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億灰飛煙滅,李寧想撤退了

作者 | 王思琪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國貨之光”李寧,有大動作了。

近日,有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稱,昔日“體操王子”、李寧品牌創始人李寧欲考慮將同名港股上市公司李寧私有化。報道稱,百麗國際操盤手高瓴再次出馬,多家知名PE已收到邀請。該消息發出後,有媒體向高瓴、李寧方面求證,均表示,以上市公告爲準。展現出一種“既不反對,又不承認”的態度。無風不起浪,“體操王子”顯然在醞釀一盤大棋。

作爲運動員轉型經商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李寧和他的李寧公司在體育界及體育用品市場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2021年,“新疆棉”事件發酵,“國貨之光”李寧備受尊崇,領銜“國潮”。其在資本市場更是創出超2700億港元的市值巔峰。然而,巔峰後,李寧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逐漸失去往日光芒,市值僅剩下530多億港元,超2100億港元灰飛煙滅。李寧也從不可一世的體育界龍頭,落寞到市值只有同行安踏體育的四分之一,何等悲涼?

那麼,身處谷底的李寧,能通過私有化翻身嗎?

李寧想私有化消息一出,引發市場不小轟動。

若李寧真能實現私有化退市,股民高興與否不好說,資本肯定會先歡呼起來。

“體操王子”與李寧品牌創業故事線很長,作者不想過多介紹了,它們最近一次“封神”要感謝“新疆棉”事件持續發酵,正是那個時刻開始,“國貨之光”環抱李寧。

那會,網上基本是一邊倒挺李寧的言論,就像挺娃哈哈一樣,可視爲某種現象級產物。李寧當時很火,原本運動服低價甩貨大處理、工廠瀕臨倒閉,硬是借流量產生的網紅跟風效應拽了回來,衆星捧月下,李寧在2021年奇蹟般創造了自2004年上市以來的股價最高峰。

根本無法想象,上市10多年,股價平平無奇的李寧,靠着“新疆棉”事件持續發酵獲得流量加持,市值一天衝破2700億港元,也沒人敢想象,虛無縹緲的流量救了李寧一命。

但流量這東西誰都無法掌控,它能讓人興奮、沉淪、崩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流量紅利,李寧毫不猶豫的加大了“國潮”投入,用一場一場造型秀,延續流量,吸引年輕人目光。廣告層面,李寧投入不少,其2021年營銷費用達到17.79億元,是研發投入的四倍之多。

這種投入,產生的新流量,也給李寧帶來了一波實打實的興奮。

2022年,李寧實現年內收入258.03億元,較2021年上升14.3%;毛利124.85億元,較2021年上升4.3%。公司現金及等同現金項目73.82億元。在營銷費用投入較大的背景下,李寧還能賺走如此高的毛利,並手握充沛現金流,充分體現了“國貨之光”四個字的含金量。

爲撐起“國貨之光”四字招牌,李寧對部分產品的價格進行了上調。用“流量+高價”在年輕人心中樹立了“國貨之光”的高大上形象。但興奮過後,往往沉淪。2022年10月,由於李寧造型秀過於“時髦”,極度追求“國潮”高大上形象,它們撞到了輿論“對立面”。

李寧之前一系列圍繞“國潮”佈局的思路,瞬間崩潰。追求正向的流量,反向發展。最爲尷尬的是,李寧的“國潮”標籤成了“國嘲”,流量反向作用擾亂了李寧的計劃,換句話說,它們蓄勢圍繞流量佈局的策略、規劃受到了突如其來的挑戰。而在資本市場,李寧就像坐上滑梯一般,一路滑行,按着李寧當前530多億港元市值,距離巔峰已跌超2100億港元。

流量失衡、資本市場無力,反映出了李寧掉入死衚衕的尷尬局面。

李寧個人肯定比誰都清楚,要打破尷尬局面。

只是破局路上,李寧習慣資本爲先。

去年,爲了應對跌跌不休的股價,李寧公司發佈了回購計劃,以不超過30億港元的資金回購10%股份,預期半年內完成。看到客戶發回購計劃,有肥肉吃,“華爾街之狼”摩根士丹利跳出來發聲,“回購計劃完全執行,將成爲內地消費股歷史上最大的股份回購之一。”

李寧還鬧出了一件比較有趣的事:回購計劃發佈前,李寧股價下跌14%,回購計劃發佈後,李寧當日股價上漲4.37%。這種較大的反差感讓外界覺得,“李寧能打的牌不多。”

