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創立30週年,王傳福有多敢

四天前,一輛新能源汽車緩緩駛出生產線,中國年度第 1000 萬輛新能源下線整車由此誕生。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量首次突破 1000 萬輛,中國也成爲了全球唯一年度新能源汽車產量達至 1000 萬的國家。

1000 萬的年度大背景下,還誕生出了新的「1000 萬」。

18 日,恰逢創立 30 週年,比亞迪也迎來了自己第 1000 萬輛新能源整車的下線,實現從百萬邁入千萬的全新跨越。

騰勢(參數丨圖片) Z9

不妨回憶下比亞迪各個產量里程碑的重大節點:

2008 年,比亞迪第一臺新能源汽車 F3DM 下線2021 年 5 月,比亞迪完成了第 1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2022 年 11 月,比亞迪完成第 3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2023 年 8 月,比亞迪第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成爲全球首家達成這一產量里程碑的車企

從第一臺新能源下線到 100 萬輛下線,比亞迪耗時 13 年;從 100 萬到 300 萬輛,用時一年半;從 300 萬輛到去年 8 月的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用時縮短至 9 個月。

跨越千萬大關,比亞迪達成第二個 500 萬輛僅用時 15 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第 1000 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具體車型,爲本週在廣州車展剛剛完成上市的騰勢 Z9,其首任車主是遊戲科學 CEO 馮驥。

說起來也很有意思,今年憑藉 3A 遊戲大作《黑悟空·神話》大火的遊戲科學,與達成 1000 萬輛新能源整車下線的比亞迪,達成了某種氣質的契合。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與遊戲科學 CEO 馮驥(從左起)

2020 年 8 月 20 日,遊戲科學曾發佈《黑神話·悟空》的首支 PV,時長 13 分鐘的實機演示視頻發佈即大熱,《黑神話·悟空》也隨之成爲了國內 3A 遊戲圈最有希望的那一束光。

但對於遊戲科學來說,一個新的問題隨之出現:怎樣將近乎完美的 PV 視角復刻爲現實,又該如何管理理想與實際開發的預期落差?

一位遊戲科學的早期員工,回憶起了面試進組前的一段讓人感觸頗深的對話:

“如果你在入職後發現這個項目與 PV 視頻不一致,並存在誇大其詞會怎麼辦?我看到的是視頻宣傳裡的樣子,倘若不是,那它就是我來的目的。”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儘管比亞迪與遊戲科學投身於國內兩個截然不同的細分產業,但一致的是,兩者對理想目標的不懈追求,以及是在困境時候展現出來的堅韌不拔。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在比亞迪創立 30 週年暨 10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發佈會上,王傳福回憶了比亞迪創立的初衷以早期造車之艱難。

電車實驗室記錄了王傳福的演講發言,並儘量加以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1993 年,我來到了深圳做電池公司的總經理,從北京到深圳就像是進入了新世界。如果不是來了深圳,我也不會有創業的想法。

因爲「大哥大」的應用,我們看到了鎳電池的商機,但在那個時候放棄鐵飯碗去創業,一需要勇氣,二需要資源。

1994 年 11 月 18 日,比亞迪正式在深圳龍崗區布吉鎮成立,當時的名字叫做深圳市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一開始連營業執照也沒有,僅有 20 名員工。

當時做鎳電池最主流的路線是,購買日本的專利技術。但比亞迪沒有資金儲備,最終比亞迪通過自己的突破,建成了鎳電池生產線,整條產線投入只有日本成本的 1/15,鎳電池銷量也做到了全球第一。

緊接着就是迎來了手機時代,鋰離子電池取代了鎳電池,技術門檻很高,中國市場存在着明顯的技術空白。

哪裡有空白,哪裡就有創新突破。當時我給團隊的任務是要在 3 個月以內做出有電壓的鋰離子電池,比亞迪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條手工鋰離子電池產線,但剛開始品質不太穩定,我們沒有把底層的機理搞懂。

爲此,比亞迪專門成立了中央研究部,目標就是把鋰離子的機理搞透,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1999 年,比亞迪耗資 370 萬人民幣,購買了 X 射線光電子能譜儀,我們是第一家購買此設備的非國企企業,就這樣解決了電池直放電、循環壽命等問題,我們的鋰離子電池的份額進入到了世界前列。

隨着電子浪潮的到來,比亞迪順勢進入到了電子產業,從代工商變味了產品解決方案的提供商。2002 年,比亞迪正式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我們從小廠房走到了上市公司。

我們的電池已經做到了世界領先,怎樣尋找一個和電池更大相關的產業呢?

