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四屆臺灣房屋親情文學獎‧佳作】洪研竣/室友

室友。圖/無疑亭

春節前兩週開始迪化街買食材,除夕當天,天還沒亮,佛跳牆、龍鬚菜、油飯早已就定位。餐廳圓桌,紅色,飽和度全滿。阿嬤在廚房現切烏魚子、鳳梨丁,囑咐我串起來擺盤。魚翅在我們勸阻下改成魚皮。打掃餐廳清潔廁所,下午五點還沒開飯鼻子就先吃飽,伯父一家人開車趕到,圍着圓桌熱鬧。阿嬤最後入席,幾顆汗珠掛在臉頰,堆滿微笑,彼時皺紋還沒肆意堆疊。

「什麼時候帶女友回來給我們看呀?」大概是所謂的適婚年齡,五年前,這句話開始反覆在餐桌上放送。我於是習得閃躲技能:尿遁、轉移話題,最後雙手一攤說還沒找到合適的。

阿嬤可能不知道,這並非想不想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的差別。

她一直知道我有個自當兵認識的室友,一起租屋外縣市打拚,偶爾過問一下室友好不好,也就瞞混過關。帶室友回家和伴侶意義不同,這也是我不願把他帶回家吃飯的主因,我感覺自己還沒準備好,這個家也還沒好。

直到一年年過去,阿嬤再也不問女友的事。倒是飯菜口味變重,更不時把鍋子燒乾。她被爸爸禁止煮飯了。阿嬤在餐桌上,開始回憶往事,斷續哭泣。接着飯菜渣撒桌上,我們協助清理。看護加入除夕紅色圓桌,話題開始圍繞著名字記憶遊戲。

「他叫什麼名字?剛剛跟妳說過記得嗎?」當阿嬤回答正確全家鼓掌。歡呼聲下她不忘問我:「那你什麼時候結婚?」不確定阿嬤是時空錯置把堂哥預定的婚禮改成我的,還是在她記憶最深處,仍舊惦記着我的終身大事?

今年鼓起勇氣,把我的「室友」帶回家裡除夕團圓。直到真正圍坐在桌緣,我才意識到自己心跳有多麼劇烈。他輕輕把手放我腿上,呼吸仍舊淺快,飯菜還沒下肚,胃就快翻攪出來。

恍惚中阿嬤眼神望向他,對着我說:「怎麼這麼晚才帶來家裡吃飯,讓人家等這麼多年。」我怔怔望着阿嬤,胸口像是被緊揪一下,漏了幾拍。急忙和阿嬤賠不是,瞬間她的眼神溫暖堅定,隨後注意力飄散。迷茫中我分不清在夢裡還是現實,低頭吃飯不發一語,只感覺眼眶溼潤,心頭暖暖熱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