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新能源最新發展動向,新能源課題組發佈應用報告和產業報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林典馳 費心懿 成都報道
11月17日至20日,2024第七屆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產業大會於在成都舉行。大會期間,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產業大會組委會支持,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和21世紀經濟報道新能源課題組作爲智庫支持的21世紀“新能新質”綠色能源發展論壇隆重召開。
本次論壇發佈了《突破“囚徒困境”:中國新能源產業穿越最難週期》(簡稱:《產業報告》)、《“21世紀·新能新質”綠色低碳技術及應用》(簡稱:《應用報告》)。
其中,《應用報告》由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聯合21世紀經濟報道新能源課題組共同發佈,針對能源技術創新以及當前能源領域的綠色低碳技術應用進行分析;《產業報告》則由21世紀經濟報道新能源課題組撰寫,報告圍繞風光儲氫領域當下發展形勢和趨勢進行分析。
突圍新能源囚徒困境之道
21世紀經濟報道新能源課題組認爲,光伏板塊今年以來產能出清進入“拉鋸戰”,而當前產能出清的節奏較預期有所延後,但行業景氣度底部正在夯實。政府對於產能的干預或成爲現階段一項潛在的調節手段。依託於能耗要求的管控,硅料受到的產能管控干預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在2024年第四季度,硅料廠商的開工率會有所下調。倘若預期順利,料光伏主產業鏈的盈利拐點最快有望2025年二季度到來。
風電行業中,陸上風電機組大型化趨勢有所放緩,行業的競爭將轉向風電機組質量。報告認爲,考慮到出口等因素的影響,預計對風機質量的要求會進一步提升,從而帶來風電整機價格企穩和盈利觸底回升。
經濟性和安全性是儲能技術迭代的主要方向。500+Ah和600+Ah的電芯橫空出世,更高能量密度的儲能系統也成爲新一輪儲能企業技術升級賽的焦點。報告認爲,鑑於當前產業鏈的完備程度和市場接受度,採用314Ah電芯的5MWh直流側儲能櫃仍會是未來的1到2年的主流產品。
在氫能板塊,《產業報告》認爲,多家氫能企業轉戰港股謀求上市,表明當前氫能企業仍然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促進產業化發展。但考慮到港股市場對於氫能企業的保守估值,因此大部分氫能企業仍然在等待A股IPO的“鬆口”。
而燃料電池的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率不斷提升,有望加速燃料電池系統的降本主線。制氫環節也迎來產能井噴。不過,雖然大規模氫能項目不斷上馬,但其經濟性和氫能消納能力仍有待考驗。氫能項目的大規模推廣需要解決成本和市場需求的問題,以確保項目的可持續性和經濟效益。
出海是當前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大主旋律。
光伏產業出海正在走向出海2.0時代。除了歐美市場的基本盤,中東等新興市場潛力較大。風電產業出海,由於本地化限制、盈利需求等因素正促使風機企業從海外價格戰中抽身轉型。未來,分散佈局會成爲中國風電企業參與海外差異化競爭的着力點。儲能產業出海呈現種類多樣化、目的地多元化、規模擴大化的趨勢。最早一批出海的儲能企業在海外市場利潤逐步兌現,獲得新的業績增長點。氫能產業的出海則是正在通過參與全球氫能技術和產業創新合作拓展國際市場,與國外企業合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產業報告》認爲,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正在不可抵擋的走向全球市場,擁抱全球的新能源產業生態,成爲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綠色低碳技術與應用示範百花齊放
《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實施方案》指出,聚焦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前沿,以技術基本成熟但尚未商業化推廣的先進適用技術爲重點,通過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可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廣,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這也成爲本次《應用報告》徵集活動的重要出發點。
《應用報告》認爲,在我國用電剛性增長需要以及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還有待提升的情況下,新型電力系統加速轉型,還需要穩住煤電電力供應基本盤,推動煤電靈活低碳發展,同時也要加快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從源網荷儲各環節推動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重大技術攻關突破。
案例徵集活動面向主體爲致力於促進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企業,課題組希望藉此激勵更多企業和組織參與低碳轉型,共同構建更加可持續的社會和環境。
本次案例徵集主要由定性評估,即由21世紀經濟報道新能源課題組聯合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組成評審團,參照案例所在行業的具體情況,圍繞案例的先進性、創新性和實用性,可以實現顯著的經濟效益、創新效益和示範價值這三大維度來進行綜合評估。
在徵集過程中發現,新能源課題組發現不少企業正在將自身的技術不斷推動商業化以及落地於示範性項目,予以推廣。
截至報告發布時,案例徵集活動共計收集來自隆基綠能、通威股份、協鑫集成、東方日升、天合光能、施耐德電氣、科華數能、派能科技、雲韜氫能、三一硅能等十多家來自光伏、儲能和氫能企業的案例。其中,部分企業申報提交了多份案例,多維度展示了其低碳技術在不同場景的應用、推廣成果。
技術類案例中包括,隆基綠能HPBC二代電池技術,應用該技術的組件產品,最高量產功率達670W,最高量產效率達24.8%;通威股份210 PECVD Poly電池技術,基於管式PECVD技術路線的TOPCon電池產品,具有低成本、高轉換效率的特點,已被50%以上電池製造企業所採用;羲和未來全新一代的極致高效率雙向微逆技術平臺,採用單級拓撲雙向微逆是當前行業技術空缺,相比行業當前的兩級拓撲等提升了發電效率、安全特性。
應用類案例中包括,雲韜氫能“領航一號”氫燃料電池系統、施耐德電氣光儲直柔武漢示範基地、科華數能新疆克州300MW/1200MWh構網型獨立儲能項目、派能科技北麂島6.75MWh離網鋰電儲能項目、“協鑫碳鏈”數字管理平臺&“鑫翼連”運營管理平臺(V3.0)、珠海擔杆島零碳微電網示範項目。
綜合所有案例,報告分析發現,本次徵集的案例主要分佈於光伏、儲能、氫能以及智慧電網等領域,既包括先進技術,也包括應用場景,多層次展現了綠色低碳技術所帶來的降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