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億化債如何影響商業銀行?未來五年資本消耗望降低5000億,但信貸規模利息收入或現缺口

財聯社11月9日訊(記者 樑柯志)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於置換地方隱性債務。如果加上相關配套,總計大約10萬億資金規模用於地方政府化債。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認爲,通過新一輪大規模債務置換,拉長地方債務週期、降低債務付息壓力,由此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大幅降至2.3萬億元,平均每年消化額從2.86萬億元減爲4600億元,不到原來的六分之一,化債壓力大大減輕。

11月8日,某城商行公司信貸負責人士對財聯社表示謹慎樂觀,財政部化債政策大方向對地方和地方銀行有利,減輕決地方政府的債務和利息問題,也幫助地方銀行資產減負、提升資產信用等級,不過下一步還要關注政策在區域落地差異和城投平臺問題。

對於銀行業影響,11月9日,中金公司分析師林英奇發佈觀點認爲,假設隱債貸款撥貸比與一般貸款一致(3%左右),則置換後每年信用成本的節約能夠基本對衝利息收入下降的影響。對於此前隱債敞口資產質量較差、存在展期或逾期情況的銀行理論上信用成本節約更多。

不過,中金公司認爲,此次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略超市場預期,但是其他增量政策仍在推進、弱於市場預期。

第五輪化債,五年節省6000億利息

根據財政部部長藍佛安11月8日介紹,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再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同時政策也明確,2029年及以後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下降至2.3萬億元,化債壓力大大減輕。

羅志恆分析,自2015年以來五輪大規模化債行動,此次是規模最大一次。債務置換實現了大部分隱性債務顯性化,地 方債務的存在形態從顯性和隱性並存的“雙軌”管理全部轉向以顯性債務爲主 。

11月9日,某股份行深圳分行信貸人士認爲,10萬億規模化債政策應該能夠大幅度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財力和流動性,讓地方政府從大量的利息中解放出來,去放手發展地方經濟和服務市場。

由於地方債務規模龐大、近年財政收入不景,不少地方一直處於“艱難還息”的狀態。

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地方增收受到限制比較大。一些所謂經營收入項目質押,大多涉及公共事業收費,一方面收費標準不高且受到嚴格限制,二來一旦提高也容易引發居民反彈。

11月8日,藍佛安表示,法定債務利率大大低於隱性債務利率,置換後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我們估算,五年累計可節約6000億元左右。

對銀行影響利弊參半

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財政部化債政策大方向對地方和地方銀行有利,減輕決地方政府的債務和利息問題,也幫助地方銀行資產減負、提升資產信用等級,不過下一步還要關注政策在區域落地差異和城投平臺問題。

對於銀行,此次置換林英奇認爲利弊參半,正面來說對資產質量和節省銀行資本有利,但大規模置換之後,銀行信貸規模和利息收入均會出現一定缺口。

由於地方專項債券的風險權重(20%)低於貸款(75%-100%),債務置換也將降低銀行資本的消耗,中金估算10萬億元債務置換未來5年可降低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消耗約5000億元。

在貸款增速和息差方面,估算債務置換帶來的銀行貸款增速下降每年約爲1個百分點,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下降2個百分點。

中金假設2025-2027年每年置換隱債規模2.8萬億元,其中90%爲銀行表內敞口,降息幅度3個百分點,對銀行每年利息收入減少約700-800億元,降低息差2bp,減少利潤約2%,對城投相關敞口占比較高的城商行和農商行息差影響相對更高。

不過,貸款增量的減少可能轉爲政府債券的增加,對銀行總資產增速的影響可視爲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