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隻小霸王 做一個認識孩子的父母
▲郭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黃淨涓臨牀心理師,情緒教養應從小且從家庭開始,「停看應」爲父母面對孩子情緒三字訣。(圖/記者林悅攝)
家裡有隻小霸王,常造成父母、老師困擾!郭綜合醫院黃淨涓臨牀心理師指出,「小霸王」泛指情緒容易暴怒、行事衝動不顧後果,什麼東西一定要馬上得到,若不如己意,就會一哭二鬧三打罵,像只情緒怪物,把家長老師搞得七葷八素的孩子,家長試用逃避、討好或處罰等方式處理,卻無法讓情緒怪物停止作亂。
黃淨涓臨牀心理師指出,有上述的行爲,孩子通常在「情緒管理」和「衝動控制」方面出了問題。這些情節在臨牀上常見,臨牀心理師都會以專業的角度去評估,讓家長更認識孩子情緒行爲模式。
當家長對兒童情緒行爲感到困惑或難以管教時,可以掛復健科、小兒科或身心科,由醫師進行整體評估後,轉介給臨牀心理師進行心理衡鑑。心理衡鑑是一種收集資料的過程,包含行爲觀察、會談、施做測驗、填寫問卷等依照個案的年齡和當下行爲來選擇適當的評估方式。
另外,除了家長與孩子的資料,臨牀心理師會徵求家長同意,收集學校的老師意見。衡鑑過後,臨牀心理師會依孩子的個別化地需求與家長一起討論後續心理治療目標,透過繪本、遊戲治療等媒介讓孩子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如何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學習衝動控制、人際互動技巧,同理心和放鬆紓壓等方法。
同時也對家長進行親職教育,讓家長了解行爲成因分爲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大方面影響。生理的原因包含遺傳、基因、腦傷疾病、氣質等;心理的部份有學習能力、想法信念、挫折容忍度、情緒調節;社會環境的部分有家庭背景、管教方式、模仿學習、3C保母等。並非單純的一個原因造成問題,必須將這三個部分都納入考量。
黃淨涓臨牀心理師說,情緒教養應從小且從家庭開始,「停看應」爲父母面對孩子情緒三字訣。當孩子出現一些情緒失控或動手打人等行爲時,家長不能比孩子更生氣,甚至動手打他。建議家長可以做「停看應」三步驟。第一「停」:暫停一切危險動作,可以先讓自己和孩子冷靜下來,深呼吸或是暫時離開現場;在情緒激動時,容易做出事後會讓自己後悔的非理性語言或行爲。第二是「看」,亦是用心感受,往內感受自己的情緒,向外感受孩子的情緒。
我們利用專注的技巧,用心聆聽孩子的語言和非語言(肢體呈現)!接着利用複述語句,去確認孩子的情緒與真正意思。最後是「應」,父母如何迴應,我們不見得需認同孩子的行爲,但同理接納孩子情緒,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瞭解他的困擾,當孩子有着被接納的感覺,纔有機會引導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終結小霸王模式。
黃淨涓臨牀心理師強調,在這個追求甚麼都需要快的社會中,唯有良好親子關係需要長時間慢慢的累積培養,用心聆聽孩子的聲音,用心面對且接納孩子的情緒,有品質的陪伴,有規範的教養,並且與孩子互動時,語氣緩和、態度堅定地以身作則,讓孩子學習着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有助於孩子日後面對挫折壓力時,有足夠能力管理情緒,繼而面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