一邊發佈回購計劃,另一邊李寧個人積極增持股份。根據港交所資料顯示,李寧個人去年增持了70萬股,總價約1336.4萬港元,並將自身在公司的持股比例上調到了10.56%。

這一舉動曾被認爲“一箭雙鵰”。衆所周知,回購是上市公司有效刺激股價的方式之一,李寧個人在股價低位區間增持股份,鞏固地位、省了成本,給股民帶來要崛起的信心。當然,李寧最想做的或許是加強資本控制權,一旦陷入泥潭,還可以爲未來做出多手準備。

公司控制權問題上,李寧一直很有想法。李寧品牌創立時間是1990年,發展10年,李寧就在香港成立了另一家公司非凡中國(已更名非凡領越)。由於公司管理層大多是李寧的親戚,所以,該公司的價值是承載李寧家族利益。緊接着,非凡領越投資李寧公司爲最大股東。

不過,這一切在李寧及家族心裡根本不夠。這些年,非凡領越幫李寧公司承擔了部分收購業務,有些收購很“無厘頭”,可非凡領越卻從空空如也躍升成有優質資產的公司。

2019年,體育用品領域發生了兩件大事:安踏體育聯合方源資本、騰訊等,組成財團收購亞瑪芬體育,堪稱體育用品行業史上最大的一筆跨國收購;非凡領越公佈了收購Snake電子競技俱樂部的消息(已更名LNG電子競技俱樂部)。操刀者李麒麟是李寧的侄子。“他愛遊戲,就買了電子競技俱樂部。媒體則給出“跨界聯姻,李寧加快電競佈局”的報道。

可惜李寧萬萬沒想到,“2023年的某一天,LNG戰隊會慘敗韓國”收穫罵聲一片。2022年1月,非凡領越用5000萬港元買下了意大利百年奢侈品牌鐵獅東尼;7月,非凡領越聯合PE萊恩資本組成財團,以1億英鎊的價格收購英國百年鞋履品牌Clarks 51%股份。買來買去,非凡領越手中資產越來越多,它們走上資本路徑,去年跑港股上市,市值67億港元。

毫無疑問,非凡領越上市給了李寧及家族足夠的底氣,也爲破局李寧埋下伏筆。

順着李寧資本爲先的角度,私有化正成爲上市公司破局的最佳打開方式。

提到私有化,國內近年較有代表性、討論最多的案例就是百麗國際。

2017年,時尚鞋履品牌百麗國際遭遇危機,經營壓力逐漸增大。其中,營收下降至470.83億港元、淨利潤下降至27.13億港元,股價較2011年暴跌66%,市值500多億港元。在這樣窘迫的狀態下,百麗國際創始團隊決定謀條出路,它們想到的就是私有化退市。

這就有了高瓴、鼎暉投資、百麗國際執行董事組成財團,以531億港元高溢價收購百麗國際一說。百麗國際私有化轟轟烈烈,高瓴創始人張磊走向臺前,教你去做時間的朋友。

私有化後,百麗國際進行了分拆重組,拆出來百麗時尚和滔搏。其中,滔搏於2019年登陸港交所,市值在2021年一度超800億港元,目前回落至340多億港元。業務方面,滔搏專注在爲客戶提供各類國際運動鞋服品牌,而百麗時尚則負責自有品牌及時尚鞋服產品。

今年,百麗時尚再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傳聞估值在500-600億港元區間,若百麗時尚能順利上市,不僅VC/PE行業會多一筆經典案例,私有化也將成爲上市公司的“救命稻草”。

就像市場傳來的李寧大動作。去年,李寧發佈回購計劃,除了幾天小幅上漲外,並沒有抑制頹廢的股價。現在,市場突然流出李寧想私有化,絕非空穴來風。就李寧與高瓴的態度來看,雙方屬於“既不反對,又不承認。”加之種種操作,不排除李寧要複製百麗國際模式。

不同於百麗國際的是,李寧公司旗下子品牌衆多,包括李寧、李寧LNG、樂途Lotto、紅雙喜、艾高、新動、凱勝等。按着私有化後,公司優化、分拆的邏輯,李寧可以獨立出多個子品牌尋求上市(參考百麗國際分拆出百麗時尚、滔搏),聲勢或將超越巔峰時期。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內容是私有化會爲李寧帶來的利。對李寧這樣帶有“國貨之光”色彩的大型頭部品牌來說,私有化也有弊,會對李寧品牌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關鍵要看李寧如何權衡利弊。有觀點認爲,非凡領越上市時間點到位,李寧的棋局不管怎麼下都很難輸。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企業家的深謀遠慮,那還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