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赴港上市 募資額飆6倍
港交所近年IPO概況
近年中資企業赴港熱潮下,港交所新股發行愈見火熱。進入2021年以來,上市熱度更是有增無減,截至前五個月,在港股掛牌上市企業達39家,包括嗶哩嗶哩(簡稱B站)、百度、快手、京東物流等重量級企業,總募資金額達1,839.19億港元,規模較上年同期增長6.2倍,市場預期第三季還將爆發增長。
證券日報4日報導,港交所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的新IPO家數達154家(包含創業板轉到主板),家數雖非最多,但合計募資多達3,975.29億港元,創下10年來IPO發行規模新高。在這些港股新股IPO中,高達114家是中資企業。
而港股2021年前五個月的新上市公司家數,雖較上年同期的55家減少了16家,但募資額不減反增,較上年同期的255.34億港元激增6.2倍,主要就是來自於上述四家重量級中資企業IPO案,其貢獻的募資額就達到約1,200億港元。業內人士更看好第三季港股新股IPO情況,預期將出現爆發增長。
報導稱,基於全球貨幣寬鬆,大量資金通過基金和投資工具在市場尋求高回報投資機會,再加上美國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熱潮,以及包括生技公司在內的新經濟企業上市支持,會計師事務所德勤(臺灣稱勤業衆信)預測,2021年香港市場約有120至130檔新股上市、融資逾4,000億港元,並有望打破2010年近4,500億港元的歷史記錄。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華北區主管合夥人林國恩表示,隨着新經濟企業於香港資本市場的地位變得鞏固,相關行業投資基金與市場參與者崛起,市場價值可望重估。
報導稱,安瀾資本(Anlan Capital)執行董事陳達分析,對於企業IPO而言,相比美股,港股其實是第一選擇。首先是文化比較接近,同宗同屬;第二,如醫藥公司等中資企業若選擇到美股上市,因其市場相對成熟、獲得的定價可能較低,而美股市場也會覺得這些上市企業有監管或貨幣波動上的風險,估值因此會打折扣。相對而言,在港股上市會給予更高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