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該不該切除?幾種開刀方式可選? 6QA醫師一次解答

出處/康健雜誌 文/黃惠姍

34歲的吳小姐,一直以來經血量都非常多,卻以爲經血多代表月經有排乾淨,不以爲意,直到某一次開會時突然昏倒,送醫檢查血色素相當低,已經達到嚴重貧血程度,最後轉診婦產科才發現,子宮內已經長了好幾顆肌瘤。雖然醫師建議吳小姐最好開刀切除肌瘤,但吳小姐很害怕開刀,感到相當猶豫,剛結婚的她也不確定未來要不要生小孩,希望能有其他解決辦法。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臺灣女性30 歲以上女性大約有1/3~1/2的女性有子宮肌瘤,但這之中,大約只有1/3像吳小姐這樣有明顯的症狀。有沒有症狀、症狀的嚴重程度是決定治療方式的準則之一。但醫師們提到,現在治療子宮肌瘤的方式很多,除了開刀切除外,也可以使用藥物控制,患者應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罹患子宮肌瘤的女性要不要開刀,必須從各方因素考量,包括肌瘤的位置與大小、引發的症狀、患者的年齡、是否還想要懷孕,或是否爲惡性腫瘤等。」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朱儁誠表示,通常若沒有出現不適症狀,只要每 3 ~6 個月追蹤子宮肌瘤變化即可。

但若引發的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例如已經引發嚴重症狀如經血量過多,造成嚴重貧血患者,或是肌瘤過大壓迫附近器官,引發嚴重頻尿、便秘等症狀,當藥物仍無法改善時,建議最好開刀切除。

此外,由於黏膜下肌瘤容易影響受精卵着牀機率,若是還想要懷孕的女性,朱儁誠也建議應開刀切除肌瘤。

(若子宮肌瘤已經引發嚴重症狀,如經血量過多、嚴重頻尿、便秘,使用藥物仍無法改善時,建議最好開刀切除。圖片來源:pixabay)

醫師們認爲,想不想開刀還是要看患者的意願,若真的不想開刀,可以先用藥物控制肌瘤大小,看是否能減輕症狀。藥物治療可分爲以下幾種:

種類 1:避孕藥、避孕器

黃體素的避孕藥須長期服用,主要用於減少經血量,並沒有抑制肌瘤生長效果,也無法讓肌瘤縮小,適用於肌瘤還未增長過大,未出現壓迫症狀的肌肉層及漿膜下肌瘤。

朱儁誠指出,屬於肌肉層及漿膜下肌瘤,經血量多但不想開刀的病人,也可以使用子宮內投藥避孕器「蜜蕊娜」,能每天穩定釋放微量黃體素,使子宮內膜萎縮,達到減少經血量的效果,一方面避免長期吃避孕藥的副作用,還可減少90%月經量。抽血檢查血色素小於 10gm/dl(正常女性爲 11.0~16.0 gm/dl )的女性,健保有給付。

種類 2:柳培林(Lupron)

柳培林是一種含有促性腺釋放激素成分(GnRH)的藥物,一個月注射1次,可以抑制腦下垂體卵巢發出訊號,讓卵巢暫停分泌黃體素與雌激素,達到縮小肌瘤的效果。朱儁誠說明,柳培林多半用在肌瘤太大但不想開腹的患者,可於開刀前 2~3 個月投藥,先縮小肌瘤,再使用腹腔鏡切除;另一方面肌瘤縮小後,也能降低手術時的出血量但健保不給付。

但醫師多半不建議長期使用,雖然這類藥物能有效縮小肌瘤,「但卻會使患者出現熱潮紅、盜汗、心悸等更年期症狀,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國泰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黃家彥表示,而且一旦停止使用柳培林,肌瘤通常又會繼續生長。

種類 3:恩惜膜(Esmya)

恩惜膜是一種黃體素接受器拮抗劑,可單獨阻斷肌瘤上的黃體素接受器。黃家彥表示,恩惜膜可以有效讓肌瘤縮小、減少月經出血量,但可能會造成月經不規則的狀況,服藥後須長期追蹤,且健保不給付。醫師提醒,恩惜膜1天吃1顆,連續吃 3 個月後需停藥一個月,服用不可超過半年。

