變爲“新一代智能汽車”

力度足夠大,然改頭換面式的變化,無異於推翻了先前所有努力、徹底否定了早期戰略,試錯成本是否過大?

更重要的是,本無多少新能源基因、又缺先發優勢、向高端智能轉型,市場買賬嗎?

2022前6月,魏牌僅實現銷售2.2萬輛,相比更名前銷量反下滑了4.35%,在長城汽車所有品牌中,銷量依舊墊底。

7月賣了3,034輛,環比增長5.09%,同比仍下滑24.26%。

對於銷量低迷,投資者亦在互動平臺發出詰問。長城汽車回覆表示:WEY品牌目前處於向高端新能源品牌轉型期,將以超長純電續航PHEV+高階智能駕駛作爲底層技術,在繼摩卡DHT PHEV上市後,還將全面佈局多個細分品類,拿鐵DHT長里程PHEV也將在不久後正式推出,進一步完善產品矩陣,帶來銷量提升。

沒錯,長城汽車依然是自信的。

7月6日,魏牌CEO李瑞峰通過微博向華爲餘承東開炮:“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後是行業共識”、“拿落後的技術割韭菜”、“落後就要捱打,吹起的泡沫總要有人來戳破”。甚至發起“增程式混動是否落後”投票。

“口水戰”打得響亮。只是,說這話的李瑞峰自己底氣又有多足?進一步說,即使混動開出新路,魏牌競爭力、贏面又有多大?

要知道,魏牌直面的是比亞迪插電式混動車型,其價格比主流合資品牌的同類型燃油車還便宜,消費者有什麼理由不選擇?

對比銷量:2022年3月,首款產品摩卡DHT-PHEV上市至今銷量約3000輛。而比亞迪宋Plus DM-i,僅6月就實現銷量2.6萬輛,有無“吊打”?

當然,魏牌也在推新完善。

7月25日,旗下全新拿鐵DHT-PHEV車型正式上市,共提供3款配置車型,綜合補貼後售價22.9萬元至26.3萬元。

作爲魏牌“0焦慮智能電動”戰略的第二款車型,其搭載1.5T發動機、130kW高集成DHT變速箱以及34kWh高能量密度電池包。

平心而論,性能配置提升不少。然其他競品也不差,真正銷量如何、能否擔起擊破高端轉型迷霧重任,還需時間檢驗。

04

歐拉煩惱

“吃螃蟹”底氣多足?

LAOCAI

再看歐拉品牌。從2008年概念車首次展出到2018年正式上市,前後歷經了10年。

十年磨劍,銷量發力依然在路上。2022年1-6月,歐拉品牌累計銷售5.9萬輛,同比僅增12.52%,遠低於行業同期120%的增速水平。

爲啥增速不及行業?

首先是定位。

行業分析師李晨表示,歐拉品牌女性標籤鮮明,是長城汽車專爲女性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這在男性爲主導的汽車圈,無異於“吃螃蟹”,有個性特色優勢,卻也限制了規模。

“聚焦女性用車羣體,消費能力強的,喜歡較寬敞的車型,會購買男女皆宜的正常車型;另外一大部分消費能力弱的,也會去選擇大衆、豐田與本田等旗下極爲適合女性的Golf、Polo、威馳與飛度等緊湊型或小型車。”

一句話,市場不缺選擇。細緻標籤化,更重專業化、強競爭。當然,細分也是一種市場、用戶成熟的表現。那麼,品質體驗、精細化運營就是重中之重。

2022年2月,歐拉汽車表示黑白貓車型因面臨原材料成本高企、“缺芯少電”等困難而被迫停止接單。

要知道,黑貓、白貓是歐拉品牌旗下的銷售擔當。以2021年爲例,歐拉品牌總銷量約13.5萬輛,其中黑貓約6.9萬輛,白貓約1.9萬輛,二者合計達8.8萬輛。

或許也有無奈。受制電池、芯片成本壓力,黑貓、白貓誕生至今尚未實現盈利,且虧損程度超出預期。

以黑貓爲例,2022年原材價大幅上漲後,每賣一臺車虧損約萬元。如何增強產業鏈把控力、提升規模效應,答卷不輕鬆。

好貓也有類似痛點。2021年12月,央視財經曝出“歐拉好貓涉嫌虛假宣傳和誤導消費者”。據消費者反映,銷售所宣稱的高通八核芯片,交付時搭載的卻是英特爾四核芯片。

爲平息車主憤怒,歐拉先後推出兩個補償方案。卻均未能解決核心訴求——更換高通八核芯片。甚至多位車主欲對簿公堂,以捍衛權益。

官司不好打,信任口碑重塑更難。

瀏覽黑貓投訴,截至8月9日18時,長城汽車共有359條投訴,其中不乏旗下新能源品牌歐拉、魏牌等車型的質量質疑、交付糾紛等。

05

向死而生、產品大年

LAOCAI

無疑,長城汽車仍處轉型陣痛期。陣痛有多痛?上述肉眼可見。

好在,長城汽車並不服輸。

“死也要變革,不變革就得死,死了也在所不惜。”

字斟句酌,向死而生的氣魄,盡顯一代大佬的膽識、拼勁,令聞者每每動容。

或許正是憑藉這種不服輸,魏建軍才能帶領長城一路披荊斬棘、從河北小廠走向全國,躋身年銷百萬的民營汽車三巨頭。

穿越千難萬險,亦有新生底氣。

長城汽車是專注的,相比於各類生態擴展的吉利與李書福,魏建軍表示:“專注造好汽車,不造手機,也不上天。”

深耕專注不止說說而已。供應鏈層面,長城新能源汽車擁有蜂巢能源提供電池;蜂巢電驅動提供電機,這些產業鏈優勢吊打不少競對。

智能化層面,2020年7月20日,長城汽車一天發佈了“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項技術品牌,涵蓋汽車研發、設計、生產及汽車生活的全產業鏈價值創新技術體系。

2022上半年,基於三大技術品牌,長城汽車打造的車型銷售佔比從2021年的57%提至69%,智能化車型佔比從2021年的74%提升85%,20萬元以上車型銷售佔比從2021 年的10%提升至14%,各價位產品銷量均有提升。

氫能源層面,5月底有消息稱,長城已完成對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產品規劃,並計劃以獨立品牌推出。早在2015年,長城汽車便開始研究氫能產業;2018年又成立了專門的氫能技術中心。

新品層面,2022年下半年,長城汽車將發佈更多電動化和智能化新產品,包括哈弗酷狗、哈弗H6混動,魏牌拿鐵DHT-PHEV、魏牌圓夢、歐拉芭蕾貓、歐拉閃電貓、歐拉朋克貓等。

平安證券研報認爲,2022年爲長城汽車的產品大年,坦克與WEY大幅提升公司總體單車均價,歐拉品牌價格中樞提升。

顯然,全力以赴的長城汽車不缺看點,不乏翻盤籌碼。

在銠財看來,有過錯付、誤判、滯後,或許長城汽車需要急迫些、再急迫些了。但轉型從來都非一蹴而就,如履薄冰、如烹小鮮。品質打磨、特色創新積蓄、核心技術突破、市場戰略洞察......一個也不能少,卻每個都需厚積薄發。

能否把上述優勢融會貫通、形成生態一脈?下一個顛覆性產品會等多久?如何平穩抓住下一個成長週期?

面對諸多疑問,魏建軍、穆峰的變革答卷並不輕鬆,卻意義重大。

轉型陣痛進行時!化繭爲蝶應有時!

本文爲銠財原創

如需轉載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