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完,根本做不完!杭州500米巷子賣出10萬多隻!沒人能空手走出去...
杭州人愛吃鴨,冬天尤其鍾情醬鴨。一過冬至,察院前巷就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時候——每家醬鴨店每天醬制100餘隻鴨子,整條巷子都瀰漫着濃郁的醬香。 有不少網友直呼: 杭州的醬鴨又“殺瘋了”! 今年冬天的醬鴨你買了嗎?來看看行情如何?
短短街巷,醬鴨店有20多家
一年賣出10萬隻以上
上城區察院前巷是杭州“醬鴨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一排排醬鴨整齊地掛在架子上,曬着日光浴,油脂混着表皮的醬汁緩緩滴落,整條巷子都成了醬香味。果然沒有一隻鴨可以逃出杭州的冬天。
今年天氣熱,察院前巷16號李大姐家的醬鴨製作時間推遲了一週,直到11月下旬纔開賣。“之前天氣熱,鴨子容易招蚊蟲叮。現在天氣涼了,鴨子幹得快,保存時間也長,就可以開始做了。”她說。
李大姐家的招牌是帶冠的黑鴨,一般用來製作老鴨。這種鴨子進價高,肉質鮮美緊實,比普通的雜交鴨更勝一籌。
這裡的醬鴨分爲老鴨、嫩鴨和木頭鴨三種。老鴨售價爲110元/只,嫩鴨爲80元/只,木頭鴨根據大小賣100-130元/只。其中,老鴨因肉質緊實、醬香濃郁,最受食客追捧。
開醬二十天後,李大姐已經售出近2000只醬鴨,營業額達到10萬元左右。她透露,真正的銷售高峰在過年前的1月份,那時一天能賣出兩三百隻。整個冬季銷量預計超1萬隻。
最早在這裡開店的是文娟。21年前,她還是察院前巷的一名水果攤主,當時水果生意不好做,在朋友的鼓勵下,她開始學做醬鴨。
“剛開始真的很難,”文娟回憶道,“那時我帶着兒子到勾莊買了10只鴨子,回家拔毛一直拔到晚上12點都沒拔完,急得直掉眼淚。”從最開始的十隻二十隻賣,到後來一天能賣出幾百只,文娟的醬鴨越賣越火。
文娟不僅自己開店,也慢慢帶動周圍的居民一同做生意,形成了如今察院前巷醬鴨店林立的場景。走一走、數一數,察院前巷、大馬弄、城隍牌樓巷,這片窄窄的街巷間大大小小的醬鴨店超過20家,每年合計售出醬鴨十萬只以上。
察院前巷16號李大姐就是在文娟的帶動下開的醬鴨店。那時候李大姐剛退休,看到周圍都開始開店,她就一邊帶孫子一邊學做醬鴨、賣醬鴨。“今年孫子已經18歲了誒!”她提高了嗓門,感嘆時光飛逝,聽起來又讓人察覺到當奶奶的不易。
蕭山“醬鴨村”忙翻了
一年銷售額達200萬元
而在蕭山區新塘鎮紫霞村,一年一度的醬鴨時節也讓村民們忙“翻”了。農戶周大姐一大早就開始忙碌,準備製作醬鴨。
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是紫霞村的醬鴨熱銷季。目前日銷量達到100只,一年總銷售額有200多萬元。蕭山醬鴨憑藉獨特的醃製技藝和濃郁的口感,深受消費者青睞,成爲走親訪友時不可或缺的“硬通貨”。
杭州人對醬鴨的癡迷,不是一時的杭兒風,而是歷來都有。民國《杭俗遺風》記載:“每歲八九月間,各酒肆皆自制醬鴨……遠自申江亦有來購者,一過冬至,即銷售一空。”
市面上常見的醬鴨種類,主要有三種:一是杭州人口中的“呆頭鴨”,也就是憨鴨,學名叫疣頭鴨,此外還有缸弔頭、老鴨兩種。鴨子的種類不同,口感也不同。
如何挑選一隻好醬鴨?一看其顏色自然,通體較油潤不會特別紅;二聞其味道醬香,沒有鴨騷味;三摸其肉質緊緻,不要太鬆軟。
要吃醬鴨最本味的鮮香,醬鴨買回去不用做晾曬等過多處理,溫水洗淨,加蔥、姜、料酒,上鍋隔水蒸一小時左右即可。另外,做菜泡飯也是一絕。
在杭州醬鴨的美食版圖上,好店不勝枚舉,諸如萬隆火腿莊、山外山、康康飯店、澳毛頭……或許每個杭州人都有自己的心頭好,但對於大多數杭州人來說,最香的還是自己家做的醬鴨。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