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還原兩蔣定位 蔣萬安責無旁貸

中國時報社論

新任縣市長25日就職,首善之區臺北市無疑是最受矚目的焦點。臺北市長蔣萬安宣示將推動機會之窗,讓臺北市成爲幸福的偉大城市。然而,在臺北市政的背後,蔣萬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使命必須進行,那就是近30年來蔣家在臺灣政壇的風風雨雨,需要有一個公正的歷史評斷,尤其是已經被扭曲的兩蔣歷史定位。

迴避問題 欠缺大格局

之前蔣萬安部署市府小內閣,外界評價褒貶兼有,其中引發最多爭議的是任用作家蔡詩萍擔任文化局長,更招致深藍族羣的強烈不滿;此外,蔣萬安突破禁忌,邀請陳水扁以前臺北市長身分「回孃家」參加其就職典禮,也引來外界不同意見。在臺灣這樣一個民主多元的社會中,蔣萬安此舉可謂用心良苦。

說到底,國民黨失去首都執政權8年之久,這回好不容易重新拿回,面臨全新的形勢與挑戰,如此重擔交到蔣萬安手裡,一切都還只是開始而已,應該給予蔣萬安表現的空間與時間。但作爲國民黨內的政治新星,蔣萬安真正最被外界矚目且議論,也是他無可迴避的身分,正是他身爲「蔣家」第四代的角色。

從2000年臺灣首度政黨輪替以來,國民黨已兩度在野,但即使在朝執政,這麼多年來也始終沒有爲蔣中正、蔣經國兩位故總統的歷史定位,做出一個公正客觀、令全民信服感動的論述。

在民進黨持續污名化、選擇性批判下,多年來兩蔣的歷史貢獻不斷被扭曲,形象更被不斷醜化。但當初如無蔣中正抵禦中共犯臺,就沒有後來的金馬臺澎,現在民進黨一味親美抗中卻失了海峽中線、失了國格;當初沒有蔣經國,就不會有後來臺灣的民主和經濟發展,如今民進黨卻沒收民主、箝制言論,陷臺積電於地緣政治風險。蔣萬安因緣際會,未來政治發展充滿希望,但他最重要的認知與使命,尤應在於公正客觀地還原兩蔣的歷史定位,這不僅是爲蔣家,也是爲歷史還其公道,更是爲中華民國的未來發展灌注活水。

現在蔣萬安從立委一躍而爲臺北市長,他的一言一行都會被放大檢視,這既是他的優勢也是考驗。對於蔣家究竟是蔣萬安的包袱抑或資產,一直是各界辯論的議題;2015年蔣萬安曾回答BBC中文網的採訪說,蔣家對他而言不是負擔,也不是光環,而是血緣,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特殊意義。

扛起使命 還歷史公道

這顯然是一個迴避風險的「安全」答案,卻也是一個冷冰冰、欠缺視野與擔當的說法。當蔣萬安置身選戰、面臨流彈四射時,這也許是一個還不錯的防護罩,但當他選上臺北市長,集權力與視聽於一身時,就應該以更勇敢負責的表態,展現更高的格局與積極的影響力。事實上,蔣家的光環或包袱是一體兩面的,對蔣萬安究竟是負債或資產,全看他自己如何真誠面對、智慧處理,一味閃躲當然會變成原罪或負債,反之當然就能成爲坦然無愧的資產。

在剛結束的選戰中,蔣萬安能突破三腳督的迷陣,其實也有某種幸運的成分,因爲在此之前,他才拋出將「中正紀念堂」轉型爲「臺灣建設紀念館」的主張,結果綠營得寸進尺,深藍則氣到發抖。不少人認爲,他身爲蔣家後人卻想兩面討好,反而搞成兩面不是人,而且他對蔣家的功過論述顯得閃爍無力,民進黨磨刀霍霍,準備對他大肆逼問。不料冒出了周玉蔻以緋聞案傷及無辜的鬧劇,引發公憤,致使原本嚴肅的議題變調;再加上陳時中的防疫弊端連環爆,使蔣家功過議題完全被淹沒,蔣萬安雖因此逃過這次考驗,不過未來這絕非蔣萬安應坐等別人上門叫陣的議題,他要主動完成兩蔣歷史功過定論的課題。

連蔡英文在提出「中華民國臺灣」的新論述後,都會再打出「蔣經國牌」,積極開拓中間選民的選票,進一步向臺灣主流民意挺進,蔣萬安沒有理由閃躲。

從蔣中正遷臺後的復興中華文化,到蔣經國的建設寶島臺灣,兩蔣的歷史功過絕非民進黨的扭曲所能片面詮釋,在國民黨也不敢面對的時刻,如何還兩蔣公道,這是蔣萬安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