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那個從清華退學、遭微軟抵制的“狂人”王垠,如今怎樣了

文丨九九

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從清華退學的博士。

不僅如此,他還發表了一篇長達1.7萬字的退學申請,痛斥國內教育的弊端。

在他一生中,經歷了三次讀博退學,並相繼從谷歌、微軟、英特爾等行業巨頭公司離職。

這到底是天才的孤獨,還是青年版的傷仲永?

偏執的軟件“狂人”

本來考上清華的碩博連讀,是無數年輕人夢寐以求的事。

而他卻在學業即將完成時放棄了博士學位。

這一行爲讓無數人都無法理解,到底是因爲什麼事讓一個天才編程家走到這一步呢?

後來,大家看見了王垠所寫的退學申請——《清華夢的破碎》,才慢慢地理解了王垠的決定。

這份申請書從他爲什麼想上清華寫到爲什麼要退學,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全部寫了進去。

據他所說,他與導師的矛盾源於課程的選修。

當時王垠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把幾乎四年的課程學完了。

並且他想利用課餘時間,擴充一下自己額外的知識面。

但他的導師則建議他不要這樣做,要把時間更多花在本門課程的研究上。

看起來是好意,但王垠卻覺得,導師只是害怕他忙於別的學習就沒有精力給自己做事。

要知道,在清華讀博期間,幾乎做任何跟學業有關的事都需要導師簽字的。

王垠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去旁聽別的課程。

也是從這個時候,在王垠的心裡埋下了一顆想要逃離的種子。

後來時間越長,發生的事越難以讓王垠接受,他就提出了退學的想法。

一開始導師也是各種勸導,但王垠卻並不買賬。

他說自己準備應對托福考試,出國留學。

他要用在國外學到的先進思想來幫助自己的祖國母親。

如果說從清華退學是他對教育弊端的痛斥,那他到了國外以後又爲什麼還要退學?

要知道,他出國的第一年就考上了計算機在全美排行第六的康奈爾大學。

本以爲在這個學府他可以繼續自己的研究,可他卻只待了兩年的時間就又提出了退學。

在這之後,他又去了印第安納大學深造。

可印第安納的排名是全美五十名開外,遠沒有康奈爾好。

同樣的,他又寫了一篇標題爲對博士學位說永別的文章,宣告了這次的退學。

2005年,2008年,2012年,他分別經歷了三次的退學。

最終,決定不再考取博士學位。

因爲在博士生涯中他已經找到了比學位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知識。

坎坷的工作經歷

聰明的頭腦讓他在學業上順風順水,不夠圓滑的個性讓他在工作中命運坎坷。

王垠雖然退學博士三次,只有一個本科學歷,但他有着極其過硬的專業素養,所以根本不用發愁工作。

他先是去到了谷歌公司任職,作爲一個新人的他就能將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

他也被認爲是近二十年內最優秀的實習生。

但是職場的隱性規則平等的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天才也不例外。

所以自傲的王垠接受不了被上司指使的工作,選擇了退出谷歌。

與此同時,他接下了微軟拋出的橄欖枝。

同樣的,在微軟幹了沒多久以後,王垠又待不下去了。

還放話說:

這下把微軟激怒了,直接在全行業內抵制王垠,最後王垠選擇了回國發展。

早年間阿里也曾邀請過他共同完成項目,但是這個項目依然沒有談成。

據王垠所說,他是對阿里的HR趙海平感到不滿。

因爲在面試的過程中,趙海平問出的一些問題讓王垠覺得很不舒服。

在他心裡,HR應該是一個辦事的崗位,而不是掌權的崗位。

這場鬧劇也由趙海平被給出極低的績效而結束。

如今,王垠已經沒有再爲任何一家公司服務,而是自己開設課程。

他這樣的人生經歷,和他前文中提到的教育問題脫不開關係。

四處碰壁的根本原因

天才往往都極度的偏執,這一點,王垠和馬斯克很像。

在考上清華之前,王垠在四川大學就讀本科。

一所看似平平無奇的學校,卻是這位天才的“收容所”。

因爲王垠自大到高考志願只填了清華,第二志願天津大學還是他家人給他加上去的。

結果他以兩分之差沒有被清華錄取,天津大學也錄滿不再招收學生。

所以,這個昔日的學霸面臨着無學可上的局面。

恰巧,四川大學正在招收落榜考生,他便去到了四川大學就讀。

其實他的母親也建議過他復讀一年試試吧,但他卻沒有同意。

上高中時,他做模擬卷就已經能輕鬆地考到清華分數線以上了。

所以對於這所高校勢在必得的他,想要培養一些別的興趣愛好。

但是那時候老師和家人都不理解他,擔心他玩物喪志。

要求王垠做一套又一套的試卷,讓這個天才少年飽受折磨,甚至一度患上了心理障礙。

在他高考語文時,突然開始擔心監考老師會不會說他作弊,想到這裡就開始止不住地冒冷汗。

老師也真的站到了他的背後,不過觀察幾分鐘後還是走了。

這個考試中的小插曲直接的導致了王垠的高考失利。

也是不想被應試教育折磨的他,才選擇了不去復讀。

包括他後來從清華退學的決定,其實都跟他的人生經歷脫不開關係。

天才和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而天才和普通人之間卻是鴻溝天塹。

在王垠小的時候,就發現了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之處。

別人看到螞蟻時,或許心裡沒有任何想法。

而王垠看到時,會思考螞蟻的觸角在接觸時到底在傳遞怎樣的信息。

這種專注於研究的人生態度,讓他無法接受學校和職場的彎彎繞繞。

看到這裡,不知道是該說他行爲偏激還是該說他堅持本心。

也不知道如今的他有沒有後悔過自己一生中的這些決定。

不過無論如何,王垠都始終堅持着心中的準則,並把星星之火繼續傳遞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