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一條「麥馬克洪線」 模糊邊界埋中印衝突種子!

中印之間爭議的與西姆拉會議。(圖/取自維基百科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中印雙方的「洞朗事件」終於在28日傳出落幕。事實上,兩國之間的邊界總長約2000公里,在這個地段問題已經存在已久,歷史上兩國也爲此談判衝突許多次,根據統計,中印之間的有紛爭領土就超過12萬平方公里。其中導致後續紛爭不斷的原因就是西姆拉會議和劃分邊界的麥馬克洪線(McMahon Line)。中國印度兩國都是古文明大國,且人口衆多,互相往來的歷史悠久。184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建立了查漠-喀什米爾土邦,佔領了部分原屬於中國西藏地須管轄的土地,此時統治中國的清朝面臨許多內憂外患,英國趁機簽訂了《中英藏印條約》和《中英藏印續約》,迫使清朝政府承認錫金地區是英國的「保護國」,英國在1903年入侵西藏,隔年攻佔拉薩地區,噶廈政府官員只好接受英軍的條件

接着噶廈政府和清政府關係惡化,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隔年英國佔領了藏南地區,還獲得當地部落的支持,該年底噶廈政府宣佈獨立,但當時的民國政府不願意承認。爲了確立中國、西藏與英屬印度之間關係,1913年10月到1914年7月之間,在現今印度北部的城市西姆拉(Shimla)舉辦了三方會議。

1914年的3月,英屬印度外務秘書亨利·麥克馬洪(Arthur Henry McMahon)爵士與西藏代表交換秘密條件,英方表示會支持西藏獨立,交換對方承認「麥馬克洪線」,並割讓部分領土,包含西藏南端的商業重鎮達旺

▲代表參加會議的麥克馬洪爵士。(圖/取自維基百科)

「麥馬克洪線」原先是一條由英國探險家測量得出的界線,劃分當時的英屬印度和西藏,由代表參加西姆拉會議麥克馬洪爵士提出,但實際上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這條線打破了中印傳統分水嶺,印度的國界往北移了約100公里,並把傳統上認爲屬於中國的9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爲印度和緬甸領土,且全線有7處被河流穿越,造成後續的紛爭。

由於民國政府和西藏噶廈政府針對西藏獨立問題一直無法達成共識,中方也不認同麥馬克洪線所劃分的領土範圍,最後,中方代表在1914年7月3日退出這場談判,同日,英屬印度噶廈政府簽署了《西姆拉條約》(Simla Accord)。條約的內容中將西藏分爲「外藏」和「內藏」,「繼續由拉薩西藏政府管轄,中國不會干涉其內政」,並以麥馬克洪線定義了三方之間的邊界。

▲中印之間的矛盾仍然在持續。(圖/美聯社

不過,對於包括邊界和西藏獨立等條約內容,歷屆的中國政府一概不予承認,印度在1947年獨立,繼承了英屬印度在國際法上的一切義務,也承認西姆拉條約。這樣的背景也造成兩國對於邊界的認知不同,導致後續的紛爭不斷,如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國當時佔領了該線以南的地區,但戰爭後退出,印度在1987年將該地區劃阿魯納恰爾邦( Arunachal Pradesh),中國則稱爲藏南,兩國有爭議的土地在這一地區佔80%。目前在這塊有爭議的地區中,大約有30萬的移民居住。近日來,中印兩國洞朗(Doklam)邊境高地發生了武裝對峙,導火線是印度試圖阻止中國在當地擴建道路。這片高地位於中國的西南部與印度所竊據的錫金(Sikkim)和不丹交界地帶。洞朗目前由中國實際控制,但不丹與印度都宣稱擁有該地主權。還發生了兩軍互相丟擲石塊,造成數名軍人受傷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