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玻璃沙漏,春室The Pool、設計師楊水源攜手合作:「half full half empty」續展至3月中
極細款粒徑300微米的玻璃細砂,經細縫自然往下掉落,製造出流沙瀑布般的傾瀉效果。 圖/朋丁Pon Ding提供、@adash_aaa攝影
臺北藝文平臺「朋丁Pon Ding」自去年擔任新竹春室The Pool「+P STORE」空間與選物策劃,首度引入外部設計師進行微駐村計劃。設計師楊水源結合春池玻璃品牌概念,量身打造「half full half empty———看待玻璃的雙向方式」展覽,自1月中開展以來持續收到好評,朋丁決定展延至3月中旬,並邀請楊水源於2月26日下午在現場進行導覽,解析如何從拆解玻璃砂粒的循環流程開始,發展出一套擁有春室專屬工法的限量玻璃沙漏作品。
在玻璃回收廠,被碾碎的玻璃碎從高處落下,堆疊成透白綠色的清透砂丘,過程繁雜厚工。不停歇的機械持續運轉,將廢棄玻璃物件分門別類處理成能夠進入循環流程的小粒子單位,等待着重新被燒熔、賦予型態,再一次重新面世。透過這樣的重複循環,建立起關注重生的環境意識。
設計師楊水源與玻璃工藝師發展出一套擁有春室專屬工法的限量玻璃沙漏作品,於二樓「+P STORE」中進行首度店中店展示。 圖/朋丁Pon Ding提供
設計師楊水源自春室The Pool回收廠中擷取靈感,玻璃碎從高空中落下的動態意象,將其與沙漏的型態做結合,產品開發期長達半年,以駐村型式進駐春室一樓的玻璃工坊,與玻璃工藝師一同克服回收玻璃膏較難掌控的特性,開發出全新制程,且水準均質,帶來一系列專屬概念的限量周邊商品,於二樓「+P STORE」中進行首度店中店展示。
沙漏的靈感來自於春室「裝載各種可能性的透明容器」概念,撇除古老的計時功能,此係列作品從容器的角度來重新定義沙漏,完成品有栗子與圓柱兩款造型,分別命名爲〈half full〉與〈half empty〉。典型沙漏採管玻璃直火加熱,做出輕薄帶有儀器感的準確外型,這兩款作品則用口吹玻璃爲技法,先以口吹成型,再運用鐵鉗緩緩夾出向內的凹痕,過程中需進出窯爐數次,才逐步形成可供玻璃砂通過的細縫。
〈half full〉與〈half empty〉口吹玻璃成型,再以鐵鉗緩緩夾出向內的凹痕。 圖/楊水源提供
極細款粒徑300微米的玻璃細砂,經細縫自然往下掉落,製造出流沙瀑布般的傾瀉效果。在不斷上下倒置、把玩的過程當中,封存於沙漏中的玻璃砂反覆地在兩端遊走,象徵每一粒砂都能在循環中擔負起無法替代的角色,將春池玻璃致力結合回收與創造的理念,以具象而詩意的視覺表現,實踐在這輕巧的物件當中。
設計師楊水源說,作品取名〈half full〉與〈half empty〉,原意是描述人們看待事物或悲觀、或樂觀的立場。在不長不短的流沙過程中,希望讓人思考自己所見究竟是半空亦或半滿。
此係列作品從容器角度重新定義沙漏,有栗子與圓柱兩款造型,分別命名爲〈half full〉與〈half empty〉。 圖/朋丁Pon Ding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