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保障房再貸款傳出新消息 存量商品房去庫存有望加速落地
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工作,傳出重要消息。
6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工作推進會,調研推廣前期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試點經驗,部署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推進工作。
會議提到,設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售或租賃,是金融部門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統籌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舉措,有利於通過市場化方式加快推動存量商品房去庫存,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助力保交房及“白名單”機制。
會議強調,按照“政府指導、市場化運作”的思路,借鑑前期試點經驗,着力推動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落地見效,加快推動存量商品房去庫存。加強制度保障和內外部監督,堅持自願參與、以需定購、合理定價,確保商業可持續,嚴格避免新增地方隱性債務,切實防範道德風險。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央行6月12日會議,深入落實了此前5月17日的政策精神,是對“以購代建”模式的重要支持,也意味着在此類工作中,金融支持正式進入到實操階段。
“會議明確,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售或租賃,這一指示對於各地下一階段收購庫存房源和增加保障房房源,都將產生極強的指導作用。按照最新工作部署,預計今年三季度各地的去庫存工作將會加速落地。”嚴躍進稱。
對於何爲保障房再貸款,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實現國家對於特定領域的扶持,這是近年來貨幣政策的新變化,也是在總量政策效果減弱,推進結構性改革,提高貨幣政策效率的一種選擇。
其進一步表示,在房地產領域,通過創設例如PSL,來支持棚改和三大工程,創設千億租賃貸款計劃,支持統購存量房源作爲規模化租賃。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最大的特徵是按照央行制定的用途,投向指定領域,利息較低。
“過去,再貸款是更加常態化的貨幣政策工具創新,主要是針對商業銀行貸款不積極,或受限於資本充足率等,央行貸款給商業銀行,後者再按照結構化支持領域,投放貸款。此次再貸款,主要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李宇嘉稱。
此前在5月17日下午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陶玲表示,央行將設立3000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據瞭解,再貸款規模3000億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4次。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全國性銀行。
銀行可按照自主決策、風險自擔原則,向城市政府選定的地方國有企業發放貸款,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央行按照貸款本金60%發放再貸款,可帶動銀行貸款5000億元。
在中指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看來,結合近幾年政府着力構建住房保障體系,將消化存量房產與保障房供給相結合,是當下消化存量房產的有效方式。
保租房方面,“十四五”期間,全國計劃籌集保租房870萬套(間),截至2023年底已籌集573萬套(間),2024-2025年保租房籌集仍剩餘297萬套(間)的任務規模,體量仍較爲龐大。配售型保障房方面,今年以來多地已公佈了首批或2024年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設和籌集計劃,國企收購未售項目作爲配售型保障房有助於消化存量的同時,也可以避免新的保障房供應壓力。
“過去各地供給保租房的方式,除新建外,不少來自於市場化長租公寓的‘納保’籌集。考慮到今明兩年保租房目標仍有一定缺口,未來若將存量房產轉化爲保租房,既可以加快保租房的籌集進度,也可以有效消化市場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企穩恢復。但相比‘納保’籌集的方式,國企收購存量房產轉化爲保租房需要增量資金支持。從市場實踐來看,近幾年已有部分城市推進由國資平臺出手,直接收購開發商存量新房房源,改作租賃住房。”曹晶晶稱。
據中指院監測信息,鄭州、濟南、蘇州、重慶等城市均有收購房企新房用於保租房的相關實踐。配售型保障房方面,今年以來多地已經公佈了首批或2024年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設和籌集計劃,國企收購未售項目作爲配售型保障房有助於消化存量的同時也可以避免新的保障房供應壓力。
“此類收儲型操作對於消化存量房產的作用更爲直接,但對國資平臺的資金要求也更高,還會面臨項目選擇評估等問題。我們預計,圍繞消化存量房產的更加細化的配套政策將進一步落實相關部門接下來將有更多配套政策跟進,例如收購主體、收購規模及價格等。”曹晶晶補充道。
本文源自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