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交通” 灣區“鏈主”佳都科技建圈強鏈之路
每經記者:陳鵬麗 每經編輯:樑梟
“小夥伴們,歡迎來到未來之城,我是數智人嘟寶,我將帶領大家一同開啓未來之城的探索之旅……”走進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元宇宙城市”展廳,虛擬人“嘟寶”會閃現到眼前,帶領來訪者開啓“未來城市”的體驗之旅。在這裡,來訪者甚至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數字人”形象,全程爲自己提供講解服務。
這個“黑科技”滿滿的大灣區元宇宙創新示範中心坐落在廣州市黃埔區的PCI·未來社區(科學城基地)。PCI·未來社區是由佳都集團重點打造的國家級科技創新產業社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公開資料顯示,佳都集團旗下佳都科技(SH600728)是國內軌道交通與智慧城市領域的領軍企業,也是廣州市人工智能和軌道交通產業鏈“雙鏈主”。依託“鏈主”身份,佳都科技正積極引領打造科技含量高、示範帶動力強的高科技產業集羣。
近日,成都傳媒集團特別策劃“探‘新’長三角借‘力’大灣區”全媒體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佳都科技,嘗試解碼灣區“鏈主”點燃產業鏈創新引擎,帶動產業集羣發展的新路徑。
組鏈:集點成鏈,抱團發展
伸出手掌,放在閘機上方,“嘀”的一聲,前面的擋板瞬間打開,耗時不到兩秒即“絲滑”進站;地鐵站內,乘客遇到問題,不用到處找工作人員,數字人客服“小佳”隨時在線,可以協助乘客自主完成生物特徵註冊,並快速精準地回答路線諮詢、站點查詢、票務處理等各類問題⋯⋯
這是長沙地鐵6號線黃花機場站每天都在發生的智慧通行場景。6號線是長沙首條智慧地鐵線路。遠在廣州的佳都科技是這條地鐵線路的主要建設參與方、智慧化城軌解決方案的規劃者。
據悉,在佳都科技牽頭整合下,有130餘家上下游企業參與了長沙地鐵6號線的建設。承建長沙6號線,對於廣州軌道交通產業而言,是一次有意義的突破。佳都科技以總集成商的身份,帶領廣州軌交產業“走出”廣東,走向全國。
公開資料顯示,佳都科技是國內軌道交通與智慧城市領域的領軍企業,也是廣州市人工智能和軌道交通產業鏈“雙鏈主”。而無論是智慧軌交,還是智慧城市,都是系統性工程,是智能技術在這兩個產業“集點成鏈”的縮影。
因此,佳都科技作爲具備軟硬件總集成能力、核心自主產品研發實力的“鏈主”企業,其業務開展實際上就是在聯合上下游企業,抱團發展的過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長沙地鐵6號線並不是佳都科技主導參建的第一條智慧地鐵線路。早在2019年,佳都科技就中標了廣州地鐵“十三五”規劃內的十條地鐵線的智能化軌道交通訂單,並與廣州地鐵在地鐵21號線天河智慧城站聯合打造了全國首個AI智慧車站。後來,佳都科技相繼爲“大灣區最快的地鐵”廣州地鐵18號線等多條新開通的線路全線建設提供了智慧地鐵整體解決方案,致力推動智慧軌交走向普及。
截至目前,佳都科技的業務遍佈44座城市、100多條線路、2200座地鐵站,並走向海外,攜手中國中車將智慧軌交解決方案落地馬來西亞古晉。
事實上,“AI+大交通”是佳都科技近年來押注和深耕的主要方向。佳都科技董事長兼CEO劉偉曾對外強調,公司要搶佔人工智能新時代制高點,以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鏈新躍升。
爲此,2023年,佳都科技“All In”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的研發佈局,並於當年6月29日搶先發布首個交通領域垂類大模型——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2024年,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迭代到2.0版本。
近日,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研中,佳都科技首席AI科學家王凱博士接受記者採訪表示,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目前形成了自然語言大模型PCITransGPT、視覺大模型TranCore-V、多模態大模型TranCore-M、時空決策大模型TranCore-TS等產品矩陣,是大模型“全家桶”。現在,這個“全家桶”正全面賦能佳都科技的產品線,助力軌道交通產業走向智能化時代。
