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之三|優化建築用能結構 推動建築領域低碳轉型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加快推動建築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國辦函〔2024〕20號,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對加快推動建築領域節能降碳有關工作作出系統部署。《工作方案》將推動建築用能低碳轉型作爲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提高建築電氣化水平、支持建築光伏發展、推動建築減少化石能源供熱、促進農村用能低碳轉型等工作要求,這是優化建築能源結構、有效降低建築領域碳排放的重要舉措,將爲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

一、提高建築電氣化水平

《工作方案》提出,提高建築電氣化水平,推動新建公共建築全面電氣化,提高住宅採暖、生活熱水、炊事等電氣化普及率。這一舉措能夠逐步減少建築終端化石能源消費,有效提高建築用能清潔化水平。目前,我國城鎮建築炊事、生活熱水、採暖等天然氣普及率較高,醫院、賓館等還有一定量用於消毒、洗衣的蒸汽鍋爐使用燃氣或燃煤,部分農村地區炊事和採暖也在使用燃煤,總體看來建築用能電氣化存在較大潛力。市場上各種功能完善的電磁爐、電炊具、電熱水器等用電設備,已基本可以滿足家庭、醫院、餐飲等方面的日常需要。此外,我國目前實際執行的居民用電價格較低,與燃氣相比具有價格優勢,提高建築用電比例也能夠有效降低用能成本。

二、積極支持建築光伏一體化發展

《工作方案》提出,制定完善建築光伏一體化建設相關標準和圖集,試點推動工業廠房、公共建築、居住建築等新建建築光伏一體化建設,加強既有建築加裝光伏系統管理。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離不開建築領域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已超過6億千瓦,未來還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全國城鄉建築及周邊預計可安裝光伏裝機達28.5億千瓦,可爲光伏面板安裝提供充足的空間資源。此外,《工作方案》還要求推廣應用高效柔性智能調控技術,推動建築羣整體參與電力需求響應和調峰,這對建築光伏發電接入和消納提出更高要求。後續,可通過推動“光儲直柔”、蓄冷蓄熱、負荷靈活調節等技術應用,進一步挖掘建築儲能和可靈活用能資源,推動建築從單純的電力消費者轉爲具有“產、消、蓄、調”功能的電力產消者。

三、推動建築逐步減少化石能源供熱

《工作方案》提出,因地制宜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支持建築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供熱應用,開展火電、工廠、核電等餘熱利用。目前,我國建築採暖熱源主要包括集中熱電聯產電廠、區域燃煤燃氣鍋爐房等,每年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加快優化建築供暖用能結構,大力實施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可以有效拉動投資需求,也能夠明顯降低供熱運行成本。比如,在建築容積率小於3的建築低密度區,可以優先推廣空氣源、土壤源、中深層地熱源熱泵等,如建築密度更低時還可充分利用太陽能光熱,實踐中有的地方已經開始使用集中或分散的空氣源、土壤源和水源熱泵進行建築供暖。在容積率大於3的高密度建築區,爲滿足較高的供熱需求,在有效解決熱量有效採集、長週期高效儲存、長距離低成本輸送、熱量參數變換等問題基礎上,可推動充分利用核電、火電、垃圾焚燒廠及冶金、化工、有色、建材等行業生產過程餘熱。

四、促進農村用能低碳轉型

《工作方案》提出,推動農村用能低碳轉型,引導農民減少煤炭燃燒使用,鼓勵因地制宜使用電力、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據統計,我國農村建築等設施屋頂可安裝光伏裝機潛力超過19億千瓦,未來80%以上的農村地區基本可僅依靠建築自身的光伏發電和周邊的水電等提供生產生活用能。此外,農村地區還有豐富的秸稈、枝條、牲畜糞便等生物質資源,可應用較爲成熟的生物質燃料、沼氣等技術將其轉化爲零碳燃料並進入商品燃料市場。通過落實這些措施,能夠加快推動改變農村用能方式,將農村地區從化石能源消費者轉變爲低碳零碳能源的重要生產者,有效解決農村能源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江億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