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升溫 中國大陸商品洗產地加劇 2個月疑似案件達5件

財政部關務署。(圖/記者吳靜君攝)

記者吳靜君/臺北報導

根據關務署統計,自去年8月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發現疑似違規轉運(俗稱洗產地)有15件,其中今年新增了10件,光是5、6月就有5件疑似案件,目前已經裁罰有4件。

去年7月開始,美國總統川普正式對來自中國大陸價值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關稅,今年5月川普再度宣佈另外2,000億美元加徵25%,被外界視爲中美貿易戰升溫;且今年的8月1日因川政府不滿中國政府對美國農產品的購買進程,也宣佈將對剩餘的3,000億美元課徵10%關稅。

使得關務署也關注中國大陸商品,藉由臺灣違規轉運(洗產地)到美國的情況。去年8月海關就開始關注洗產地到去年底止,大概疑似違規轉運的只有5件,但是今年至8月1日止已經達到15件,其中光是7、8月就有5件疑似洗產地的案件,顯見中美貿易戰升溫也加劇了中國大陸藉臺灣洗產地的風險

而15件中,實際開罰的有4件,其中2件是違反貿易法產地標示不實開罰;另外兩件則是違反海關緝私條例報單申報不實而開罰。而疑似洗產地的商品大多是自行車塑膠薄膜電腦手錶等。

基隆關則強調,因應中美貿易戰,爲維護MIT (Made In Taiwan) 信譽及我國產業貿易利益,海關將持續加強查緝違規標示產地,行政院院會業已通過貿易法第28條第6款規定修正案,產地標示不實的裁罰金額將由現行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鍰,加重爲6萬元以上至300萬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