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網文改編觀察丨《小巷人家》:氣人的設定,要改掉嗎

編者按:幾乎每個月都有一些網文改編成影視劇,網文改編的是非一直不少。每月的網文改編觀察,提取當月網文改編中存在的某個共性問題,與大家一起透過現象看本質。

11月聚焦的網文改編爲《小巷人家》,談談網文中一些影視化後可能導致觀衆生氣的設定,是否有改掉的必要。

正午陽光的年代劇《小巷人家》超點大結局了,順利收官。劇集改編自大米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同名小說,講述20世紀70年代末,蘇州棉紡廠家屬區莊家、林家兩個家庭,在恢復高考、知青返城和改革開放等時代變遷中的成長蛻變與喜怒哀樂。

《小巷人家》海報

在筆者的觀看體驗裡,《小巷人家》是年代劇的上乘之作。劇作中有太多美好的部分,若有cut合集的話,完全可以當作“電子榨菜”。比如黃玲(閆妮 飾)與宋瑩(蔣欣 飾)的姐妹情誼,宋瑩與林武峰(李光潔 飾)的“父母愛情”,小巷孩子們的成長時光,又比如長大後莊筱婷(關曉彤 飾)與林棟哲(王安宇 飾)的青春愛戀。

但《小巷人家》開播後的爭議並不少,豆瓣開分8.2分,隨着劇情的推進,《小巷人家》的豆瓣評分略有下滑。目前豆瓣評分爲8.1分。

它有大爆款潛質但只是熱播(播出期間20余天,在雲合登頂天數3天),它值得更高的評分卻在8分左右徘徊,歸根結底是,《小巷人家》有不少氣人的情節。微博上“小巷人家 氣人”這個話題甚至都不能直接搜出詞條,但閱讀量超過5700萬,也有2.6萬條的討論微博,足見被真情實感氣到的觀衆並不少。觀衆被氣到的兩大源頭,一個是莊超英,一個是莊圖南以及他的扮演者範丞丞。

莊超英(郭曉冬 飾)

一個在微博上無法直接搜出的話題,都有這樣的閱讀量和討論量

雖然範丞丞出場後,批評的聲音基本集中到他身上,但在範丞丞未出場的前幾集劇情中,就有不少觀衆在豆瓣上給這部劇打出一星,因爲被“愚孝”的莊超英給氣到了。比如在這部劇剛開播當天,豆瓣短評區的一條點贊量好幾百的熱門一星如此寫道:“愚孝的第一個鏡頭和老母親的兩次作爲便讓我‘心甘情願’棄劇了。”

播出當晚,就有觀衆據此打出一星差評

成年後的莊圖南登場後,差評就更集中了。莊圖南的人設本就不討喜,他的不少行爲透露出莊超英的做派;莊超英雖氣人,但郭曉冬至少是實力派,但範丞丞的演技確實差點意思,尤其是跟兒童演員的靈動相比,略顯木訥。

莊圖南(範丞丞 飾)

莊超英與莊圖南的氣人橋段,並不是影視化後爲了製造矛盾衝突生硬加入的,而是小說中本來就有的。

這就涉及影視改編中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有必要爲了讓觀衆滿意,改掉小說中的氣人設定或橋段嗎?

“氣人”的莊超英們

爲什麼說莊超英與莊圖南氣人?

我們着重分析一場倆人同時讓觀衆氣悶的戲,來說明觀衆被氣到是非常正常的情緒反應。這在小說中的第14章,對應劇集的第9集,即黃玲不惜離婚,也要拒絕莊超英的外甥向鵬飛住進來。這場戲基本是照着小說拍的。

莊超英父母提出,要讓向鵬飛,以及莊超英的兩個侄子,一併住在莊超英家——確切地說,是黃玲家,因爲這是廠裡分配給黃玲的房子。這樣一來,方便莊超英給三個孩子補習。

但黃玲的住所就兩間屋,住着四口人,本來就很擁擠。莊圖南馬上要升高二,那時是兩年高中制的最後一屆,黃玲要確保莊圖南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對於父母的要求,莊超英一味地順應,忽視這一決定對自家孩子,尤其是即將面臨高考的莊圖南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面對黃玲的據理力爭,莊超英非但沒有成爲調和矛盾的潤滑劑,反而朝着黃玲各種怒吼,讓黃玲孤立無援。

在衝突中,黃玲還提到,莊超英長期將工資交給父母支配,在黃玲多次爭取下,也只是逐漸收回部分工資用於家庭開支。因爲工資的事情,莊超英甚至在黃玲生育莊筱婷的月子期間,面目猙獰地與她發生大吵,並長期記恨黃玲。

