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訊時代來臨 逐漸加溫的太空產業

隨着5G通訊時代的來臨,整個通訊產業面臨新的挑戰,5G通訊具有高速傳輸、低延遲等特殊性,因此能夠應用於物聯網各種需求。但是5G基地架設仍有一些地區不易興建,例如沙漠高山海洋等,爲了讓通訊能夠沒有死角,很多業者提出以低軌道衛星通訊解決。

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蘇聯史普尼克1號進入低地球軌道,開啓了激烈的太空科技競爭熱潮,今年6月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完成最後一顆衛星布建,7月阿聯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及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車升空相繼升空,人類對於太空計劃的熱望又開始熱鬧起來。

我國行政院1991年覈定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劃」,成功發射了六次自主擁有的大氣觀測研究衛星-福爾摩沙系列、九次探空火箭。去年底行政院覈准之第三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劃」,從2019年至2028年十年間共投資251億元,規劃發展十枚衛星。預計在2030年前成爲全球航空與衛星產業的零組件、次系統或相關服務的重要聚落。

日本在太空技術及產業的發展經驗,很重要的一點,除了政府的長期支持外,日本長年在航空太空科技產業長期配合美國發展的腳步,獲得美國的信任,從代工民航機零件、組裝軍用飛機到軍用或民用整機自行研發,並逐步放寬日本從事太空科技的限制,終於讓日本能夠以其精密機械加工、機械人及航空太空產業極端挑剔的品質技術,逐漸擴大發展其太空技術及產業。

筆者認爲我國發展太空產業,首先必須衡量資源,確認目的後展現政府決心,編列長期經費及計劃支持(美國政府是以計劃競標方式引導承包商開發技術、提供服務並發展產業;甚至經援競標失敗公司)。以我國太空科技十年計劃的規模看來,似乎不小,但相較歐美日韓,要發展太空產業實則杯水車薪。在初期可結合AI之影像訊號分析、相關晶片、代工(可靠的降低成本夥伴)、小於500kg之小型衛星(small sat;相較2012年之24%,2018年389顆衛星中45%屬之)及低地球軌道發射(Low Earth Orbit, LEO)等非軍事目的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