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復活”成產業鏈:成本可降至數百元

大模型應用落地,帶火數字人賽道。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豔豔 實習生 孫欣

編|姚贇

文章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 )

清明節前,預估會有需求的龐立在電商平臺上註冊了一家店鋪,專門做AI“復活”。

龐立是國內人工智能專業的在讀研究生,他告訴《中國企業家》,今年大模型應用與各大數字人訓練平臺技術升級了,結合最近AI“復活”話題比較火,於是也想做個“實驗”。3月20日,他註冊了一家店鋪,併成功上架了AI“復活”產品。“十天累計收入,大概不到2000元。”龐立表示。

近期,知名音樂人包小柏用AI“復刻”已去世的女兒引發網友關注;網友AI“復活”已去世明星喬任樑、李玟等也頻上熱搜;B站博主吳伍六自制已故奶奶的“AI數字人”的視頻目前播放量高達93萬。夸克APP數據顯示,AI數字人關鍵詞今年3月的搜索量同比增長68%。

記者通過在某電商平臺觀察發現,清明節前夕已有部分店鋪顯示AI復活產品銷量突破2000單。AI“復活”產品的價格從5元到上萬元不等,產品的時長、效果不同,價格也不一樣。此前,AI創業團隊負責人張澤偉曾在採訪中表示,截至3月28日團隊這項服務諮詢超過2000人次,共完成693單。

AI“復活”是數字人技術應用於紀念逝者領域的網絡名詞,以大模型應用技術爲基礎,通過收集已故人物的圖片、音頻、視頻、喜好、生平特殊事件等數據素材,使用一定AI模型對這些素材進行訓練,從而生成與逝者形貌、聲音及生前習慣類似的數字人。

如今,通過數字人技術,緬懷逝者已形成一條“粗糙”的產業鏈。硅基智能創始人、CEO司馬華鵬告訴記者:“這個領域的技術本身幾十年前就是大家的追求了,並不是今天才發明的,很久之前大家就已經朝這個方向走了。”

產品服務、課程學習、學徒代理,AI“復活”正成爲產業鏈

AI“復活”正從一個體驗式的產品,逐漸成爲一條產業鏈。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中輸入“AI復活”後,便可以檢索到相關產品、店鋪。截至4月7日,主流電商平臺主頁數據顯示,使用該關鍵詞檢索出來的至少有5000件商品。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平臺商家所涉業務主要分爲以下四類:

一是,照片生成動態視頻、無聲音。需提供1張正面、五官清晰無遮擋照片,時長0~10秒。一般是新客體驗價,大多數價格在5~20元左右;

二是,照片生成動態視頻、AI語音。需提供若干照片,視頻有聲音。不同店鋪製作時長30秒~1分鐘不等,文案在100字左右。不同店鋪對延時加價的規定也不盡相同,市面上價格大約在50~500元之間;

三是,照片生成動態視頻、聲音克隆(可方言)。需提供若干照片、視頻、音頻等素材,還原人物音色。不同店鋪產品時長、價格不盡相同,市場價格在100~1000元左右;

四是,照片生成動態視頻、聲音克隆、人格克隆、可實時互動對話。需提供若干照片、視頻、音頻等素材,還原人物音色,數字人存儲於一定雲空間內。不同店鋪產品價格不盡相同,市場價格在1888元以上,同時不同品牌價格差距較大,大IP科技公司標價高達幾十萬元。

製表:孫欣

不同店鋪的AI復活產品介紹大同小異,除基礎的產品介紹外,主要就是強調自身技術能力。有的店鋪會特別標註自家產品擁有可製作某項效果的獨家技術,有的則會標註團隊成員介紹。

電商平臺部分店鋪產品介紹頁面截圖。

“當前數字人生成的技術網站不多,比如大家最常用就是heygen網站,大多數電商店鋪上的AI復活產品,數字人效果區別不大。但一些大公司,他們商業IP大,並且有獨家技術,定價就會比較高,一個定製類視頻5000元,甚至到上萬元不等。”龐立說道。

據藍鯨財經報道,張澤偉曾說:“剛開始是免費提供服務的,免費做了幾十上百單後開始收費,每單價格在幾千到一萬元之間。每單毛利百分之五六十,淨利百分之三四十。”

此外,除了銷售產品,不少技術團隊還售賣AI操作課程,以及招收學徒、代理。

據瞭解,電商平臺店鋪常見的“包會照片生成動態視頻”課程價格在1500元左右,課程主要設置有:數字人生成網站推薦、網站操作教學。如果想要學習更專業的操作,則需要加錢。

電商平臺店鋪AI操作課程售賣頁面截圖。

據鈦媒體此前報道,一些AI復活產品製作的商家不僅招收學徒,同樣還招收合夥人和代理。做一名普通學徒是指在該團隊內學習操作,這種普通學徒的課程價格爲980元。做高階城市合夥人收費價格爲19800元,並且後續團隊會提供相應訂單。做代理則不需要學習相關技術,而是負責接單和推廣,但是需要收取代理費,代理費用是980元。

諸如AI課程這類知識付費產品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在短視頻平臺上,許多科技知識分享的博主也售賣AI課程,如某些博主在短視頻平臺售賣名爲《每個人的人工智能課》的AI課程,包含視頻課、AI工具、流量包和資料庫四大塊,單價爲199元。根據飛瓜數據,2023年該課程售賣量約25萬單,銷售額預計約5000萬元。