當時,汽車剛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我就在想中國有十幾億人口,未來市場規模肯定也很大,但中國是一個煤多油少的國家,汽車市場發展後只能依靠進口,安全進口是一個大問題。

還有就是路上的外國車特別多,中國的發動機技術落後幾十年,如果跟着外國品牌做燃油車,很難趕上,因此發展新能源纔是中國汽車唯一的出路,比亞迪開始嘗試把電池裝在汽車上。

2003 年,我們完成了對西安秦川汽車有限公司的收購,當天我的電話就被投資者打爆了,他們說我連駕照都沒有怎麼造車?這就是不拉着投資者一起死嗎?

還有一個香港的基金經理跟我說:如果不放棄收購,他就會把所有股份都拋掉。但我決定了,我下半輩子就要幹新能源汽車。

開始造車後,我們發現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我們先「兩條腿」走路,先造燃油車再造新能源車。2004 年 1 月,我們內部終於造出了第一臺實車 316,也找來了技術專家評鑑,他們說沒戲,最終我決定砍掉 316,從頭再來。

我覺得我們不能閉門造車,所以當時一口氣買了十多輛市面上主流的汽車,每臺都拆開研究學習,一開始大家都不敢拆,我就選了一臺奔馳,拿起鑰匙繞着車劃了一圈,就這樣讓大家反覆拆裝。

過了一年多,我們終於拿出了第一款量產車 F3。上市 14 個月,就賣出了超過 10 萬輛新車,拿到了 2009 年中國轎車市場的銷量冠軍。

同年,比亞迪落成了全球首個磷酸鐵鋰儲能電站;次年,比亞迪推出了 e6,也是中國首款量產純電動汽車,也是這一年比亞迪給下一年的銷量目標定下了 80 萬輛。

預期內的主升浪沒有等來,比亞迪進入了 10 年的沉寂期。在往後的 10 年裡,比亞迪的月均銷量僅爲 3 萬輛,利潤跌去了近 40%;2019 年,比亞迪的淨利潤只有 16 億,扣除費用後僅有 2 個多億,研發支出卻有 80 多個億,我內心直打鼓,我們還能不能堅持到明天?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我每次回憶這段時間都感覺太難了,能走下來靠的就是對技術的信念,比亞迪在 2020 年終於迎來了磷酸鐵鋰電池的爆發。

我們堅持 18 年的研發,在 2020 年推出了刀片電池,2021 年推出了第四代 DM-i、e3.0 平臺,以及在 2023 年終於發佈了「易四方」技術,圓了最早四電機分佈的夢。

在燃油時代,我們拆外國的車,但現在中國品牌的車被外國人拆,每個中國車企都有新的技術出現,所以我作爲中國汽車人非常自豪。

有人問我比亞迪是怎樣實現高速發展的,比亞迪的成功源自於敢堅持,「敢」是主旋律。

說起來,我們還從沒有對比亞迪的高速發展做過系統的覆盤,這一次我們提煉了 7000 多個字凝練出了《比亞迪基本綱要》。

還有一本書是《工程師之魂》,截至目前,比亞迪擁有 11 大研究院,11 萬名工程師,其中在 2024 年校招生中有 70%的碩博佔比,即便有一天我們所有的財產全部消失,只要工程師還在就隨時可以東山再起。

如果說,雷軍的小米汽車是一場最極致的個人英雄主義表演,那麼比亞迪的崛起,我想可以稱之爲爲是一羣工程師篳路藍縷、櫛風沐雨,而後終達理想的故事。

在過去的 10 月,比亞迪單月累計交付超過 50 萬輛乘用車,實現同比增長超過 66%,刷新歷史紀錄,成爲了中國第一家月銷過 50 萬的本土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