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詩詞大會》:文旅融合的高級感,就是“詩與遠方”!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第六期節目中,一句來自韓愈《春雪》中的名句,奏響了《2024中國詩詞大會》“寒暑”主題的春之序曲。
在這個前有清明節氣、後有五一假期的節點,有關春天的討論總是讓人按捺不住外出旅遊的心情,尤其是搭配上經典詩詞,獨屬於中國人血脈裡的關於“詩與遠方”的浪漫便瞬間覺醒。近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就以《2024中國詩詞大會》最新一期中提到的這句“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爲引,與網友共議“寫春天”的本事。
實際上,《2024中國詩詞大會》第一期的主題就是“春天”:當外景出題人康震將鏡頭拉向西藏林芝的高空,關於“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所有想象都有了畫面。3月10日首播當天,#西藏林芝桃花和詩詞的適配度#登上微博總榜、微博要聞榜單,並奪得同城榜單TOP1,節目相關話題總曝光量1.2億+,全網熱搜達48個,@林芝融媒抖音官方賬號連發4條節目相關視頻推介林芝桃花節,讓“看林芝桃花”成爲一場跨屏之約。首期《2024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收視率達1%,直播收視率最高達1.73%,市場佔有率最高達8.15%,位居當日綜藝節目收視第1名,微博綜藝影響力榜文化類綜藝第1名,美蘭德融合傳播指數榜第1名,節目用實打實的熱度詮釋出文旅融合的高級感。
讀詩定點
用經典詩詞看遍旅行地
無數次想要出發,卻總以爲目的地很遙遠,所以總是在手機屏幕上刷了又刷,將出發的時間推了又推。那些標記的旅行地真的那麼遠嗎?《2024中國詩詞大會》用了很多首詩詞告訴我們,身邊世界就是那些分享筆記中的旅行目的地。
林芝看花、迪慶賞雪、聞喜吃饃、應縣觀塔……這些外景題環節雖然一直是詩詞大會節目的經典題型,但每每出現仍然會讓舞臺上的答題選手和屏幕外的觀衆驚歎:在西藏林芝,土地平展開闊,屋舍儼然齊整,良田星羅棋佈,大片桃花林綿延無際,“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道盡大美西藏的璀璨景觀;在雲南迪慶,有巍巍的雪山、聖潔的白塔、廣袤的草原和清澈的湖泊,還可以挖松茸、聞菌香、品佳餚,是每個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巧合的是,西藏林芝和雲南迪慶,這些在《2024中國詩詞大會》中實景出鏡的地方,也位於今年春季旅遊最受期待的景點前排。同程旅行報告顯示,迪慶進入今年清明和五一假期目的地熱度漲幅TOP10;途牛數據表明,林芝位列清明賞花熱門目的地TOP10;4月14日,Y973次“天路格桑花·相約林芝”號旅遊列車從青海省西寧站駛出,700餘名遊客一同奔赴西藏林芝的賞花之約。節目可謂精準預測了今年春季旅遊的熱門目的地,併爲大家的出遊策劃打了前站。
除此之外,各地景色都被巧妙融合進了題目設置。所謂“忙趁風箏放紙鳶”,在“畫中有詩”環節,康震在風箏上的作畫既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成都早春,也有“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的秦淮河風光,更有“春水碧雲天,畫船聽雨眠”的江南遊船畫舫之景。
從西藏林芝,到雲南元陽;從成都草堂,到南京秦淮河畔,僅僅一期節目的體量,就帶出了祖國大江南北的如許春色,更別提在其他環節中還出現過的敦煌山水世界、黑龍江雞西版畫、杭州亞運會“弄潮”場景等等。光明日報發佈文章《<2024中國詩詞大會>:以詩詞爲柬,再赴“心靈的春宴”》評價節目“不僅引領觀衆踏訪大好河山,實地感受‘春天裡的中國’;也推開時空之門,陪伴觀衆入詩、入畫,沉浸式走進‘歷史裡的春天’,於縱貫古今、橫跨南北的博大場域中,共賞中華山河風物之美。”
這些地方或許是許多人列在計劃中的旅行打卡地,但同時也是在這些土地上生活着的人們的身邊世界。《中國詩詞大會》以詩詞的視角帶領大家解讀身邊的春色,一方面既能拉近節目與觀衆之間的距離,即“原來旅行地就在身邊”的既視感,另一方面又不失總檯文化節目的格局,借詩詞競技的形式傳播中國詩詞文化以及詩詞中所描繪的風景、人文和習俗,提升大家對身邊景色的認知。
以詩尋景
跟着詩詞大會做攻略
如果說激發興趣是文旅融合的第一步,那麼藉由文化串聯起旅遊行程,生成獨具特色的主題攻略,則是《2024中國詩詞大會》渾然天成的第二招。在舞臺上,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地區的現場百人團成員以及學識淵博的點評嘉賓,帶着自己的故事和對詩詞的理解進行競技交流,構成了節目分享給觀衆的一篇篇極具詩詞文化特色的“高級攻略”。
