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預付式消費糾紛多發,資金安全風險最爲突出
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四紅)2月6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發佈2024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
中消協提到,預付式消費糾紛多發,消費者面臨多重風險。預付式消費中,經營者爲提前鎖定消費一般會給予消費者一定優惠,吸引消費者提前充值,一旦預付式消費發生店面關門、商家跑路,極易引發羣體性糾紛。
消費者投訴的問題主要有:一是不簽署書面合同。經營者僅提供一張卡或一個虛擬賬號,在履行合同時也只有單方記錄。消費者在事後主張權利時,常因缺少書面證據陷入索賠困境。二是經營者虛假承諾,隨意降低商品或服務質量。經營者在營銷預付卡過程中,以免費體驗、高額折扣等各種優惠爲誘餌吸引消費者,但消費者購買預付卡後,經營者又以優惠期屆滿、服務方式更新等理由不予兌現。三是設置不公平格式條款。經營者在預付卡或相關合同上註明諸如"本卡不得退卡轉讓""餘額過期作廢""本公司有權單方面解約"等不公平格式條款。四是經營者攜款潛逃。一些經營者在不事先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突然關門停業、攜款潛逃。
中消協指出,在各種預付式消費問題中,資金安全風險最爲突出,特別是每逢年底,經營者跑路現象多發。實踐中,經營者隨意挪用預付費、拒不退款、甚至惡意捲款跑路、職業閉店人等現象屢見不鮮。建議制定相應法律或行政法規,從明確經營者資質要求、規範合同內容、強化履約擔保機制、加強預付資金管理、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完善費用退還機制、設立冷靜期制度以及建立信用懲戒措施等方面進行規制。對於涉嫌犯罪的行爲,應由公安機關及時依法介入,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從而有效遏制此類不法行爲的蔓延,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