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未來十年 中國投資題材可能轉向

中國9月份經濟數據持續緩和,境內消費受到政府清零政策的拖累;亦有跡象顯示,全球經濟放慢逐漸削弱出口力道。

9月份財新/IHS Markit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跌至48.1,連續第二個月低於象徵經濟強弱分界點的50大關。儘管政府已祭出政策挹注不動產市場與特定領域,但多屬零星性質,且以地方爲主。

原本各界期盼政府推出全國性的經濟刺激方案,進而帶動疫後復甦,但至今尚未實現。

回顧2020年疫後時期的經濟復甦,房市與其他領域同步回溫,但目前態勢與當時存在一個重大差異,亦即房市歷經4月份衝擊後,投資力道並未反彈,反而持續大幅萎縮。民間製造業的投資回溫力道亦相對疲弱。

此外,中國政府仍不時採取防疫封控措施、內需消費不振、以及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消費需求從耐久性消費品轉移至服務,皆是令中國製造業活動每況愈下的原因之一。

相較之下,基礎建設與高端製造業等投資項目獲得政府支持,因此投資力道強勁且持續加速成長;民間需求仍舊不振的同時,公共需求轉強,兩者拉鋸決定了近幾個月的經濟成長態勢。不過,若要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復甦,中國政府必須支持私部門、尤其是住宅房地產市場的需求。故此,中國經濟得持續仰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

聯博觀察,中國接下來經濟發展目標主要有兩部分。第一,在經濟發展方面追求高品質成長、科技自給自足發展、進一步開放,確保產業鏈與中國進入全球市場;第二,強調共同富裕,追求家庭收入成長與經濟成長保持一致、薪資成長與生產力成長保持一致、提高城鄉人口的社會福利覆蓋率。

然而,在中共二十大會議之後,預計短期內當前政策不會出現任何顯著逆轉,包括新冠清零政策、房地產放鬆或經濟刺激(注:中國政府11月11日已宣佈調整防控措施,包括人員入境隔離調整爲5+3、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等)。

二十大對GDP成長目標未明確說明,只提及2035年的目標是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即2萬至2.4萬美元水準,目前中國人均GDP約12,500美元,預估未來GDP成長約在3.7%~4.5%之間。

而要關注中國境內經濟政策變化,中國A股市場會較境外中國股市來得重要,主要原因是前者由內需導向的公司組成,受中國國內投資者資金流的推動,並且對短期內的任何經濟政策變化反應更靈敏。

以滬深300指數來說,網路類股佔其比重有限,但網路類股佔MSCI中國指數的比重達36%;資訊科技和工業股佔滬深300指數的比重爲30%,而在MSCI中國指數僅佔11%。因此今年以來,中國滬深300指數便領漲MSCI中國指數。

聯博預期,從中國開始監管大型網路公司,並強調共同富裕的態度來看,未來十年的投資機會將與前十年不同。不再是尋找消費和醫療保健領域的超速成長公司,而是從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篩選出具獨特想法者,特別是符合政府政策重點的公司,例如能源、半導體,以及與減碳議題相關的標的。

在中國股市歷經過去一年大幅修正後,許多類股目前評價漸具吸引力,儘管投資人仍須謹慎以對,但許多類股已存在部分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投資人不妨伺機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