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support/50位夥伴6組跨界創新 1個改變社會的夢想
圖、文/17support 社會企業一起幫編按:「社企驛站」希望打造一個交流平臺,透過互相分享學習,產生更多合作的可能(注1)。這一次,驛站集合了超過五十位正活躍於社會企業路上的夥伴,包括大志雜誌總編輯、生態綠、里仁、棉樂悅事…等,這些產業風格迥異的團隊,透過工作坊形式,利用自己本身現有資源與優勢,跨界激盪出六家新創社會企業,也讓大家知道:即便社會企業在臺灣尚未成熟,卻仍然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和未來性,這全只爲了1個改變社會的夢想。一起看看活動當天,他們的創意想像吧!也許你也能從中找到改變社會的靈感……
▲活動當日所有參與的社會企業夥伴(圖/17support提供)手心翻轉社會企業:幫助受助者成爲工作者
▲(圖/17support提供)分享人—陳禮龍(頤禾園農園負責人):從社區出發實施土地覆育計劃,從接受幫助到自力更生,手心翻轉,生命也跟着翻轉,於是,「手心翻轉社會企業」是一個建立在以友善栽種、銷售輔導、網絡三大面向想像下的顧問公司,主要協助建立社區型的友善農場,創造出可以被複制的經營方式,讓社區農場概念得以遍地開花。我們認爲,「土地覆育必須從地方開始,逐步建立起友善耕種的共識,是臺灣農業必須要走的一條路。」所以初級加工可以透過顧問公司輔導地方弱勢族羣,形成在地生產、在地加工的模式,也才能真正落實CSA(社區支持型農業)的概念,重新取回糧食自主權。◎參與單位:竹東頤禾園有機農園、大港香草工坊、北歐先生、臺灣原味、鮮活農市《The Whole life Catalog》:不只好看,也很好吃、好用的雜誌▲(圖/17support提供)
分享人—李取中(大志雜誌總編):《The Whole life Catalog》日常生活指南志,是一本沒有特定主題的雜誌,廣邀各領域的專業人士作爲主編,而主編可以是人類學家,也可以是烘焙師傅…,打造出一本極具深度的好雜誌。至於隨刊贈品部份,除了必須搭配雜誌敘述的議題故事,生產則可以由弱勢族羣負責,用一本雜誌創造永續經營的生產鏈。我們想,爲吸引讀者做長期性訂閱,以及提供高品質的隨刊贈品,必須建立“訂閱者意見反饋機制”,針對讀者有興趣的議題出發,打造《The Whole life Catalog》成爲高可讀性的主題雜誌;內容可以是探索有機契作,並贈送契作農產品烘焙的麪包,讓訂閱者實際體驗雜誌中所闡述的概念;也可以是弱勢族羣生產的優質商品,除了提高消費者的訂閱意願,還能解決弱勢族羣的就業問題;甚至由頂級烘豆師主導編輯,即便讀者無法分辨咖啡豆好壞,也會對我們的贈品與雜誌感興趣,進而產生購買行爲。如此有意思的雜誌,你會買單嗎?◎參與單位:大志雜誌、雨林咖啡、福山農莊、清水茶坊、鮮活農市、多扶接送幸福果食:喜馬拉雅山下的「聖」宴
▲(圖/17support提供)
分享人—林秀蘋(棉樂悅事負責人):幸福果食的餐桌計劃是一個沒有特定地點、沒有特定內容、沒有特定形式的餐桌,可以在國內或國外舉辦,主題包羅萬象,凡是符合「自由、幸福、有價值」就是一個舉辦的契機,計劃主要目的在透過異地交流,看到其他人努力的成果,並思考運用在臺灣的可能性。這次我們將餐桌場景拉至尼泊爾,透過一場「喜馬拉雅山下的“聖”宴」餐桌計劃,利用兩國的社會企業產品讓消費者體驗人文交流;時間以當地婦女節爲主,結合當地手織技術,佈置整個餐桌及活動會場氛圍,有人提倡布衛生棉的概念、有人將竹編技術帶至當地與大家分享、還有人準備公平交易咖啡、臺灣好茶,與尼泊爾當地特有茶種、食材等結合,創造不一樣的餐桌飲食,一次感受兩國風情。這樣的模式甚至可以複製到全世界!◎參與單位:慢飛兒庇護工場、好食機、臺灣藍鵲、棉樂悅事、幸福果食、小鎮文創、唱四方任意門社會企業:教學課程規劃,多元情境體驗學習
