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聯電子遭“打假” 爲跨界轉型信披敲警鐘

證券時報記者 李曼寧

近日,奧聯電子項目合作方遭“打假”引發輿情。在“打假”的背後,折射出部分公司信披質量仍有待提升。

去年12月,奧聯電子公告與自然人胥明軍共同成立公司,進軍鈣鈦礦產業。今年2月10日,深交所發出關注函,要求說明投資相關背景、披露胥明軍履歷等情況。2月13日,奧聯電子回函,在列舉的一長串胥明軍履歷中,包括指導完成了華能清能院的項目,而這成爲華能清能院隨後“打假”否認被指導的導火索。

當前,涉事各方均已發聲。除了華能清能院,胥明軍的前東家杭州衆能光電也發佈聲明,逐條批駁胥明軍履歷,直指公告失實。當事人胥明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想介入口水戰,其在衆能擔任顧問期間,曾與華能清能院存在業務往來。

奧聯電子則再收關注函,截至記者發稿,公司尚未迴應。有媒體報道,公司稱不存在任何造假行爲,“打假”一事可能是解讀方面存在誤會。

上市公司公告信息存在瑕疵,如非蓄意造假,那就是存在工作失誤。雖然奧聯電子信披是否失真尚未有定論,但從投資者“用腳投票”來看,已受到市場質疑。

需要說明的是,這並不是一份普通的個人履歷披露。在奧聯電子跨界佈局中,胥明軍一直被作爲關鍵人物介紹,稱其在鈣鈦礦技術產業化領域具備核心競爭能力。而在證券分析師的研報中,“胥明軍團隊在鈣鈦礦領域深厚的技術工藝經驗”也成爲重要的推介理由。基於此,胥明軍的履歷是投資者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信息披露是投資者瞭解一家上市公司的窗口,是投資參考的重要依據。如果上市公司自身獲取並披露的信息不能確保真實、準確、完整、及時,那普通投資者判斷企業投資價值就會變得更加困難。上市公司作爲信披第一責任人,無論財務數據,還是重要人物履歷,都應該做到審慎披露,爲市場傳遞更多優質信息。

上市公司跨界轉型是關係自身戰略發展的大事,信息披露容不得半點含糊。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勢必要審慎決策,充分了解行業、瞭解對手、瞭解合作伙伴。認真審視行業前景,用心開展商業決策,纔不會引發投資者的疑慮。

當前,就胥明軍個人履歷爲何出現多種矛盾說法,上市公司是否做足背景調查等問題,還需要奧聯電子進一步公告澄清,並直面市場對公司“炒熱點”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