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慶》藝術外一章-讓世界看見臺灣,也讓臺灣看見世界

「讓世界看見臺灣」這句話,近來一再被提起,從政府到民間不斷有各項計劃,包括產品的生產、製造與行銷,科技、醫學專業領域研討交流國際體育賽事的參與,以及藝術文化的展演和創作活動,都有展現臺灣活躍能力、提高能見度機會。其中,舉辦大型國際活動,也是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好方法,因爲藉由活動的知名度,可以讓世界目光聚焦臺灣。

不過,當全民已逐漸習慣把「讓世界看見臺灣」視作理所當然,並以此作爲評價事物的一項指標時,「讓臺灣看見世界」似乎是另一個同樣重要、但卻較少被討論的面向

我一直認爲,舉辦大型國際活動的目的和意義,不是爲了辦活動而辦活動,也不只是放煙火式的嘉年華。更重要的,是能夠利用舉辦大型國際活動的機會,一方面彙集優秀的人才形成跨領域的通力合作,另一方面,透過專業的組織與動員過程,讓人民可以從過程中學習,培養、改變意識思維,從而推動社區城市、甚至國家,迎向新趨勢、開展新階段。「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同時,也「讓臺灣看見世界」,這樣的「質變」所帶來的效益甚大,但很容易因爲不瞭解而被低估。

舉例來說,鄰近的南韓首爾曾於2010年成爲世界設計之都(The World Design Capital,簡稱WDC)第一屆代表城市;透過設計之都,除了展現首爾城市品牌化企圖心,更是國家推動文化建設的落實成果。因此,南韓與首爾傾全力推廣設計,「用設計改造社會」的理念不斷融入人民生活,使得在首爾的食、衣、住、行、育、樂,處處都能體現城市追求美感和創意的價值。首爾脫胎換骨,發展出城市特色,也提升了南韓的國際地位。

就我所知,臺北市的設計之都活動,當初在規畫時,也秉持類似的精神,主張透過多種強調設計思考的活動,從改變公務員看待問題的方式做起,再配合民衆參與,以及臺灣設計界對於市容、城市規畫的改善,希望形塑一種新的城市文化。企圖很大,但若能夠成功,應也有機會成爲另一個質變的美好例子

再以個人曾參與過的2009年高雄世運爲例,透過開閉幕式呈現臺灣各種民俗藝陣與在地文化,不但受到世界各地觀衆注目,更引發在地民衆強烈共鳴。但舉辦高雄世運開閉幕式的價值,不僅止於讓草根的傳統藝陣躍上國際舞臺而已,許多人都觀察到,因爲高雄世運的舉辦,讓這個城市的每一分子有了共同的努力目標,市民的認同意識促成了重要大型國際活動順利舉辦,過去長期耕耘累積的能量更在此時迸發出來。

高雄世運過後,市民對於自身所處的城市抱以期待,想要讓高雄變得更好的氛圍持續存在,全面帶動了城市生活品質的成長。現今,高雄的城市意象已然由重工業轉型蛻變爲充滿文化創意氣息海洋城市。

「讓世界看到臺灣」和「讓臺灣看見世界」,兩者實是互爲表裡、缺一不可的;而無論是出國參與還是主辦國際活動,要能夠發揮作用,都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投入。除此之外,環境氛圍的營造以及橫向、縱向的連結配套,也同等重要,如此,纔有可能產生加乘效應,讓「投資」的合理性和價值顯現出來。由成功的案例來看,主事者任事的認知、態度與決心,以及社會全體共識,會是決定成敗相當關鍵的因素。

一直以來,臺灣擁有豐沛的活力和充實的內涵實力一直爲人所稱道。然而,當國際社會紛紛加碼投入軟體建設與軟實力的強化時,我們勢必得要正視發展策略、措施,及與其相應的資源投入與心態問題,纔有機會把握住下一波的成長動力來源。

(作者爲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