AI“復活”,成本從幾百元到幾十萬元

“今年清明我也回不去,心裡有點難受吧,就想再看看。”徐珊說道。

32歲的徐珊目前在深圳一家寵物醫院上班,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一款AI“復活”產品的評論區聯繫到她。她提到,去年一位親人離世後,自己一直難以排解心中思念。隨着近期短視頻平臺上關於AI“復活”話題的熱度上漲,她便也有了嘗試這類產品的想法。

150元,提供了3張照片1段視頻,3天后徐珊收到了“復活”的親人。“在看到AI生成的已故親人視頻的第一時間,自己激動得哭了。”徐珊說道。

事實上,AI“復活”並不是什麼新技術。

2013年,數字王國公司耗資1億臺幣打造出了鄧麗君與周杰倫隔空對唱的演唱畫面;2020年,韓國一位母親戴上VR眼鏡,與去世的女兒進行對話;2023年,B站博主吳伍六15天利用AI“復活”了去世的奶奶;2024年在電商平臺花費最低5塊錢,不到一小時就可以實現“復活”。不久前的商湯科技年會上,商湯公司團隊藉助自身研發的AI技術“復活”了其創始人湯曉鷗。

商湯年會上AI“復活”的湯曉鷗正在進行演講。來源:2024年商湯年會視頻截圖

司馬華鵬對《中國企業家》表示,硅基智能是以克隆人爲核心開展相關業務的,AI“復活”產品屬於企業的“數字永生”業務線。

據瞭解,數字人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的簡單計算機程序;20世紀80年代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語音、圖像識別等功能;21世紀初,數字人可以模擬簡單的人類情感和行爲,比如語音助手和虛擬客服等;當下,隨着大模型技術的發展,數字人已經可以進行實時互動等高級情感和行爲。

技術迭代,數字人生成成本不斷下降。技術不同,業內收費也不盡相同。

司馬華鵬告訴《中國企業家》:“隨着大模型等技術的落地,數字人的生成成本一直在下降,我們最早‘克隆’一個人可能幾十萬元的成本,現在慢慢降到幾千元,甚至幾百元,未來成本方面還會呈現下降的趨勢。”

他還表示,近期AI復活產品的“爆火”其實主要是因爲數字人的技術更新和大模型技術的應用落地,並非單純是清明節的原因。

“復活”,不是數字人發展的好落點

AI“復活”的熱潮之下,這門生意並不好做。對此,司馬華鵬深有同感。

他告訴《中國企業家》,硅基智能數字永生業務線現在每年的“復生”量成百上千,過去幾年間總共“克隆”“復活”出了大概50萬數字人。AI“復活”不僅需要突破技術層面的問題,因其服務於特定需求的人羣,所以市場接受度也是一大關鍵考量。

硅基智能的數字永生業務線同樣如此,司馬華鵬表示,目前該業務線發展主要面臨來自兩方面的阻力:一方面,AI“復活”逝者並不是大家的剛需。另一方面,相關倫理、文化因素也是國內推進數字永生業務需要考慮的問題,目前大衆的接受度還沒有那麼高。

司馬華鵬認爲,AI產品離大衆的日常生活比較遠,不是剛需產品。“如同新能源汽車一樣,一個新的事物出現,大衆需求還得有一個臨界點,那個臨界點爆發之後它可能會變成剛性需求,AI復活目前還沒有達到這個臨界點。”他說道。

至於AI“復活”產業的未來發展,司馬華鵬表示,儘管當下熱度很高,但還是應該交給市場去選擇,“如何找到一個正確的落地點很重要”。

當然,這依然是一個空間很大的市場。在他看來,市場剛剛啓動,正處於佈局階段。對於硅基智能來說,數字永生產品線只是公司數字人技術衆多業務領域中的一部分,“未來我們的業務可能更注重現實的情感鏈接,比如說虛擬情侶”。

今年,大模型進入應用年,與ChatGPT、Sora等生成式AI應用技術融合後,數字人技術在人機交互領域煥發出新生機。數字人可以模擬人類情感、記憶等智能行爲,帶給人們從未有過的交互體驗,以此爲核心的虛擬伴侶、AI“復活”等各類數字人產品正進入市場。

此外,在電商平臺購買、體驗過AI“復活”服務的徐珊表示,產品確實給自己帶來了一定的心靈療愈,她期待未來的技術能夠更加精進,也對該行業未來的發展給予樂觀的評價。

B站博主吳伍六復活奶奶視頻截圖。

無論是龐立,還是B站因復活奶奶爆火的博主吳伍六,他們在談論進入該行業的初衷時,都提到過是出於自己親人離世時的一些遺憾。吳伍六也曾在採訪中提到,AI復活只能作爲暫時的鎮痛劑,不是靈丹妙藥。他認爲,當下的科技水平暫時還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永生”,同時也擔憂可能會涉及相關法律問題。

日前,網友未經家屬同意利用AI技術復活喬任樑、李玟等已故明星的事件引發網友對法律問題的關注。記者發現,要想與數字人進行實時互動,都需將數字人存儲在商家所開發的雲平臺,且動態的數字人一般都有眨眼、開口說話動作,甚至可以用來人臉識別。

根據我國《民法典》第994條規定,當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人格利益受到侵犯時,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爲人承擔民事責任。在規範應用方面,我國出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文中徐珊、龐立爲化名

參考資料:

《AI“復活”親人漸成一門生意 每單定價數千甚至上萬元》,南方都市報

《“AI復活親人”是一門好生意嗎?》,中國新聞週刊

《AI“復活”逝者成流水線生意,收費從百元到萬元|鈦度圖聞》,鈦媒體

《“AI復活”生意的啓示與挑戰》,經濟日報

《AI“復生”低至10元,但不一定是個好生意》,極目新聞

媒介合作聯繫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後臺回覆“進羣”加社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