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不是大陸介選 賴清德別鴕鳥
中國時報社論
大陸商務部提前公佈對臺灣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報告,認定我方單方面限制大陸產品進口,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近來高分貝反對重啓兩岸服貿、強硬抵制兩岸經貿開放,本應「歡迎」對岸中斷ECFA、中止兩岸貿易纔對,卻轉頭氣急敗壞批評對岸介入臺灣選舉。
貿易壁壘屬實 後果嚴重
擺脫中國、走向世界,向來是民進黨經貿戰略宣傳重點,但這套論述不僅禁不起推敲,實踐上也淪爲「一邊賺大陸錢、一邊挑釁大陸」的雙標手段。蔡英文總統作爲在野黨主席時,曾號召舉辦全民公投廢除ECFA,強力支持太陽花學運的反服貿主張,後來卻爲了參選總統卻說「願概括承受」,上臺後一再表示希望延續ECFA。最近幾年要求斷ECFA的,反而是大陸洶涌的網路民意。
今年4月大陸祭出對臺貿易壁壘調查以來,民進黨政府的態度其實相當低調,除了陸委會以政治語言抨擊對岸外,行政院、經濟部均希望兩岸坐下來談、不樂見兩岸經貿關係生變,多少留有餘地。經濟部長王美花三番五次對媒體表示,願意不設前提與陸方磋商,副閣揆鄭文燦也坦承,若終止ECFA對兩岸都不好。然而,滿腦子選舉和抗中的賴清德,等同於打臉一衆蔡政府高官,把這局本可能有解的棋下死了。
大陸商務部的調查報告,對我方設置貿易壁壘的指控,完全是邏輯清晰、有理有據,臺灣無從反駁。這份報告並沒有刻意凸顯兩岸是否同一國關係,開篇即直球對決,表示兩岸都是WTO成員,應該按照自由貿易的國際規則來對等開放。陸方援引《關貿總協定》的非歧視性義務,認定臺灣禁止大陸2000多項產品的行爲屬於違規,又提及WTO秘書處報告多次注意到臺灣對大陸設置障礙,並強調臺方未做迴應和改善。
與此同時,大陸商務部的報告也清清楚楚列出,臺灣禁止2000多項大陸產品進口,給大陸產業界帶來的具體損失。例如,報告指出在兩岸不平衡的貿易結構之下,因臺灣進口管制措施導致的大陸水果行業損失潛在出口額至少1.7億美元,蔬菜行業損失25億美元,陶瓷產品每年損失超過2000萬美元。尤其在大陸總體經濟下行、各行業急需開拓市場的背景下,大陸對臺啓動貿易壁壘調查的本質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求臺灣開放市場。
經濟蕭條苦果 衝擊青年
大陸如今以貿易壁壘調查的方式要求臺灣開放市場,絕非是北京當初的優先選項,而是在民進黨政府否定ECFA後續協議、兩岸協商中斷8年的情形下,被迫採取的措施。其實,兩岸相互開放市場本來是循序漸進、主動管控的過程,ECFA簽訂後,只要雙方談好貨貿、服貿協議,臺灣基於對本土產業利益的保護,完全可以透過兩岸協商爭取到對岸諒解。但民進黨上臺後,不僅推翻當初「先解決兩岸監督法制化、再恢復兩岸協商」的承諾,到現在賴清德依然高調反服貿、編造謠言,若賴勝選,根本看不到兩岸協商解決經貿爭端的可能性。
既然如此,若賴清德勝選,未來必然面對三大情境:第一,大陸依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全面調升對臺灣產品進口大陸的關稅,甚至對等反制禁止大量臺灣產品進口;第二,ECFA早收清單項目的零關稅待遇取消,大陸累計85.2億美元的ECFA讓利就此結束;第三,兩岸經貿大地震刺激賴清德的臺獨意識和抗中激情,極易誘發兩岸政治乃至軍事危機。而上述三大情境給臺灣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臺商出走、外資逃離、失業率飆升,年輕人既要面對上戰場的恐懼,又要吞下經濟蕭條的苦果。
貿易壁壘調查是大陸對兩岸經貿的釜底抽薪之計,賴清德鴕鳥沒用,國民黨也無法閃躲。但至少,侯友宜表態若贏回執政,將盡快恢復兩岸貨貿協議協商,只要雙方回到談判桌,就有充分理據要求大陸不要採取貿易報復手段。可見,兩岸經貿如何有效開放、管控風險,是一道藍綠白總統候選人必答的國政重大課題,賴清德刻意引導到中共介選的政治層面,只會讓人民看到鴕鳥戰術的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