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集團成功交付國內首單“零毀林和零植被破壞”巴西大豆

中國日報6月4日電 (記者 鍾南)5月31日,裝載着由中糧集團進口的中國首單“零毀林和零植被破壞”(以下簡稱“零毀林”)巴西大豆的貨輪,經過一個多月的航行,自巴西的巴卡雷納港抵達中國天津港。

這筆訂單是中央企業中糧集團旗下中糧國際和蒙牛集團旗下現代牧業,在2023年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簽署,由世界經濟論壇熱帶雨林聯盟促成。在天津海關、海事、邊檢、港航、口岸等政府部門的高效保障下,此批大豆順利抵運天津佳悅糧油專用碼頭,由中糧油脂旗下中糧佳悅(天津)有限公司完成加工,並交付終端客戶現代牧業。

中糧國際首席執行官董巍表示:“當前,農糧行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必要採取行動,推動全球農業向綠色低碳轉型,進而保護氣候和環境。作爲農產品產業鏈的重要參與者,我們深知自己肩負着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秉持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我們全力促成本次‘零毀林’大豆訂單的落實。”

世界經濟論壇熱帶雨林聯盟執行總監傑克·赫德(Jack Hurd)表示:“中國市場在全球農產品貿易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可以有力地推動整個價值鏈的綠色轉型。作爲中國農糧行業領軍者,中糧已在可持續採購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這筆‘零毀林’大豆訂單的基礎上,中糧將可能激發中國市場對可持續產品的更多需求,繼而帶動整個價值鏈行動起來。”

“零毀林”的理念主要源於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提出的“2030年實現全球森林零毀林”的發展目標。“零毀林”大豆,就是大豆種植地不涉及任何毀林或植被破壞情況而生產出的大豆。

隨着全球人口的增長,以及食品消費結構的優化,大豆的全球產量持續穩步上升。但自上世紀 70 年代以來,隨着大豆種植的擴張,巴西數百萬公頃森林隨之消失。在有“地球之肺”之稱的亞馬遜雨林地區和巴西第二大生態區塞拉多草原,毀林問題尤爲嚴重。

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是203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重要議題。面對全球環境風險挑戰,各國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

當下,全球多地區都在積極推動203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按期落實。比如歐盟在去年出臺了《歐盟零毀林法案》,要求銷售至歐盟市場的大宗農產品不得產自於毀林開荒的土地,以減緩全球變暖並保護生物多樣性。

目前,中糧國際已實現巴西直接採購大豆的100%完全可追溯。下一階段,中糧集團計劃於2025年在拉美的重要生態區,包括亞馬遜雨林、塞拉多草原和大查科地區,建立“零毀林”大豆供應鏈,並承諾於2030年之前,在亞馬遜、塞拉多和大查科等拉美環境敏感地區建立完全不涉及毀林和植被破壞問題的大豆供應鏈。與此同時,中糧集團在全球建立可持續的棕櫚油以及咖啡供應鏈的相關項目也被提上日程。

來源:中國日報網