王凱博士稱,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如今在濟南、南昌、長沙等城市地鐵項目上都有落地應用,“廣(州)佛(山)就更不用說了,廣州是我們(業務)的‘大本營’”。
據悉,面對C端,目前“廣州交警”公衆號也已經接入知行交通大模型。更多的創新應用發生在B端,比如,前述數字路口的異常監測、車站異常監測、軌交設備設施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控等等。大量場景的應用交付和實踐,正在加速知行交通大模型的商業化進程。
作爲“鏈主”企業,佳都科技也的確在積極用行動帶動產業鏈轉型升級。記者瞭解到,佳都科技打造的“佳都雲工廠”已經接入137家外協工廠及供應商。
佳都科技市場品牌部總監廖雲娜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現在給佳都科技配套生產閘機的企業,有些之前主業是做不鏽鋼櫥櫃的。幫助灣區企業從傳統制造業轉型到智能製造領域,這就是佳都科技作爲“鏈主”所產生溢出效應的典型案例。“還有些做地鐵站臺門的企業,原來是做玻璃幕牆的公司。這一轉型,讓他們的產值以及技術含量有了飛躍發展。”廖雲娜說。
據統計,10億元的軌道交通產業鏈產值,能帶動上下游產業50億元。這正是佳都科技能成爲“鏈主”企業的關鍵原因。
補鏈:投資參股企業約50家
1987年9月20日,北大教授錢天白通過撥號上網發出我國第一封電子郵件,開啓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之路。1992年,劉偉和6名大學同學決定創業,做IT電子產品分銷,佳都由此誕生。當時,中國內地甚至尚未正式接入互聯網。
據劉偉後來回憶,當時內地的科貿企業要借道香港,才能在信息、貨源上與國際IT產業實現接軌。從零開始,佳都後來在國內IT市場闖出了一片天地。依靠IT分銷積攢“第一桶金”後,劉偉憑藉敏銳的技術嗅覺,於2004年換道至智能軌道交通領域。
2007年,佳都收購廣州A股上市軟件企業新太科技(後改名爲佳都科技)。2009年,佳都科技拿到第一張廣州地鐵合同訂單,從此敲開軌道交通市場的“大門”。現在,佳都科技的智能軌道交通業務已經覆蓋全國44座城市,累計完成超過百條大中型軌道交通線路的智能化項目交付和保障。
2014年初,谷歌以6億美元將深度學習領軍企業DeepMind收入囊中,爲後來的AlphaGo與李世石之間的“世紀之戰”奠定了楔子,也讓全球對人工智能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次年,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熱潮持續蔓延,佳都科技聯合投資,參與成立雲從科技(SH688327),後者成立之初專攻人臉識別算法研究。
也是從雲從科技開始,佳都科技開始從資本角度去思考怎樣形成智慧產業生態,多維度增強公司的技術核心競爭力。資本投資成了佳都科技選定的“技術力增強”路徑。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研過程中,佳都科技董事會辦公室投資者關係總監任昶旭告訴記者,雲從科技之後,佳都陸續投資孵化了不少科技企業,包括思必馳、Unity(中國)、文遠知行等。截至目前,“佳都科技投資參股的企業在50家左右,大中小體量的都有。今年,佳都科技也投資了2家企業”。
任昶旭所提到的2家企業,分別是雲創慧途(廣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創慧途)、交控科技(SH688015)。雲創慧途是一家做交通信號控制和路側設備及統一信控平臺的企業,佳都科技投資它主要看中了交通信號控制器行業未來的“國產化替代”機遇。任昶旭說,目前國內軌道交通信號控制市場,相當大部分市場份額集中在外資品牌手裡。而舉牌交控科技,也是因爲佳都看好它在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上的技術優勢。
“交控科技是北京國資委旗下企業。於我們而言,它能和我們形成區域市場和信號系統技術上的能力互補,有利於公司軌交業務的進一步拓展。”任昶旭表示,這就是佳都科技對外投資參股的邏輯,所投資的基本都是與佳都科技業務有強關聯的企業。
對於選擇標的的門檻,任昶旭闡釋,主要看三方面條件:和佳都科技有業務協同,這是首要考慮的因素;標的自身要有一定“壁壘”,具備稀缺性;標的自身財務情況健康,具備獨立運營能力,估值有前景。
那麼,佳都科技如何與被投企業進行創新協同?任昶旭表示,佳都科技與孵化的企業之間,會從技術研發、應用角度去合作,從人才、產業、資金、創新鏈來驅動發展,吸取他們的優秀技術,應用到佳都的產品和業務場景當中。
強鏈:構建“龍頭企業+孵化”的產業園區新生態
