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圖博會首次移師雲端

書海淘淘新書,一轉身遇到名家。對於讀者來說,每年秋季舉辦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都是一次閱讀的盛會。受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影響,8月26日起至9月30日,第二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首次移師線上舉辦。

爲充分發揮書展交流文化平臺作用,本屆圖博會以“2020BIBF世界閱讀季”爲名,於8月底至9月初連續舉辦了六場線上閱讀直播活動,邀請曹文軒濮存昕劉震雲徐則臣等知名作家學者漫談國際文化及文藝經典,同時向觀衆推薦優秀書籍

無國界,讀世界”,世界第二大書展變身“雲書展”,文化交流並未缺席,書裡書外的故事如約而至。

作家學者“雲上”薦書

“提到古巴文學,不得不提及一位偉大的古巴作家——阿萊霍·卡彭鐵爾。”

今年的圖博會由古巴擔任主賓國,8月26日晚,“古巴之夜”直播活動現場,《人民文學》副主編、作家徐則臣向觀衆介紹了主賓國古巴的文學現狀與我國古巴圖書引進情況。徐則臣說,阿萊霍·卡彭鐵爾對拉丁美洲文學來說,是一個先驅。目前,國內只有阿萊霍·卡彭鐵爾的三部長篇作品《人間王國》《消失的足跡》《光明世紀》,其他的還沒翻譯引進到中國。希望通過圖博會,國內出版社可以再翻譯引進他的其他作品。

作家餘華說,閱讀世界是爲了更好地理解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文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20BIBF世界閱讀季”直播活動中,多位作家學者重點介紹了古巴、阿拉伯、波蘭、英國等地區經典文學作品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是頗受國內讀者喜歡的作家。28日的“波蘭之夜”直播活動中,北京外國語大學波蘭語教研室主任李怡楠帶來了由她翻譯的《怪誕故事集》,李怡楠介紹道,《怪誕故事集》是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最新小說集,講述了十個情節離奇的故事。“我們在這十個故事中看到的,是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對構建新詞的大膽實驗,對宗教精神的深刻隱喻,對未來世界的宏大勾勒。”

繪本是小孩的啓蒙哲學。”在“繪本之夜”直播活動中,北京大學教授、作家曹文軒強調,兒童繪本具有哲學價值,“比如,我與巴西畫家羅傑·米羅合作的《羽毛》,回答的是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曹文軒說,繪本的根本意義是給一個人的成長打下優良的人性基礎。

近年來頗受關注的繪本畫家熊亮帶來了他主編的作品《奇蹟之城·迪拜簡史》,他將自己對迪拜這座“沙漠之城”的理解灌注到書中。熊亮說,每個城市發展都有很多的艱辛和思考,該書希望以客觀的眼光,講述迪拜是如何發展的。“迪拜的很多細節,都在書裡面。”

“說起波蘭,我們首先就會想起亨利克·顯克維支這樣偉大的作家,想起他的《燈塔看守人》這樣的小說。”作家阿來對波蘭的熱愛,源於對波蘭優秀文學作品的閱讀。在本屆圖博會上,阿來提到,“我作爲一個文學工作者寫作者,如果要喜歡一個國家,首先是因爲那個國家有非常好的文學作品打動了我。”

文化交流一如從前

創辦34年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推動圖書“引進來”和“走出去”方面的作用不斷凸顯。外國經典引入中國,中國本土作品也在持續走向世界

中國圖書“走出去”碩果累累。以當代著名作家、BIBF閱讀推廣形象大使劉震云爲例,他的《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法、德等二十多種文字,其故事性藝術性受到外國讀者的廣泛好評。

“《我不是潘金蓮》這本書在國外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我也收到了其他民族的讀者給我反饋的心得。”在27日的直播中,劉震雲回憶道,在一次荷蘭的書展上,一位荷蘭讀者告訴劉震雲,小說中最觸動自己的情節是李雪蓮因爲沒人聽她說話,只能和牛說話,荷蘭讀者對劉震雲說,“你寫李雪蓮,你就是第二頭牛”。閱讀即是溝通,通過閱讀中國作品,海外讀者能夠體會到中國作家的寫作心境,感受到中國故事中的深厚意蘊

無論是拉美小說、波蘭詩歌,還是中國的戲劇、韓國的繪本,優秀的文藝作品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爲我們理解世界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文化交流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徐則臣說,我們正不斷通過書籍雜誌將中國的好作品翻譯到國外,讓國外瞭解當代中國文學現狀。在世界越來越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的當下,優秀本土作品的外譯出版,爲世界打開了一扇理解中國的窗口

文學是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而閱讀就是打開窗口的鑰匙。8月30日的“中國話劇之夜”直播活動中,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演員濮存昕用一句話來比喻閱讀的意義。“讀一本書,如同青蛙來到了井口。我們的生活都有侷限,我們的本體受到時空的限制,但各式各樣的書籍能夠讓我們抵達井口。”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作爲出版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圖博會始終爲推動區域出版業互利共贏貢獻力量,也將文化和閱讀的種子播撒到全球各地。據瞭解,接下來,圖博會還將舉辦“北京作家日”“BIBF繪本展”“BIBF插畫展”等多項閱讀活動,提高讀者參與度,探索數字化時代的書展新模式。(記者 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