分享人—謝若琳(三明治工創辦人):從金融海嘯之後,企業越來越重視內部的創新能力,紛紛要求員工再度進修,以對抗瞬息萬變的社會變遷,「任意門社會企業」便在大家的想像下因運而生。我們看準企業內訓的商機,推出各種不同的訓練課程,向傳統企業收取課程費用,再投入輔導弱勢團體之用。任意門認爲,從實作中找學問,透過實際操作得到的寶貴經驗,可以供給各行各業不同的養分。同時藉由販售給企業、政府、及學術單位特別的體驗課程,型塑組織內部的創造力和凝聚力,讓員工體驗烘焙麪包的過程、實際參與有機耕種…等。以黑暗對話團隊的盲人情境體驗(DID)商業模式爲複製,任意門也推出多樣化的情境體驗課程,提供弱勢族羣額外收入的機會,也讓體驗者有滿載而歸的收穫和感動。◎參與單位:黑暗對話、三明治工、光原社會企業、慢飛兒庇護工場、唱四方、雨林咖啡、輔仁大學社企研究中心雙心廚房:安心在地食材,愛心宅配到府▲(圖/17support提供)
分享人—楊涵婷(福山農莊):「雙心廚房」是一家集合原住民耕種的安心農產品以及加工的畜牧產品,並統一由唐寶寶、肯納兒包裝的新鮮食材宅配專門店,讓消費者可以貢獻一次消費、獲得兩倍愛心;不僅支持臺灣在地食材,也支持唐寶寶、肯納兒擁有獨立自主的經濟能力,這也是我們取名「雙心」的由來。此外,我們考慮到,當農產品從產地運送到包裝廠的過程中,如有出現外觀損壞等情形,將直接投入烘焙坊作二度利用,減少食材浪費,而二度利用生產出來的商品,除了利用雙心廚房進行販售,也可讓庇護工場的夥伴們帶回家享用。或許這樣的一個商業模式可以讓目前臺灣的庇護工場們,重新思考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創新合作。◎參與單位:愛不囉嗦庇護商店、光原社會企業、生態綠、東風經典食材、福山農莊雁行新創社會企業:引進監控系統,優化產品品質
分享人—潘啓銘(資策會):「雁行新創社會企業」一方面集合臺灣在地優質好茶以及有機農產品,透過喜憨兒、更生人、及新移民三方的通力合作,完成產品的後製與包裝,並帶到實體店面銷售販賣,縮短產地到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一方面我們建立一套監控設備,用來控管上游農作的生產品質,實現全體產品線從頭到尾優化的遠景。我們認爲,社會企業的彼此合作,如何成就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而不是變成又熱又貴的組合屋,成爲是否成功的關鍵因子。所以,雁行垂直整合了各家社會企業的力量,創造農民和弱勢族羣的就業機會,成爲多個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參與單位:資策會、四方文創、里仁事業、仁友愛心家園、趕路的雁、臺灣藍鵲茶、清水茶坊
短短的75分鐘,卻孕育出6家創新社會的精彩點子,讓人看見臺灣社會企業的無限潛能與力量,當然,更期待未來這些想像能真正被一一實現。而社企驛站也將持續推動各式各樣的活動,藉由不同形式孕育出更多可行的想法、更多可運用的資源,一起爲讓「大家都好」而努力。
注1:社企驛站主要執行單位由臺灣社會創業創新學會以及臺灣社會公益行動協會共同發起,成立目的主要爲集結社會企業,運用分享各項資訊,協助社會企業成長及分享彼此資源,並給予各社會企業家一個成長的加油站,在此充電及分享彼此資源,共同推廣社會企業。
本文由17support 社會企業一起幫提供,原文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