20世紀90年代末,佳都由於自身規模擴張,繼紮營佳都國際大廈後,又接連拿下兩棟樓,一舉成爲當時天河軟件園裡的“大業主”。這些物業除了解決自用辦公外,部分對外出租。後來,佳都的辦公樓一度匯聚YY、UC等知名互聯網公司,人稱“創業樓”。
營建科技公司孵化生態的夢想種子,也是從那時開始植根在了劉偉的心中。後來,這個夢想照進了現實,佳都打造的國家級科技創新產業園區——PCI·未來社區誕生。
PCI·未來社區最早從廣州市天河區科韻路出發,先後拓展了廣州天河智慧城軌道交通產業園區、梅州佳都智慧綠洲、廣州科學城智慧城市產業基地、重慶金磁基地,據悉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落戶成都。最新數據顯示,園區累計孵化項目超過500個,涉及人工智能領域的項目分散在智慧交通、語音識別、智能客服等多個賽道,包括上市公司9家,獨角獸及未來獨角獸企業10家,國家級小巨人5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6家。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目前,PCI·未來社區聚焦人工智能領域,採用“龍頭企業+孵化”模式,已帶動近150家產業鏈企業聚集,打造“佳都+”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合計市值估值數千億元,達到市值估值超十億元的企業近10家,帶動供應鏈夥伴超2500家。形成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爲大企業注入新活力的融通發展新格局。
在專業技術溢出賦能方面,依託佳都中央研究院和交通大腦研究院,3個國家級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基礎研發平臺,PCI·未來社區爲入駐企業搭建了專業化的人工智能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可爲上下游企業等開放軌道交通、城市交通、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和行業大數據,開展聯合研發和兼容測試,支撐和助力企業技術攻關、產品研發、系統聯調、方案集成,共同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城市級行業解決方案。
產業投資領域,佳都牽頭髮起的花城創投(廣州花城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重點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與子基金;聯合發起成立的粵民投(廣東民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是廣東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民營投資平臺之一。
記者手記:“鏈長”與“鏈主”要充分協同,才能加速產業集羣做大做強
1958年,經濟學家赫希曼在其著作《經濟發展戰略》首次提出“產業鏈”的概念,極大豐富了產業經濟學的內容。
“鏈長制”是由“鏈長”和“鏈主”組成,以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爲目標的政府經濟治理模式創新。“鏈長”一般是由地方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鏈主”是由產業鏈中的地方龍頭企業依照市場規律自發形成。
此次成都傳媒集團特別報道組走進佳都科技,筆者看到了佳都科技作爲軌道交通和人工智能“雙鏈主”的擔當,以及它爲廣州市乃至廣東省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作出的貢獻。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也是城市探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跳板”。對於一個產業園區而言,“鏈主”強則產業園區“強”。但推進“鏈長制”落地後,“鏈長”的角色同樣十分重要,不能被淡化。
從當前國內成功的園區案例來看,任何一個產業集羣要想做強做大,“鏈主”與“鏈長”必須加強協同,隨時聯動,合力打通產業集羣壯大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因爲無論是出臺產業鏈發展規劃,還是搭建一個產業鏈共性技術支撐平臺、推出一套產業鏈發展支持政策,這些都是“鏈長”才能主導完成,護航產業鏈成羣成勢。
我們一同期待“鏈長制”給中國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