這個橋段,讓觀衆看到的是一個在傳統文化束縛下失去判斷力的可悲“長子”,是一個在婚姻關係中不負責任、不懂珍惜的“封建男性”。莊超英的“愚孝”不僅損害了小家庭的利益,深深傷害了黃玲的感情,也間接助長了父母對弟弟一家的偏袒與縱容,進一步加劇了家庭內部的矛盾與不公。

莊超英縱容父母的過度依賴和索取,來源於一種落後的家庭觀,即作爲長子就應該無條件地爲家庭作出犧牲。父母利用莊超英的孝順與責任感,不斷向他施壓,要求他犧牲自己小家的利益,去成全大家庭的“和諧”。子孫代代無窮已,壓榨完莊超英,下一個被壓榨的就是莊圖南了。

黃玲心心念念爲了兒女着想,沒想到,莊圖南也很氣人。

當母親爲了保障他和莊筱婷的學習環境奮力抗爭時,莊圖南卻表現出“不以爲然”的態度,認爲自己能夠管理好自己,不受影響。

從表面上看,這是莊圖南“自信”,認爲自己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可以說,他是“理想主義”,他想維護家庭和諧,想要兩全其美。

但深層次地看,他未能充分理解母親黃玲的苦心,以及她作爲一個在莊家遭到各種打壓、做出各種犧牲的女性,在維護家庭利益、保護子女成長環境方面所承受的壓力。

所以,莊圖南從頭到尾沒有主動站出來爲母親辯護,相反,“自己不會受影響”的反覆表態加劇了家庭內部的矛盾,凸顯出母親“不可理喻”。

一些觀衆更加難以接受的是,事後莊圖南對黃玲的決定生起悶氣。他只看到黃玲對家族其他成員的“冷酷”,卻忽視了這種“冷酷”背後,黃玲的堅持和犧牲、深情與厚望。黃玲從來不是爲了個人的利益,而是爲了他和筱婷的未來。觀衆很難不心寒。

林武峰(李光潔 飾)給莊圖南講道理,莊圖南不該怨黃玲!

假若不是有黃玲在,莊圖南有很大的概率成爲下一個莊超英。

在面對家庭矛盾時,莊圖南多次表現出對長輩的遷就和妥協。比如在第22集,莊筱婷因爲不願意去爺爺奶奶家,被氣急敗壞的莊超英怒斥並打耳光(林棟哲幫忙擋了),莊圖南仍很耐心“伺候”着莊超英,並在風波後,堅持要去爺爺奶奶家。

向鵬飛(石雲鵬 飾)比莊圖南拎得清

在第30集,莊圖南生病的情況下,爺爺奶奶還是希望他住到叔叔家給堂弟補課,若不是妹妹、鵬飛以及莊超英幫他攔着,他還是會照做。

沒有黃玲的拼命抵抗、並帶動其他人的“覺醒”,莊圖南的人生軌跡就是下一個莊超英:是男權結構的受益者,也是犧牲者——被要求以犧牲個人、女性家庭成員或小家庭權益的方式,來換取家族整體的繁榮與長輩的滿意。

值得慶幸的是,莊圖南終究不是下一個莊超英。

運氣不佳的是,很多觀衆對範丞丞版的莊圖南本就印象不好,也沒有那麼大的耐心等待一個男人去明白一個今日看來是常識性的道理。

因“氣人”打低分不理智

《小巷人家》類似的氣人橋段不少,零零散散分佈在劇集的不同地方,不少受氣的觀衆據此給劇集打差評。

這顯然是不理智的。就像豆瓣短評區一個反駁的短評寫道:“莊老師是愚孝,這是人物形象,你不能因此而看不下去給打一分吧,電視劇是該這樣被評價的嗎?”

一方面,莊超英、莊圖南這樣的人,反映了時代的某一部分。

在傳統觀念仍然根深蒂固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孝順被視爲至高無上的美德,超越了個人意志和小家庭的利益。莊超英對長輩的盲目順從,正是這種社會氛圍下個體行爲的縮影。他的選擇在現代觀念看來顯得愚昧可恨,但在當時的歷史語境中,卻是許多人共同遵循的行爲準則。

莊超英的行爲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經濟狀況和家庭資源的分配問題。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家庭經濟資源有限,長子往往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還包括情感上的支持和照顧。電視劇通過對莊超英的刻畫,揭示了那個時代家庭中的經濟壓力和資源分配不公等問題。

特別是莊超英的妹妹莊樺林,她的人生軌跡更是“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的寫照。作爲莊家的女兒,莊樺林自幼便生活在重男輕女的陰影之下。後來,她被迫放棄在蘇州的生活,前往貴州當知青,青春和夢想在農村的田間地頭逐漸消磨殆盡。所以,她才那麼希望讓兒子鵬飛回到蘇州,讓他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而改變命運。這也是第9集這場風波的導火索。她沒有想到,蘇州早已不是她的家,她被時代、被父母棄若敝屣。

