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企業重塑塞爾維亞百年銅礦
“截至2023年底,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4.98億美元,繳納稅費近5億美元,社會貢獻達8.5億美元,直接或間接創造就業崗位超過9000個……”不久前塞爾維亞紫金銅業有限公司舉辦媒體開放日活動,介紹了博爾銅礦項目在短短5年間取得的巨大成就,博爾銅礦已然成爲塞爾維亞當之無愧的經濟增長引擎。
百年老礦重煥生機
中國紫金礦業集團旗下的塞爾維亞紫金銅業有限公司連續多年躋身塞爾維亞前三大主要出口商,社會經濟效益有目共睹。不過,在紫金礦業集團接手之前,博爾銅礦卻是另一番景象。
成立於1903年的塞爾維亞國有企業RTB博爾銅礦,在鼎盛時期曾是全歐洲第一大銅礦,被譽爲“歐洲明珠”。但自1999年以後,因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博爾銅礦遭遇了它的至暗時期,RTB博爾銅礦一度瀕臨破產。
面對困境,塞爾維亞政府曾將博爾銅礦出售給德國和法國企業,希望他們能夠扭轉頹勢,但這些外資公司僅對礦山易開採、品位高的部分進行粗放式開發,之後便不再進行投資。2010年,感覺無利可圖的外資企業將博爾銅礦交還給塞爾維亞政府。因資金缺乏、技術落後和管理缺失等一系列問題,博爾銅礦經營日益困難,負債日趨嚴重,最困難的時候甚至無法按期支付員工工資。企業的不景氣也導致博爾市發展動力不足,大量青壯年勞動力不得不外出務工,博爾銅礦的員工人數從高峰時期的2萬人減少到只剩下4000餘人。
2018年底,紫金礦業通過國際招投標成功中標博爾銅礦,當年12月份增資3.5億美元,獲得博爾銅礦公司63%的股份,隨後進行大規模技改擴建。得益於紫金礦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創新,博爾銅礦多個項目超預期建成投產,企業僅用1年時間就實現扭虧爲盈。2019年3月份,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看到博爾銅礦在短短几個月內發生的喜人變化後,情不自禁地表示,“紫金礦業讓百年礦山涅槃重生,這就是中資企業投資塞爾維亞的成功典範”!
“污染之城”重現綠地藍天
礦產資源開發開採、冶煉等過程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博爾銅礦卻有“花園式生態礦山”之稱,項目顆粒物排放濃度達到歐盟和塞爾維亞環境治理標準。
2018年12月份重組前,博爾銅礦設備多數老舊,經常發生故障,氣體超標排放,廢水處理能力不足,粉塵污染嚴重,管理粗放,整體生態環境狀況極差,博爾市一度被稱作“污染之城”。
博爾銅礦項目負責人丘國柱向記者表示,紫金礦業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由合資公司累計投入2.23億美元開展環境生態治理,在已經穩定的排土場、尾礦庫實施綠化面積313萬平方米,種植苗木55萬株。
通過對銅礦老排土場和多座尾礦庫的植被恢復、生態環境再造後,花、鳥、蟲、獸陸續迴歸,並逐漸實現自然演替,生物多樣性得到明顯改善;通過大力建設和完善廢水處理系統,新建各類收集池和回抽系統,將老企業原來直接外排的廢水、滲水進行回抽處理或回用,河流水質顯著改善,主幹河流主要重金屬污染因子濃度較2018年下降97%以上;通過投資1億美元實施冶煉廠環保提升工程,特別是煙氣收集處理設施和尾氣脫硫處理系統在冶煉廠建成併成功投入使用,博爾地區的二氧化硫超標天數由2014年的156天降至2023年的0天。
如今,博爾市空氣質量、水環境大幅改善,百年礦城重煥綠色生機,博爾市也由過去的“污染之城”蛻變爲現在的“光明之城”“綠色之城”。
丘國柱介紹,塞爾維亞紫金銅業有限公司目前員工總數6165人,其中塞方員工多達6000人,員工本地化率達97.3%。5年來,公司積極解決當地就業問題,新增招聘了2900名本地員工,同步開展本地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工作,過去5年共有766名本地員工得到晉升,員工平均月淨收入比塞爾維亞社會平均工資高45%,比2018年紫金礦業進駐前員工平均工資高87%,5年來公司員工薪酬複合增長率爲17%,員工幸福感和獲得感持續增強。
不僅如此,公司始終堅持“開發礦業,造福社會”共同發展理念,持續加大社區幫扶力度,力爭使更多社區居民因紫金礦業的發展而受益。通過實施“紫金與博爾、馬伊丹佩克共同發展”社區共建計劃,公司在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公益扶貧等領域投入603萬美元,開展了211項捐贈,先後策劃實施了“美麗社區”計劃、“爲了未來”教育發展計劃、“健康衛士”醫療發展計劃、“健康飲水工程”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公益項目。
丘國柱向記者介紹,在位於博爾銅礦約15公里處,是紫金礦業在塞經營的另一世界級銅金礦丘卡盧—佩吉銅金礦。自收購後,紫金礦業即按照“塞爾維亞第一座現代化綠色礦山”高標準開展建設工作。未來5年,紫金礦業在塞投資規劃達40億美元至50億美元,直接就業總數將突破1萬人,力爭到2030年礦產銅產能突破45萬噸,助力塞爾維亞發展成爲歐洲第一大產銅國,爲歐洲提供銅等綠色新能源金屬。 (經濟日報記者 蔡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