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產業新時代 產官學研齊獻策
研討會與會貴賓合影:風險管理學會理事長張士傑(右五)、臺灣與亞太國會太空聯盟召集人鍾佳濱(右四)、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左四)、金屬中心執行長林秋豐(右二)。圖/金屬中心提供
專家預估,未來10年全球會有數以萬計低軌衛星發射,太空產業發展將進入全新時代,勢必帶動衛星本體制造、地面設備系統等需求激增,而臺灣要如何參與這場全新的太空競爭,有賴產官學研一同獻策與努力。
爲此,由風險管理學會、國家太空中心、金屬中心共同舉辦的「臺灣太空產業發展與商機研討會」,上週四(3日)在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從產業技術與投資環境的角度,探討臺灣太空產業的發展。
與會的風險管理學會理事長張士傑表示,隨着太空科技的演進與商用普及化方向,太空勢必成爲下一個國家和企業不可缺席的基礎建設市場,加之部份臺廠已切入星鏈計劃,表示臺灣具有創新科技研發之能量。然相關的場域建置、技術開發,都得投入龐大的金額,如何取得專案融資帶動整體發展,藉以吸引國際投資目光,更需要政府力挺、民間加持,才能逐步推動在地產業鏈的生成。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會中分享「太空產業的關鍵技術與生態」提到,未來將是「衛星滿天」的盛況。對臺灣而言,現在發展太空產業是「天時、地利、人和」,臺灣有許多太空技術的隱形冠軍,技術相當到位,該中心願爲領頭羊,強化自主衛星發展能力,加速國產太空元件的測試服務,來建立臺灣自己的太空技術。
金屬中心執行長林秋豐與會表示,解構衛星產業經濟現況,包含衛星製造、衛星服務、地面設備、衛星發射四大部分,產值爲2,706億美元,前三項爲臺灣業者目前積極投入的地方,而發射服務亦可帶動鄰近地區的觀光,也是將來可着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