另一方面,觀衆將對角色的情感投射到對整個電視劇的評價上,失之偏頗。

當我們因爲對某個角色的不滿而輕易給出低分時,實際上是在忽視電視劇作爲整體的藝術價值。一部好的電視劇,應該被評價的是它劇情的連貫性、角色的立體性、主題的深刻性,以及它給觀衆帶來的思考與感悟,不能僅僅因爲對劇中人物的喜好,就輕易地給出不負責任的差評。

觀衆有拒絕“被氣”的權利

因爲劇情氣人打低分雖不理智,但觀衆因爲氣人而棄劇,確實是觀衆的權利。筆者身邊就有觀衆,天天在網上看林棟哲與莊筱婷的感情戲片段——同樣是青年演員,關曉彤、王安宇就表現得很好,很圈粉;但還是因爲不想被“莊超英們”氣到而放棄完整看劇。

林棟哲與莊筱婷這對的感情線挺好看

爲什麼同樣是氣人的橋段,閱讀小說時覺得沒什麼,到了劇集觀衆反應那麼大?

這是因爲不同的媒介,帶給受衆的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小說允許讀者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往往一天內)一口氣閱完,從而獲得一種連貫且整體的感受,即便遇到令人不悅的情節,也會淹沒在整體感受中。

影視化後,劇情被拉長至三四十集的篇幅,那些氣人的橋段被具象化,更爲生動、直接地衝擊觀衆的感官,並因時間的延展而被反覆咀嚼,氣悶的情緒因此得以持續累積,難以像閱讀小說時那樣輕易釋懷,導致觀衆對氣人橋段的接受度大大降低。

特別是,很多觀衆的現實生活已經很累了,看個劇就是圖個放鬆,而不是受氣。《甄嬛傳》的甘露寺橋段多少觀衆要跳過,《小巷人家》的氣人橋段(或觀衆單純不想看到的人)則分散式地遍佈全劇,跳都跳不掉;《知否》《甄嬛傳》這樣的古裝劇,女主角還能一一報復仇人,當代的法治社會,黃玲拿惡公婆沒辦法、還不是得一家人一起吃飯,莊超英再愚孝一樣是老公、還不是老夫老妻過一生,莊圖南再“糊塗”、最終還不是成爲“好兒子”……

也許劇作是因此深刻了一點,但觀衆有時就要一點更直接的爽感,又何錯之有。

如何改掉“氣人”橋段

《小巷人家》的氣人風波,也就牽涉到我們開篇拋出的網文改編問題:小說中那些“氣人”的橋段,要不要改掉?在一個觀衆愈發需要情緒排解的時代,這恐怕是很多創作者日後要面對的問題。

保留有保留的價值。例如莊超英的愚孝、莊圖南的掙扎,實際上是主創們對特定背景下人性複雜性的深刻挖掘,是那個時代社會風貌與價值觀念的折射。這讓《小巷人家》具備了真實性和豐富性。

但改掉也有改掉的作用。對於許多觀衆而言,觀看年代劇是一種懷舊的方式,是一種心靈的慰藉。他們希望在這樣的劇集中找到熟悉的生活場景,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溫情與美好,從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寧靜的港灣。輕鬆、愉悅、治癒,是絕大多數“電子榨菜”的主要特點。雖然像《請回答1988》《父母愛情》,也有時代的殘酷性,但至少主人公都是討喜的,人們的相親相愛互幫互助是治癒的。

事實上,《小巷人家》也有這麼美好的一部分。比如前文提到的,黃玲與宋瑩的姐妹情誼,兒童演員時期的小巷生活,宋瑩與林武峰的父母愛情,林棟哲與莊筱婷的青春愛戀……如果它們能夠佔到80%以上的戲份,此劇幾乎是大爆無疑,它會是觀衆以後隨時可以幸福打開的“電子榨菜”。

如何改掉呢?如果想在不影響作品質量的基礎上贏得大衆青睞,應該儘量讓主人公顯得“可愛”,人設“可愛”、演技也要過關。畢竟主人公戲份重,太討人厭着實不能怪觀衆看不下去。

同時,可將時代的複雜性更多分配到羣像身上。比如劇中的莊樺林還有李佳(主要是戶口那一部分,而非與莊圖南的戀愛),雖然篇幅不多,但她們的“身份”背後就隱藏着巨大的時代信息。而莊超英們氣人的點,也可以攤派到家屬區的某一戶或幾戶人家身上,作爲故事的點綴,點到爲止即可。

雖然現在說這些有點站着說話不腰疼和馬後炮,但我們還是樂見優秀的國產劇儘可能地贏得更多受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