劉偉民指出,對於已不打算再生育婦女,他會建議乾脆整個子宮拿掉,避免日後復發。但現在有越來越多婦女,即使之後不打算生育還是希望保留子宮,針對這類的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採取只切除肌瘤的治療方式。

若決定要切除子宮,還可以選擇全子宮切除或次子宮切除(保留子宮頸)。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婦產部教授李奇龍表示,保留子宮頸比較不易有陰道乾澀的問題,但隨着年齡增長、分泌減少,乾澀問題還是會慢慢浮現。此外,陰道還是會有些微出血的狀況,視子宮頸保留範圍而不同,而且也要小心可能會有骨盆腔感染、沾黏而導致下腹疼痛的症狀。

檯安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思銘則提醒,選擇保留子宮頸的女性,記得每年還是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至於切除子宮頸的女性,切除後3年內還是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確保沒有殘留子宮頸組織變異的癌細胞

很多女生不希望留下大疤痕,會傾向採用腹腔鏡手術。但醫師提醒,各種手術都有其適應性,只有當肌瘤較小顆、數量少,才適合用腹腔鏡手術或沒有傷口的子宮鏡手術。

肌瘤太大、太多顆、沾黏太嚴重時,還是得采用傳統開腹方式切除。劉偉民指出,這類患者若採用腹腔鏡手術,時間會拖得比較長、出血量也較多,且操作腹腔鏡有角度限制,容易有死角,無法將肌瘤摘除乾淨,日後復發的機率也較高。

如果患者選擇做腹腔鏡手術,建議可先上臺灣婦產科內視鏡暨微窗醫學會網站,查詢主制醫師是否爲合格醫師,再接受手術。

醫師們表示,除非子宮肌瘤剛好長在子宮表面、較淺層、容易切除的位置,否則一般不建議這麼做。因爲懷孕時子宮充血液相當充沛,若冒然切除肌瘤,手術過程中容易造成大出血。朱儁誠補充,許多孕婦生產後,肌瘤通常會縮小,因此建議最好先追蹤觀察。

當子宮肌瘤短時間內快速增大,或是有異常出血,雖然機率只有千分之3~7,還是要懷疑是否有惡性肌瘤的可能。劉偉民表示,子宮惡性肌瘤,即子宮體癌,雖然不常見但致死率高,知名作家、美食家韓良露就是因此而過世,開完刀到過世短短只有一個月。

肌瘤或惡性腫瘤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中,都只能看到一團東西,要區分是良性還是惡性,還是靠手術後的病理診斷切片才能確定。早期的惡性肌瘤通常以切除全子宮和雙側卵巢爲主,若癌細胞擴散太快,再搭配化療放射治療

長庚醫院婦癌研究中心主任賴瓊慧也提醒,雖然肌瘤惡性機率非常低,患者仍應注意自己的症狀是否有任何變化,包括疼痛、出血等症狀突然加劇,或突然長出新的肌瘤、幾星期或幾個月間肌瘤增大一倍、甚至停經後、停用雌激素之後仍繼續長大的肌瘤等,就得和婦癌次專科醫師討論,是否應考慮做進一步的鑑別診斷。

患者如確診爲子宮惡性肌肉瘤,建議可先上臺灣婦癌醫學會的網站,查詢主治醫師是否爲專科醫師,再接受進一步治療。

提醒民衆,治療子宮肌瘤前建議與醫師充分溝通、瞭解各項治療的優缺點及風險,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延伸閱讀:

子宮肌瘤多因「血瘀」誘發 中醫:5種體質要注意

子宮肌瘤患者什麼不能吃? 營養師有6大提醒

避免子宮、卵巢生病 3種食物要少吃

環境荷爾蒙恐誘發子宮內膜癌、乳癌... 生活中最常接觸的是這3種

女星罹患「子宮頸癌前病變第三期」! 此狀況=癌症嗎?何時需要動手術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