首期節目中,來自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湘西苗寨的數學老師石慧,在節目現場分享了她在教學之餘爲鄉親們直播帶貨的文繡產品——蝴蝶媽媽、艾草養生錘和髮簪,透射出湘西苗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的社會面貌變遷,這也是石慧的定場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一感慨的由來。從這個地區擺脫貧困的經歷出發,李白的這句詩正是十八洞村羣衆的內心寫照,也是康震在節目中提到的“經典詩詞現代化”的體現。
想看自然風光,可以去貴州梵淨山,看“山,刺破青天鍔未殘”的自然奇觀,追尋黔金絲猴等珍稀物種的蹤跡;也可以去雲南香格里拉,在深山密林中體驗松茸採摘,親眼見證“風薰日炙土髼鬆,鬆釵落處蕈花白”的現場,品味“色如鵝掌味如蜜,滑似蓴絲無點澀”的滋味。
如果想體驗更具歷史氣息、又有交互感的深度遊,那可以去山西聞喜縣打卡千年歷史的非遺文化——聞喜花饃。節目播出後,話題#你們花饃界也這麼卷嗎#登上微博總榜、微博文娛榜、微博要聞榜,並獲得同城榜單TOP1。運城文旅、運城市人民政府等官方賬號發佈微信文章聯動推介,山西日報、山西晚報等當地媒體官方微博也發佈微博內容,高度認同節目選手提到的《玉樓春·春景》“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經典詩詞,爲大衆喜聞樂見的花饃文化更添一抹傳統文化的雅色。
可以看出,《2024中國詩詞大會》的“旅遊推介指南”,不僅包含了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社會風貌等多個方面,還通過與經典詩詞高度結合衍生出獨特的文化屬性,使打卡目的地的旅行有了“以詩尋景”的探索感。節目的用心廣泛收穫了觀衆的喜愛,截至第六期,“中國詩詞大會”視頻號的播放量、粉絲量呈大增趨勢,過去一週的累計播放量達到80.1萬。評論內容顯示,“跟着詩詞打卡”“高級攻略”“文旅融合”等成爲被高頻提到的關鍵詞,顯示出節目在文旅融合方面的影響力和推動性。
憑詩導覽
帶着詩詞一起前行
介紹完目的地,有了針對性的遊玩攻略,《2024中國詩詞大會》還以經典詩詞爲“高級導覽員”,開發出諸多交互參與的環節,將視角從屏內向屏外延伸,用高科技和沉浸式玩法帶着觀衆真正出發。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出發的基礎是對經典詩詞的積累,以及對身邊世界的詩詞化解讀,以詩詞的視角重新觀察國家、社會和個人,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
高科技首先成爲本季節目的一大亮點,爲經典詩詞的浪漫再度加分。首期的“情景共答題”通過AI技術製作大屏素材、XR技術聚焦“九色鹿”“春耕圖”等敦煌壁畫內容,用逼真的場景和特效讓“敦煌春景”在舞臺上“活”起來;第五期節目則用虛擬技術還原了應縣木塔千年前的風貌,讓這座始建於遼代的古建築奇蹟再現“孤標紫塞勢崢嶸,西北長天賴此擎”的真容;第六期節目還動用了微縮景觀短片,生動展現我國古代春耕期間人們辛勤勞作的景象,從耕地到農具都製作得十分精美。
此外,節目同步舉辦的線下活動成爲觀衆團建名場面。小學五年級的康震就是在臨摹《三國演義》小人書時,有了畫畫的啓蒙,第三期節目舞臺便復刻了記憶中的書房和課桌,“誰小時候沒有在課本上畫過畫呢”勾起了一股懷舊熱潮。節目不僅通過官方微信推出懷舊特輯文章,帶着觀衆一起猜記憶中的老物件,還聯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於3月23日至3月31日在北京王府井發起“跟着詩詞大會穿進80年代”小人書主題線下活動:80年代復古老物件、詩詞文創書籤、超大版《三國演義》小人書……活動現場熱鬧非凡、人氣滿滿,王府井地下一層活動點成爲新晉熱門打卡點,評論區也有許多觀衆留言趕緊在其他城市安排!
去不了線下活動的觀衆,還可以通過新媒體互動產品獲得詩詞競技的參與感。以第四期節目數據爲例,新媒體產品互動總量就達到了206.6萬。其中,“同步答題”在微信客戶端、央視頻APP中互動量達178.7萬;元宇宙交互類遊戲“詩詞奇妙鎮”互動量達到4.2萬;“詩詞器械譜”H5互動量達到14.9萬;AI對詩、AI作畫交互量達到6萬;上傳照片/畫作總數達2.8萬。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在第六期節目的舞臺上,四時光影以“寒暑”爲題輪番呈現,既見祖國江山如此多嬌,又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背後的詩情人生……詩與遠方,兩個藏在數千年來國人精神追求中的兩個核心元素,就這樣在《2024中國詩詞大會》裡處處留痕,最終結合爲現代社會中“文旅融合”的高級形態:詩詞可以是解讀身邊世界的切入點,可以是解決各類旅遊需求的高級攻略,可以是前往旅行目的地的優秀導覽員。
高精準預測、高級化表達、高沉浸體驗,這些獨一無二的優勢和視角,讓《2024中國詩詞大會》穩穩錨定時代奔流的方向,將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詩詞,與我們想要去的那些遠方糅合得如此順其自然又相得益彰,成爲詩詞和文旅高度融合的樣板,領航文化節目前瞻性地觀照大衆需求。五一假期將至,此時已是千里鶯啼晝漸長,旅行也不妨從詩詞開始,品味草木際天的春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