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虎嘯聲昂吟太平

2022年主軸會聚焦在景氣、通膨、疫情這三塊。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衆人期盼下,臺北101跨年煙火《迎向美好未來》的施放,長達360秒的璀璨星空,滿滿的儀式感將迎接「2022好」(虎的臺語發音)年的到來。

依舊很難想像2021年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之後,世界景氣表現好到「658」:臺灣經濟成長6.0%,美國5.5%,中國7.9%。這在未來3年應該是看不到了,因爲這必須要有利多齊聚,包含財政紓困、貨幣寬鬆、疫苗完整覆蓋、基期紅利,纔會出現。展望2022年約是4~5%,美國估4.0%,歐元區超越美國估4.5%,中國5.4%,臺灣4.22%,換言之,「牛轉乾坤鴻圖展,虎嘯聲昂吟太平」,今年將會是back to normal,兩個正常,成長回到正常,生活回到正常的一年。

目前外資對臺灣2022年的經濟成長預估多數低於4%,從高盛的3.2%到摩根士丹利的3.8%;內資則樂觀些,從中研院3.85%、央行4.03%、臺經院4.10%、到主計總處4.15%。筆者預期2022年經濟成長會是逐季向上,4%是標配,四個季度分別2.19%、4.16%、5.56%、4.96%,全年爲4.22%,同時有很高機率可以上修到4.5%~5.0%之間。

通膨,2021年大家談了很多、也談了很久,無疑會是2020s年代最重要的經濟議題。美國CPI已經連續6個月超過4%,Fed主席鮑爾承認通膨不是暫時的,將縮減購債速度加快到300億美元/月,臺灣CPI持續高於2%,麥當勞、鼎泰豐、饗饗、泰市場陸續調漲餐價。問題是,在「牆倒衆人推」的心態下,整個社會似乎瀰漫着一股相信2022年物價將居高不下或甚至惡化的氛圍,重演「臺積電股價來到500時衆人喊1,000,聯發科1,000時衆人喊2,000」的模式。

如果以量化模型來推估,能源、車價與房租3個成分是CPI向上的主要關鍵,筆者預期2022年美國CPI會是逐季向下,四個季度分別爲6.5%、4.2%、3.3%、2.3%,美國CPI將在6月跌破4%來到3.6%,年底來到全年最低的2.0%。大勢上,2020年疫情打破全球供應鏈,李嘉圖比較利益不再,2021年缺工、缺料、缺晶片、貨櫃塞港,油價來到7年最高價的85美元/桶,銅價歷史高位10,747美元,生產成本上升,形成普民大衆物價上漲預期心理,央行站在維持物價穩定,保護景氣擴張的職責上,升息已成主流,BOE先行,2022年Fed將會跟進。

Fed升息的兩個主要條件:(a)平均通膨高於2%一段時間,(b)失業率低於自然失業率4%。失業率預期在2月跌破4%,CPI與核心PCE則是從2021年4月開始就分別超過4%與2.8%,到3月就滿一年。所以得出兩個結論:(1)2022年「369」:Fed 3月結束QE,6月與9月FOMC會議各升一碼,到0.50%;(2)升息循環至少持續兩年,2022、2023年都會升息,因爲要防範2023年的物價反撲。

央行楊總裁在2021年第四季理監事會議已經預告,2022年很有可能升息,同時也暗示(a)國內通膨展望,(b)美歐貨幣政策動向,及(c)中小企業紓困期限,是決定升息與否的3個主要條件。顯然臺灣跟美國的升息條件是不一樣的。筆者預估臺灣CPI 1Q是2.02%,2Q是1.71%,預期Fed將在6月首次升息,以及專案貸款的融通期限已展延至6月30日,所以央行應該會在2022年9月的3Q理監事會議,首度升息半碼到1.250%。

從資產配置抗通膨,投資報酬率要打敗通膨4%的角度來看,升息代表金融股在未來兩年難有低點,過去的金融存股族正在預約未來的獲利。

新冠疫情從2019年12月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兩年,確診2.7億案例、死亡540萬人。新冠病毒株到現在至少產生600萬種變異,全球此刻正面臨從原始病毒株一變再變到Omicron株的第四波侵襲,也改變了完整接種的定義,現在要打完第三劑,才稱之爲完整覆蓋。Omicron走流感化途徑,傳播力更強、年齡層更廣,致死率更低,除其未來的發展要滾動式因應之外,英國已經展開加強劑的「百日行動」,第三劑施打的覆蓋率已經來到45%;歐元區目前25%,美國21%。

結論,2022年主軸會聚焦在景氣、通膨、疫情這三塊。政府因應敏捷,疫情不安的拐點已過,景氣持續向上沒什麼問題,最大的風險就在通膨,如前所言,將是未來3年到2024年最重要的議題,而這也是全球央行力挽狂瀾最佳的表現機會。對投資人來說,金融風險大家都擔心,風險是必須敬畏的,但不能怕,每天都存在風險,每天也都存在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