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食材、醬料都驗不到米酵菌酸 醫揭破解方式

「寶林茶室」發生米酵菌酸食品中毒案,但毒物來源還待釐清。(圖/本報系資料照)

寶林茶室中毒案已釀2死、5命危,但中央檢驗帶回的食材、醬料目前皆未檢出米酵菌酸,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說,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洐生而來的毒素,目前大陸已有可檢驗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的試劑,「(食材)驗不到米酵菌酸,不代表驗不到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菌」,不妨去買試劑來驗,如果驗到細菌,就能證實了。

「寶林茶室」中毒案中央在中毒者體內驗到米酵菌酸,而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洐生而來的毒素,中央先前利用彰基提供的米酵菌酸標準品,確認中毒物是米酵菌酸,但檢驗店內殘留的粿條、醬料,則尚未驗出米酵菌酸。

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PO文指出,大陸已經有檢驗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的試劑,是利用用PCR檢測bon 基因,bon基因已被證實是攸關分泌米酵菌酸的基因,有此基因纔會產生毒素。

沈政男呼籲去買試劑驗看看寶林的粿仔條,驗不到米酵菌酸不代表驗不到椰毒亞型菌,有可能是分泌條件不足,如果驗到細菌,就能證實了;至於大陸爲什麼會研發此試劑?沈政男指,是爲只有大陸有案例,歐美沒有。

對大陸檢驗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的試劑,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說,是可能可以用PCR方式去檢驗細菌特定基因,但試劑是否準是一回事,「培養細菌還是最根本的,這需要花點時間。」

衛福部長薛瑞元今在立院指出,雖「寶林茶室」食材尚未檢出米酵菌酸,但粿條嫌疑仍未排除,有可能是遭毒物污染的粿條已被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