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業觀察:算力基建需求激增;醫療應用加速滲透
2025年2月17日至21日,A股市場呈現震盪上漲格局,AI主線持續引領市場風向。北證50、科創100等成長型寬基指數漲幅居前,通信、機械設備、電子三大行業領漲申萬一級行業,分別上漲8.09%、7.77%和6.96%。市場風格分化明顯,小盤成長指數跑贏大盤價值指數。當前,高頻宏觀模型顯示萬得全A日頻風險度爲53.54,市場趨勢突破上漲,但需關注科技板塊短期調整風險及港股恆生科技的高波動性。
算力基建需求激增,產業鏈核心環節受益
AI技術迭代推動算力基礎設施需求爆發。近期,國內外大廠加速AI大模型升級,帶動服務器、芯片、液冷設備等環節市場規模擴張。以紫光股份、寒武紀爲代表的國內算力產業鏈企業表現突出,其產品覆蓋AI服務器整機、智能芯片及液冷解決方案,技術適配性持續提升。例如,紫光股份推出支持大模型一體機的靈犀Cube系列,寒武紀的思元系列芯片已應用於頭部互聯網公司及服務器廠商。
二級市場方面,算力相關板塊強勢上漲。2月21日,液冷服務器、算力概念等板塊漲幅超10%,海光信息、英維克等公司股價創歷史新高。政策端亦釋放利好信號,《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支持科技領域長期投資,爲算力產業鏈提供資金保障。機構預測,2025年國內算力需求將進入加速期,通信、電子等基礎設施領域或持續受益。
AI醫療應用加速滲透,行業價值重估可期
AI技術向醫療領域滲透,催生新需求與投資機會。春節期間,智慧醫療指數漲幅超33%,醫療服務(申萬)年內漲幅達25%,AI醫療主題基金淨值彈性顯著。醫療企業加速接入通用大模型,AI技術被用於提升診療效率、優化新藥研發流程。例如,部分基金通過配置AI醫療概念個股實現近30%的短期收益,反映出市場對技術賦能的樂觀預期。
當前,AI醫療仍處於主題投資階段,但長期邏輯清晰。基金經理認爲,AI有望解決醫療行業效率痛點,創造新需求。例如,AI輔助診斷系統可降低基層醫療資源壓力,AI藥物研發平臺可縮短新藥開發週期。儘管部分企業短期業績兌現存在不確定性,但行業估值體系重構趨勢明確。結合市場研判,醫藥板塊作爲相對低位領域,或成爲資金配置的重點方向之一。
風險提示:AI技術商業化進展不及預期;宏觀經濟波動對市場情緒的影響;行業政策調整帶來的不確定性。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