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你們真的看好蘋果汽車?
本站汽車12月26日報道 近日,臺灣科技媒體DIGITIMES報道稱,蘋果正在美國籌備建立汽車生產線,並已開始與全球汽車電子供應商探討技術規格等問題。隨後,臺灣《經濟日報》也發佈新聞,表示Apple Car將在2021年9月正式亮相。
種種跡象表明,蘋果有這想法
對於蘋果造車的傳聞,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了。
2010年,蘋果收購車載激光雷達3D繪圖初創公司3CTechnologies;2013年,宣佈iOS in the Car計劃,來年更名爲CarPlay車載系統;2014年,啓動“泰坦”自動駕駛汽車項目,規劃2019年亮相;2015年,僅從特斯拉就挖走超過300名員工,並註冊了applez.car、apple.cars和apple.auto三個域名;
2016年,“泰坦”項目變動,從整車開發轉變爲軟件開發和i自動駕駛解決方案;2017年,獲准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公共道路測試自動駕駛汽車;2018年,分別在美國兩個城市推出自動駕駛出行試點服務和自動駕駛打車服務;2019年,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Drive.ai。
有想法的,其實不只蘋果
實話實說,對汽車領域感興趣的科技公司,不只是蘋果一家,從華爲到索尼到戴森,再到“雷布斯”的小米,都對汽車領域有着濃厚的興趣,甚至小米還在2015年接連申請了9項與汽車相關的專利,包括定速巡航、駕駛輔助以及小米手機NFC車鑰匙。
和蘋果造車的套路類似,種種跡象表明“雷布斯”大概是要開上自己的汽車了。所以到了2020年,小米就“被造車”多次。
先是6月28日,小米商城發佈預告海報,稱“造車?我們是認真的!”海報曝光後,網友評論瞬間“炸鍋”,車圈也被點燃,“小米汽車要來了?”。各種猜測瞬間四起,比如小米收購某車企、小米自研汽車、小米入股某車企、小米新出汽車核心周邊、MIUI For Car等。
但熱度剛起,微博就被刪除了。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隨即發微博澄清:關於“造車”話題,明確迴應:沒有的事。是小米商城新媒體同學抖錯機靈了,已經罰抄內部流程規範去了。
最終謎底揭曉,是小米推出的智能遙控車——1:16吉姆尼(參數丨圖片)越野車。
到了12月,小米造車的消息再度被傳出。圖片不光還顯示青悅S1是“小米藍天計劃”的產物,而且還是比亞迪提供的平臺贊助,甚至84999萬元起、預定後需要到小米指定的比亞迪4S店提車都傳的有鼻子有眼。
最終還是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再次出場闢謠,並表示“掌握一個原則就行: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言簡,又意賅。
儘管造車是假消息,但是小米的確和比亞迪有合作。12月11日,比亞迪電子和小米共同創立的聯合實驗室在比亞迪電子惠州園區正式落成,雙方意在搭建技術開發平臺,持續探索業內高精尖工藝技術,以滿足終端消費者的外觀及功能需求。
跨界造車,有成功的嗎?
當然有了,即便不能說令人滿意,但至少也品嚐到了勝利的果實。
比如,董小姐董明珠2016年拿下的銀隆,一個2015年才進入客車行業的外來者,2017年就獲得政府訂單,駛上了北京長安街。
嚴肅點,蘋果造車這事靠譜麼?
當然我不是庫克,我也不是董小姐不是“雷布斯”,站在常人的角度來看,如果只是爲了賺錢,進入傳統汽車製造業是大可不必的(如果有其他想法,當我沒說)。
測試中的蘋果自動駕駛汽車
但是進入自動駕駛領域或許簡單一些,也更擅長一些,畢竟在喬布斯的帶領下,蘋果已經成爲一家擁有硬軟件設計、製造、芯片、操作系統和應用生態集一體的科技公司。對於蘋果而言,這些優勢幾乎已經具備了打造一臺智能電動車所需的所有能力。
測試中的蘋果自動駕駛汽車
芯片、操作系統、算法和數據,這四大環節是打造一臺智能電動車的最高門檻。如果把智能車比喻成一支軍隊,那操作系統堪比整個指揮系統,算法則是排兵佈陣的兵法,芯片就是核心武器。
華爲明確表示只做車聯網模塊,永遠不會造汽車
能不能造出車不好說,但是蘋果已經擁有了一支能快速躋身自動駕駛領域的軍隊,去搭建“橋樑”收取其他車企的“過路費”,難道不是個好辦法嗎?
↓↓↓
入羣方式:添加客服魔頭女司機微信號(autolive66),發送你關注的車型給她,即可加入相關的車型社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