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精準扎針!醫療展「機器人」大拼比 導航開腦超吸睛
▲全球首例自動導航機器人腦引流手術。(圖/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提供)
第二屆臺灣醫療科技展今(29)日起於南港展覽館盛大開展,許多參展醫院都派出「機器人」參展,開展精準醫療軍備競賽。國泰醫院現場簡報與中央大學合作研發的「C型臂影像輔助機器人手術導航系統」;花慈濟則現場展出「腦部手術導航機器人」,只要規劃好導航路徑,30秒就能精準扎針,未來有望嘉惠腦中風、巴金森氏症等患者。
受到高齡化與3C產品普及影響,罹患脊椎退化疾病人數逐年增加,每年約近萬人需接受脊椎術後融合並經椎莖骨釘植入固定手術。國泰醫院外科部副主任、神經外科醫師張志儒提到,以往執行該類手術,都只能仰賴醫師臨牀經驗,若骨釘植入路徑稍有偏差,就可能誤傷脊椎神經,但經驗豐富的醫師,執行經椎莖骨釘植入固定手術仍有5至20%的失敗率。
▲國泰醫院外科部副主任、神經外科醫師張志儒解釋頸椎手術。(圖/記者嚴雲岑攝)
爲了降低手術風險,國泰醫院陸續與中央大學、成功大學合作,開發人機互動導航系統,以及3D列印客製化定位鍵,協助打入安全位置。新技術除了可以C-cam影像附註導航系統進行鑽孔方位引導,還可以協助在術前掌握最佳骨釘植入方位、尺寸,降低失血與X光拍攝次數,目前已完成17名病例,研究成果也登上國際期刊。
攜手鈦隼生物科技參展的花蓮慈濟醫院,則現場展出有別於達文西機器人的「遙控式」機器人,由醫師規劃好手術路徑,並在醫師監控下規劃器械置入。
▲國泰醫院與成功大學合作開發3D列印客製化定位鍵。(圖/記者嚴雲岑攝)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受訪時表示,11月7日已完成全球首例由機器人執行腦室感染積水患者引流管手術,透過事前導航與精準定位,將手術時間從30分鐘縮短爲30秒,一年內還計劃安排9名患者進行類似手術。
林欣榮更提到,使用遙控式機器人做手術,不僅能加快手術流程,還能降低「扎錯針」引發腦傷風險。花蓮慈濟未來也計劃將該技術用在巴金森氏症患者上,林欣榮強調,透過機器人植入晶片,誤差可從0.2公分縮小至0.02公分,手術時間可從6至8小時縮短至30分鐘,等技術純熟,甚至可以不用剃頭就動刀。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與遙控式機器人。(圖/記者嚴雲岑攝)
由生策會主辦的醫療科技展共分爲「智慧醫院」、「智慧照護」、「特色醫療」三大情境主題,吸引臺大、新光、長庚、三總等數十家醫院、農委會與生技產業參展,上午開幕總統蔡英文、臺北市長柯文哲與衛福部長陳時中皆出席致詞,盛況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